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人性篇》——汝之砒霜 吾之蜜糖 一念地狱 一念天堂

24-04-21 11:11 3895次浏览
河小白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贪嗔痴慢疑。此五毒也。

所谓“贪”一般指的是贪婪和贪恋。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是有这个“贪心”的,概莫能外。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抛不开五欲六尘,放不下名利权情。“财、色、名、食、睡”,此又谓之五欲也。因为贪念这五欲,所以每天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所以才会经常感到烦恼和痛苦,人若想远离烦恼,就须一剑先斩这贪心。贪心越重的人,烦恼就越多,一个贪婪的人,就算物质上拥有再多,他们也不会满足,也不会感到快乐,“贪”就是个无底洞,一山还有一山高,永无止境。即便你得尽这世间所有的富贵与繁华,你又还会奢望其不朽。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耗其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才心甘情愿被它束缚为它驱使,成为它的奴隶。不贪欲。汝今能持否?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想要得到。而“嗔”是遇到不快乐、烦恼的境,我们拼命的想要抛弃它,想要把它丢给别人丢出去,但又丢不掉逃不离。嗔恨、埋怨、讨厌,这些都是属于嗔的心理。很多人遇到挫折或不顺时,就会心生愤怒,容易发脾气,怨恨他人,这种行为其实都是“嗔心”在作怪。嗔心是一种不仁慈的意识心,因为不仁慈,所以才会生出怨恨和愤怒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怒发冲冠,不仅会伤害他人,亦会伤害自己。俗话说:“气大伤身。”越喜欢发脾气的人,身体就可能越差,人际关系也不会很好。而“嗔”也并非仅指发脾气的行为,有时候虽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面若平湖,可内心却非常的不舒服翻江倒海,这也是“嗔”的一种。其实归根结底,“嗔”本质上还是对自己的无能为力的愤怒。


所谓“痴”就是愚痴的意思,就是缺乏智慧。简而言之,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皆可谓为“痴”。世上有太多不明事理、不辨是非、自以为是的人,总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固化在自己的思维定势中,囚困在自己信息茧房里,总觉得别人不可理喻,其实却是自己太愚痴而不自知。而“痴”其实是五毒当中最难断除的,亦是人生最大的障碍。很多人因为痴心太重,根本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愚痴的,所以这样的人其实是很难被改变的,你会自己颠覆自己自斩己身么?病里头一个知道的知,叫痴,就是无知,自己的智慧有了病态,而自己并不知道。


所谓“慢”其实只是“痴”的一个分支,“慢心”来源于“痴心”,因为愚痴,所以才会生出“慢心”。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昂,看不起别人,或目中无人。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物件等,皆可谓之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或地位或才华,然后看轻别人是慢。有些人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愿认输,反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也是慢。其实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悟道了,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也都是慢。

所谓“疑”其实就是喜欢怀疑,总是不相信别人,不相信圣贤,只相信自己,甚至有时候连自己都怀疑。怀疑一切。有“疑”这样性的人,就会障碍本性,闭塞视听,很难进步,“疑”其实也是痴的一个分支,也就是因为愚痴,所以才会生出“疑心”。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和否定一切,迷信自己或者怀疑自己的一切皆为疑。有疑而不寻破,便终将受困于斯而再无寸进。

其实“贪嗔痴慢疑”五毒究其根源只有其三,那即是贪嗔痴,而贪嗔痴的根源,其实又只有一个,那就是“痴”。所以其实“痴”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痴”也就是无明,因为无明,所以才会贪、嗔、慢、疑。故若想去除“贪嗔痴慢疑”,只需破除无明,而这世上只有一样东西能破除无明,那就是光明的智慧。“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只有不断去学和修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和信息茧房,辩证的,客观的,全面的去看待这世间的人和物,事与情。明白了这所有的黑与白,是与非,对与错,可能并不是简单的站在天平的两端,大多都还是有介于两者之间的非黑非白非是非非非对非错的矛盾并存、相互转化和辩证统一。明白了这世间所有的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的。增长了自己的慈悲和智慧,“贪嗔痴慢疑”可能才会慢慢减少。而当你的智慧高了,心就可以不随境转,心就能够不随境动了,也就可能可以破除五毒—贪嗔痴慢疑了。

有人说,人有两心:贪心和不甘心。其实也就是五毒中的贪和痴。人只能赚取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其实也还是又回到了这个“痴”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直面五毒,便是直面自己。而人存世间,尚有他人。他人即地狱?汝之砒霜,吾之蜜糖。一念地狱,一念天堂。人性呐,又实在是太复杂了。怕兄弟过的苦,又怕兄弟开路虎。一口气写下来,也有些累了。实在是这个论题也太繁杂深刻,那就再找时间慢慢聊吧。

打开淘股吧APP
21
评论(23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Robben

25-01-13 10:42

0
@河小白  叔,都在看3087的缺,都认为的事就是假的。如果3087破下去,变为大压力,牛是否就彻底牵走了?现在虎头蛇尾的政策,对市场信心打击太大,离岸汇率其实在政府自己手里,他们自己拿刀在斗,散户没理由冲嘛。3087变压力后,下方还有支撑吗?
河小白

25-01-12 22:30

1
河小白

24-12-08 09:42

0
1
一土豪,每次出门都担心家中被盗,想买只狼狗栓门前护院,但又不想雇人喂狗浪费银两。
苦思良久后终得一法:每次出门前把wifi修改成无密码,然后放心出门。
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十几个人捧着手机蹲在自家门口,从此无忧。
护院,不一定买狗,互联网时代,处处都要打破传统思维。
2
某人入室盗窃,刚进屋,女主人回来了,他躲到床下,还是被发现,遂爆力抗拒抓捕出逃,被抓。该情形依法应定入室抢劫,至少判十年。
后来找到一个学法律的,分别给他讲了盗窃罪、抢劫罪、强 奸罪的定罪及量刑,结果他改了口供,称当时入室是想强奸,最后以强 奸未遂,初审判了三年,因为强 奸罪与入不入室无关。
再后来这小子又找到某刑法博士,博士告诉他,你应该这样讲,当你想强 奸时,发现该女奇丑无比,便逃跑,最后就可以被认定强 奸中止,因无损害后果,就可能免于刑事处罚。
再后来他找了一个刑法学博士后,博士后教他这样说:他看上了这家男主人,想强 暴他,没想到女主人先回来了。因为刑法没有规定强 奸男人属于犯罪,这小子二审被无罪释放了。
知识改变命运——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3
真生气!刚才老娘误加入一个博士群里
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 或砸死 ?
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 。
这时我默默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然后,然后老娘就被踢出群了 。
有文化真可怕!
知识可以给你带来更多思考方式,但是经验可以让你更快的解决问题。
4
高考那年,我考了200分,而妈妈朋友的孩子考了680分,那个孩子去了重点大学,而我只能去打工。
九年后,那孩子的妈妈向我和妈妈炫耀他儿子又应聘了一个月薪过万的项目经理……
而我,却在想:该不该聘用他。——献给所有成绩不好的孩子们
你,可以不读大学!但你,绝对不可以不拼搏!
5
一个妻子想让她的丈夫早回家,于是规定:晚于11点回家就锁门。
第一周奏效,第二周丈夫又晚归,妻子按制度把门锁了,于是丈夫干脆不回家了。
妻子郁闷,后经高人指点,修改规定:23点前不回家,我就开着门睡觉。丈夫大惊,从此准时回家。
可见制度的精髓不在于强制,而在于对被执行者利益的拉动。
6
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遭遇两难困境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有路。
7
男:老板,你这儿洗澡多少钱?
店老板:男浴池10元,女浴池100元
男:你抢钱啊...…
店老板:你想去男浴池还是女浴池?
男:……果断交了100块。
进去女浴池一看,全是男的
浴池里的兄弟:……尼玛,又来一男的!
营销从来不是靠低价,关键引导客户需求。
河小白

24-12-07 18:09

3
《2024年:新十大傻!》
1、房子要大
明明就两三口人,非要弄个很空旷的房子。
2、汽车要三厢
花那么多钱,结果弄得耗油又占地。
3、出国买洋货
以为自己真是贵族了,动不动香港巴黎纽约的。被外国人称为“走动的钱包”,笑死人。
4、送孩子出国
有钱有势的人送孩子出国都要让孩子回来继承家业,你送孩子出去,将来要他怎么样呢?
5、买别墅
明明是连排房,旁边就是马路、郊区、人来人往,非要叫什么别墅……
6、钱都留给子孙
辛苦攒下的养老钱,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倒是给儿孙买房买车全花光了。结果自己养老成问题了。
7、舍不得养生
很多人舍不得为自己的健康投资,结果身体出状况了,上医院花的钱比省的钱还要多!
8、相信免费的午餐
有些人总想着占点小便宜,免费讲座总要去,旅游要找低价团,一种保健品要能包治百病,结果被骗得血本无归。
9、打肿脸充胖子
很多人特别好面子,儿子结婚、孙子生日一定要大排场;朋友办喜事随份子一定要比别人多……硬要打肿脸充胖子,最后只能自己累死累活 。
10、总想着再等等
很多人总把这些话挂在嘴边:等孩子长大了我就轻松了;等子女成家了我就轻松了,等孙子上学了我就轻松了……结果等来等去,这辈子的路也就已经走完了。再送你8句大实话
1、别将压力看成动力,透支身体,累坏自己。——特傻!
2、别忘身体乃是本钱,没了健康,无法享用人生所有的乐趣。——特亏!
3、别将名利看得太重,浮华过后最终都是过眼云烟。——特真!
4、别以为能救命的是医生,其实是你自已,养生重于救命。——特对!
5、别以为付出就有回报,凡事只有不计回报,方能践行以德报怨。——特灵!
6、别以为官比百姓牛,都要退,最终都是百姓。——特准!
7、别忽视了和你有缘的人,等繁华过去, 你才明白很多人会离你而去,知己难觅——特悔!
8、别以为问候会是打扰,常发微信给你的定是心里有你的人。——特实!
河小白

24-11-20 12:25

0

不善良的人,我是不会亲近的。
大脚力量

24-11-10 16:42

0
老师,看我善良吗
河小白

24-11-10 11:24

1
“人若善良,一看便知”,这句话蕴含了人们对善良品质的直观认知与深刻理解。真正善良的人,其内在的光芒往往能通过外在的表现显露无遗,尤其是脸部的表情和神态,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以下三个特征,便是真正善良之人脸上常见的“记号”。
1、目光清澈,慈眉善目:真正善良的人,他们的目光往往清澈如水,透露出一种纯净无暇的内在品质。这种清澈不仅体现在眼神的明亮与透彻,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温暖与善意。他们的眼神仿佛能够直达人心,让人感受到真诚与关怀。同时,他们的眉毛舒展,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弯曲形态,即所谓的“慈眉”,这是内心平和、善良的外在表现。而“善目”则指的是眼睛中流露出的温柔与慈悲,这种眼神让人感到安心与舒适,仿佛能够洗涤心灵的尘埃。
2、笑口常开,亲和力强:善良之人往往拥有乐观的心态,他们倾向于用微笑来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困难。这种微笑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源自内心的满足与幸福,因此显得格外真挚与动人。笑口常开的人,他们的面部表情总是那么亲切与和蔼,仿佛阳光一般能够照亮他人的心灵。这种亲和力不仅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备受欢迎,也使得他们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使者。他们的笑容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能够感染周围的人,让世界因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3、大气坦荡,充满活力:善良并不意味着软弱或退缩,相反,真正善良的人往往拥有一种大气坦荡的气质。他们心胸宽广,能够包容他人的不足与错误,不轻易计较个人得失。这种坦荡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体现在行为举止之中。他们行事光明磊落,不藏私心,给人一种可靠与信赖的感觉。同时,善良之人还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与目标。这种活力不仅让他们自身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也激励着周围的人勇往直前。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力量与美好,也感受到了善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真正善良的人通过他们的目光、笑容以及整体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与气质。这些外在的表现不仅是他们内心善良的反映,也是他们给予这个世界的礼物。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让我们向这些真正善良的人学,努力成为一个更加温暖、有爱的人。
河小白

24-11-10 07:07

0
河小白

24-11-09 19:10

1
1885年,哲学家尼采察觉到,过去的道德标准和人类的现代行为常常产生矛盾。
为了构建一套新的道德体系,他开始撰写《善恶的彼岸》。
没想到,这部哲学著作一经出版,就给被基督教统治的西方世界带来不小的震颤。
尼采也被视为西方思想“头号危险人物”。
在这本书里,出生于基督教牧师家族的尼采,高喊:“上帝死了!是我们杀死了上帝!”
他直接揭露了道德和宗教的虚伪,毫无掩饰地把真正的人性,在书里展露出来。
人性本就是复杂的。
通过这本《善恶的彼岸》,可以让我们看清是非之后的逻辑,了解世俗之外的真相,理清人际关系的本质。
1
西方有一个传说:
有一条恶龙,每年要求村庄献祭。
为了摆脱厄运,村庄每年都会派一个英雄去与恶龙搏斗,但数年过去,无一人生还。
有一年,在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
他发现,恶龙所在的地方,铺满了金银财宝。
而英雄用剑刺死恶龙后,被这些珠宝深深吸引。
慢慢地,英雄长出了鳞片、尾巴和触角,变成了新的恶龙。
这个故事,引发了尼采对人性的思考,在书里,他写道:“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人生总是充满着困难和挑战,与之对抗带来的疲惫和内耗,无一不在消磨着我们的初心和坚持。
更痛苦的是,你走着走着,就会开始在抱怨中产生戾气,在沉沦中消磨时光,最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俗人烂事造成的负面情绪,就像吞噬你能量的深渊,唯有远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远离杂念和负能量的干扰,避免在失控中走向沉沦,你才能保持理智和清醒,坚守住你的初心。
2
尼采在书中提到,良心无比敏感的人,会为每一次违背良心而脸红。
一个人的良善,就像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看似无形,却时刻束缚着我们,甚至绑架着我们,逼我们为了道德“完美”而牺牲自己。
可是现实中,太多人有着被善良反噬的经历:
工作上,你主动加班担责,忙到昏天黑地,同事却借此甩活:“能者多劳!”
生活里,面对别人无理的要求,一旦你狠不下心推辞,便会被别人利用。
交往中,你为了迎合别人而活得小心翼翼,对方就会顺势忽略掉你的感受,让你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太多农夫与蛇的故事,让我们越看得明白:善良不是廉价的,善良的前提是善待自己。
所以尼采才在书里说:训练自己的良心时,它既吻我们,也咬我们。
不要用你的良善,去挑战复杂的人性,世态人情中从不缺泛滥的善良,缺的是理智和克制。
在保持善良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让善良变得有底线、有尺度、有锋芒。
这样的善良,才能既能守住本心,又能够保护自己。
3
尼采的哲学精神导师叔本华曾说:“人,就是一团欲望。”
在这本书里,尼采却丰富了导师的说法:“人们所爱的不是欲望对象,而是欲望本身。”
过于追逐欲望,欲望便成了负累,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便无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但欲望太重,拖累的只能是自己。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讲过一个故事。
朋友送给他一件高级睡袍,他非常喜欢。
他穿上华美的睡袍在家里走来走去,突然感觉家里的椅子、书架、窗帘,甚至地毯上的针脚都粗陋不堪,配不上自己的睡袍。
于是,他换掉了所有的家具。
家里焕然一新后,他才惊觉:“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因为一件睡袍,他做出了一系列失控的改变,导致无心去干其他事情。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狄德罗效应”,也叫做“越有越不满足效应”。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在为每一次欲望买单,其实放纵的是心中的贪念,付出的是下一次更大的消耗。
滔天的欲望,会堕落自身;过度的贪婪,会令人下沉。
只有把多余的妄念抛开,让思想和灵魂真正丰盈起来,才能承受住一切诱惑与迷失,为生命带来真正的蜕变。
4
尼采在书里提到这样一类人,当他们看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眼神就会变得特别犀利,甚至可以从鸡蛋里挑出骨头。
他还指出,这些人中不乏博学多才的学者,但也避免不了气量狭窄,充满嫉妒之心。
如果说嫉妒是在竞争社会中人类暴露的本性,那么比较,往往是嫉妒产生的根源。
读书时比成绩,上班时比工作;年少比家境,长大后晒娃……比较无处不在。
当我们发现别人在某方面超越了自己,拥有了自己所没有的成就,嫉妒便有了滋生的土壤。
可是,比较没有终点,人若沦陷其中,就永远不会感到快乐。
比赢了,除了一时的胜利和优越,对自己并无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比输了,却是无尽的烦恼和痛苦,把自己困于内耗身心俱疲。
在比较中,对别人身上的美好视而不见,心里涌动的都是不喜、不满;
对自己身上的优势也抛诸脑后,嘴里嚷得都是不甘、不忿。
海明威曾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进步和幸福是自己的,都与他人无关。
忽略别人的影子,找到自己的节奏,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5
书中有句话写道:“每个深深遭受过痛苦的人,会从理智上变得桀骜不驯和怀有厌恶之情。”
那颗破碎而又自卑的心,总能轻易将人推向叛逆不羁、自暴自弃。
比起遭受的痛苦和挫败,他们其实更加害怕被贬低和否定。
想起电影《心灵捕手》的男主角,一个有着过人数学天赋的青年,威尔。
从小被父母抛弃,让他将童年的不幸归结为自己的过错。
这样的自责,让威尔长大后,明明可以通过天赋改变命运,但始终觉得自己不配过更好的生活。
所以,明明生活开始向好,他又自暴自弃泡酒吧、鬼混、打架,甚至差点进了监狱。
直到后来,威尔遇到了一位数学教授,对方看穿了他厌世外表下的脆弱。
在教授悉心开导下,威尔终于能释放出那颗自卑而怯懦的灵魂,自信地去迎接新生活
威尔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外界的打击,而是自身的心态。
当你不再相信自己,就会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淖中。
做事成功了,有自我怀疑的惶恐;做事不成功,又加重了“什么都不行”的心理活动。
其中积累的沮丧和气馁,让人轻易地忘了自己为什么活着。
而活着最好的支撑,就是义无反顾地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拥有足够强的信心与勇气,你才能逃出自卑的牢笼,走得更加坚定。
6
世界上,最难看清的是人品,最难读懂的是人心。
尼采在书中一直在论证这个问题——
哪怕是那些高知人群,身份和学历带来的光芒,会成为他们的面具,遮挡住他们真实的样子。
唯有当他们才华衰退时,你才能看清他们的本性。
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人。
和做HR的朋友聊天时,她的一番话颠覆了我的认知。
她说在招聘的时候,那些耀眼的学历,虽然会让人眼前一亮,但真正的学霸,进入职场后,反而没有多大后劲。
因为新人入职场的头几年,接触不到光鲜亮丽的核心业务,大多数都做着琐碎重复的杂事。
要不了多久,很多“天之骄子”就暴露出了不屑、不耐烦、心生抱怨,在工作上要么挑三拣四,要么遇到点挫折,就心高气傲,一走了之。
而真正有潜力的人,往往是那些学历一般,但是性格踏实稳重,从不好高骛远的人。
因为没有名校的光环,他们也没有过高的期待,他们只需要老老实实做自己,没有那么多激进的想法,所以不会玻璃心,往往能把事情干好。
所谓,人品极处,本心使然。
才华是一种华丽的装饰,是一个人真实品性的藏身之处。
想要真正看清一个人,就得褪去华丽的外表,去看他在最无助时的所作所为。
一个人风头正盛时,大多人只能看到他表面的风光,忽视他内在的不堪。
只有面对挫败和低谷,一言一行才能显露出他本身的真面目。
那些真正品性好的人,无论生活多么狼狈,无论自身遇到了多少困境,都始终坚守着尊重和底线,保持着得体和人品。
7
人在困顿无助的时候,看谁都像救赎。
遇到失业、失恋、生病、没钱等脆弱落魄时刻的时候,谁都期待着能有人拉自己一把。
可实际上,依附别人,不过是从一个深渊,掉进另一个深渊的开始。
指望别人的救赎,无异于将卑微与软弱袒露人前,让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越来越低。
所以,尼采在书中坚定地说:“我们必须自己考验自己。”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小时候跟父亲乘坐马车出去玩。
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快,肯尼迪被甩了出去。
他躺在原地,大声哭了起来:“爸爸,快来拉我一把。”
可他的父亲见到这一幕,待在原地,无动于衷,对着他说:“你可以自己站起来。”
肯尼迪一脸委屈,只好摇摇晃晃起身,重新爬上马车。
父亲在此时对他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没人会去扶你的,在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
想起《皮囊》里的一段话:
“常常熬不住的时候也想找个靠山,可是你怎么找就会发现,有的山长满荆棘,有的山全是野兽,所以你应该是自己的那座山。”
人生这条路是一座独木桥,充满着各种风风雨雨,没人会一直为我们撑伞。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跑,靠谁都不如靠自己牢靠。
没人扶的时候要自己站稳,没钱的时候要自己努力,没人帮的时候要学会靠自己。
当你独自走过风吹雨打,你会发现,自己早已不需要别人撑伞,因为你已经活成了自己的屋檐。
8
曾经看过一段话:年少时懵懂做的事,都是命运的子弹,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击中眉心。
所有结局发生前,都伴随着漫长的伏笔。
所有看似毫不相干的意外,背后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尼采早在书中提示了,人类认知发展中,很大的一个进步就是,人们决定一件事的价值终于不是从“结果”,而是“起因”去看待了。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就是在于把生活的顺序过反了,提前透支了自己的福报。
仗着年轻身体好,喝酒熬夜、应酬,不拿身体当回事,年纪大时才发现,体力精力大不如前,体检单上红灯一片。
刚工作时就佛系摆烂、不思进取,蹉跎了光阴,到了事业上升期才发现,自己早被同伴甩在后面,而新人又紧追其后,职业生涯已走到尽头。
为了自己的社交轻易牺牲陪伴父母的时间,总以为来日方长,真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知什么都抵不过世事无常。
常常听到有人哀叹“早知当初怎样怎样”,只可惜,世间没有如果,只有后果。
人生的困局,从不会无端发生,每件事情的因果,都在自身。
一个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一定是一边敬畏因果,一边以果择因。
我们没有对抗命运的能力,但至少能让自己过好每一个当下,不悔每一个选择。
9
在书里,尼采谈到了这样一类学者。
他们好像只是一面镜子,只去反映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却从未产生过自己真正的思考。
他们学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尼采自己,是不愿意做这样的学者的,在他看来,尊敬自己,创作自己的价值,才是拥有高贵灵魂的开始。
25岁大学毕业,尼采就因为学术上的亮眼成绩,被评为欧洲历史上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然而,他不顾众人的阻拦和反对,毅然辞去了体制内工作,摒弃主流思想,另起炉灶研究自己的哲学。
在他的小天地里,尼采可以毫不顾忌学术规范,用一种近乎散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超前的思想。
有人笑他是“疯子天才”,有人骂他是“危险分子”。
不被理解、不被认同、不被支持和接受……伴随了尼采的一生。
但他也无怨无悔,反而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这世上,尊重别人很容易,尊重自己很难。
很多人,因为难以忍受孤独,选择随波逐流;有的人,因为太过向往名利,选择妥协归附。
但还有很多尼采这样的人,始终提醒着我们:
不要因刻薄的环境而改变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委屈自己,不要因为过去的不幸而否定自己。
遵从内心,成为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交代。

一位读者这样评价尼采:从别的哲学家里,你会读到深刻、高级,但在尼采身上,你看到的却是孤独、善良和绝对的赤诚。
读了《善恶的彼岸》你会发现,所谓善恶的彼岸,不过是人性的每个侧面。
一切被人性背刺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对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一无所知。
人的善恶好坏、生活的起落沉浮,从不由你我掌控。
只有当你对人性有了更多包容,对人生才能有更深刻理解。
pjj18c

24-10-28 12:51

0
我喜欢223楼这个。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