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字路口的
片仔癀 ,如何复制
东阿阿胶 的救赎之路?
2019年,东阿阿胶经历了上市24年来的首次年度亏损,渠道库存积压,营收、净利润大幅下滑,管理层变动,市值也从高点跌掉了2/3。
每当企业经营遇到困境、股价大幅下跌的时候,总会有媒体的大聪明站出来,各种唱衰,各种写文章,来秀智商,大家看下面的图片,这是2020年上半年公司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媒体和财经界的老师们,对公司的看法。
看到这样的业绩和K线,听到这样的舆情和文章,小散们是不是也瞬间六神无主、想赶快割肉走人了呢?
因为看图看线的人,还有那些看财务新闻炒股的人,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常识:就是企业经营的周期性。
公司暴雷之后,深刻反思了“提价依赖症”,开始调整经营节奏。不再单纯追求提价和高价,而是致力于让阿胶“回归消费本质”。
东阿阿胶七年前犯的错误,就是片仔癀现在正在犯的错误。
但是,如果你仅此认为企业就这么完蛋了,不行了,衰落了,一蹶不振了,那么你就太小看一个百年老字号的纠错能力了。
别人能把一个品牌经营上百年,穿越历史上无数的改朝换代,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优秀企业的核心能力,不在于永远高歌猛进,而是面对周期性挑战时,拥有自我批判、自我调整的勇气和智慧。
这种核心能力,是看图看线看一辈子,也看不出来的。也是看财经新闻听小道消息,学不出来的。
它就来自人的一种基本常识:对商业周期的理解。
国内的中药老字号企业,大多都是三五年一个周期,上升周期提价,销量上升,收入大增,利润大增,股价大涨,连续新高,皆大欢喜。资本市场的估值预期也给到最乐观的估值。
经销商渠道在这种不断亢奋的量价齐升的乐观预期下,不断囤货,从赚终端消费者的钱,已经变成了赚囤积居奇的金融差价的钱。
这个错误,就违背了商业经营的本质,这个错误,茅台犯过,阿胶犯过,片仔癀也犯过。
那么,是不是犯了错误之后,企业就此一蹶不振了呢?
当然不是。
历史上的老字号企业,都能通过主动调整库存,重新梳理产品线,掌握终端动销情况,开发更符合年轻人口味和消费惯的产品,拓宽消费场景,来实现企业的二次复苏,破茧成蝶。
为什么说二次复苏一定会发生?
如果这是你家楼下的一个粉面铺子或者烧烤小摊,它倒下了,也就倒下了。因为,小门小户,没有积累,底蕴不够,经不起折腾,多亏几把,人生也就走向沉寂了。只能重新走进工厂里打螺丝,这是大多数普通人经历了事业失败之后的通常归宿。
但是,东阿阿胶,片仔癀,
贵州茅台 ,可是百年老字号。
人家有百年的品牌积累,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见过呢?
短短三五年的下行周期或者阶段性困难,你觉得人家能撑得住吗?
本质上,还是看一点:
老字号的
产品稀缺性和保密配方的独特性,是没有变化的。
无论是东阿阿胶的滋补养生,还是片仔癀肝病治疗、消炎解毒的独特功效,背后都是中国
庞大人口基数下对健康养生的刚性需求。而且深度老龄化时代,这个需求只增不减。
这种需求可能会因为价格过高而被暂时抑制,但不会消失。
当价格回归理性,渠道理顺之后,被压抑的需求终将重新释放。这就是我说的商业常识。
所以,片仔癀现在拿着的就是东阿阿胶2019年的剧本。
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东阿阿胶在上一轮困难周期里探索出来的成熟路径。
片仔癀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早有前人给你趟出了一条路。
商业世界有其自身的周期,从狂热到泡沫,再到破裂与重生,这是许多顶级品牌都曾经历过的宿命。
这个很正常,人一顺就容易飘,一飘就容易出事。
前有皮带哥,今有王健林。
但是,中药保健品老字号,跟房地产的性质完全不同。
房地产透支了人们三十年的现金流,把需求提前二十年透支了,调整周期必然是漫长且煎熬的。
但是,阿胶糕、茅台酒、片仔癀们,它们的库存调整周期可比房地产短太多了。
这就是投资大师为什么反复强调,选股要紧紧抓住“嘴巴”这一核心赛道。因为吃的东西,保质期短,企业一旦发现终端出问题了,调整起来很快。
而且只要需求稳定持续的存在,企业修正错误的时间也很短。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段永平敢逆势加仓茅台,林园敢在行业低谷期坚定看好片仔癀,人家能赚几十倍的利润,有上百亿的财富,真的不是靠运气,全是实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