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靠炒股活下来,那他早已不是你我眼中的普通人。你看到的他表面从容,普通平常,却不知他经历过怎样的深夜中反复自我怀疑的时刻,那些与人性本能对抗的挣扎,那些在希望与绝望间来回切换的日夜,他都一一熬过,扛住,走出来。
市场是最真实的试炼场,这里不奖励聪明人,只奖励坚韧;不青睐才华,只青睐心性,每一位能在市场中活下来的人,他们都经历过无数次
打碎重建的过程。
打破认知,重建体系,打破侥幸,重建纪律,打破自负,重建谦卑,所以,别只羡慕他的成绩,账面上飞起来的令人仰慕的曲线,那背后是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和煎熬,是面对持续亏损时依然坚守的冷静,是在多数人都恐慌或狂热时,依旧保持清醒的定力,是在看不到出口时黑暗的途中奋力破局的执着。
这条路很窄,窄到只能独行这条路很宽,宽到容得下所有愿意直面自己,愿意真正成长的人如果你也在这条路上,请明白: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而所有的蛰伏与坚守都会在时间的长河里获利它应有的回响
真正的交易者,不是在预测市场,而在修炼自己
而市场终将奖励那些配得上奖励的人
------------------------------以上是仅献给以交易为生的同路人,与你们共勉
其中的打碎重建,我标上了红色,因为对这四个字的感觉越来越深刻和强烈,每一次对数据库的新建文档,都标志着对原来的认知、框架的打碎,不论曾经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和成本,
我的第一个文档耗时超过四年,收集、整理的案例达到近万条记录,但说停就停了,至今已经开到了第七个文档,现在又有了新开第八个的欲望,这个过程和现象都是在打破原有的认知和“体系”,否定与再否定,重建与再重建,六年来,特别是近一年来,充分体现了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渐进后的加速突破的全景。
昨天(25/11/15)看到了只核大学生发的一个视频,讲的是交易者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家人或朋友们从不理解到为之骄傲的转变,算是一碗自勉的鸡汤。
然而我看到的是结果论,如果再努力,再坚持,没有成功,能自我蜕变或感动吗?家人能最终理解并支持吗?
结论大概率是否定的,更可能是
妻离子散,家人鄙视,朋友疏远,自己崩溃。
从多年的
大数据中我们知道,基本上百有九九的人都无法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过程常人难以想象,大都在初期或中途纷纷被淘汰或主动出局。我们应该善待、尊重和理解这些坚持到底的交易者,先不论结果,也不必支持,单就这一点,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如果真的大成了,交易者对外在的仰慕、理解和骄傲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甚至相反,没有雪中送炭,只有人情冷暖,但也会坦然面对,全都释怀,因为交易的最高境界是人性的修为,不再是财富的追求。
还是回到此篇的主题,记录认知体系的重大转变或升级。
我原来的系统是一个超级庞杂的体系,方方面面,全都涉猎,体系之下有多个子系统,子系统中又有许多五花八门的模式或战法,确实如一位博主所讲,自己凭借着超强的努力与钻研,不可避免地陷进了术的汪洋大海之中,起起伏伏,始终找不到可以立足的一片绿洲。
大家都在讲的加法,我做到了近乎极致的程度,在这方面少有人能企及。好在自己撞了南墙能够回头,有自我否定、破局的勇气与能力。至于曾经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没有标准,比较了也没有任何意义,每位交易者都是独立的个体,走自己的路,如果一定拿一位二三年就走出来的人来比,或许他会更钦佩我,甚至或会拜我为师,因为他的体系或技法过于单一,对市场理解的宽度和对术钻研的深度,我认为不会因为多次重建就全面否定了以前,而是取精去粗,不断优选和升级的过程,只有基础深厚,才能在市场中长胜不衰,也能做到如克拉美书所讲的拥有了强大的盘面解读能力,最大程度地接近主力的思维与行为。
一、体系重建最大的阻力以下讲述的都是我个人的体会与经验心得,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或公论,也更是我最新的理解。
1、幸存者偏差它又称“生存者偏差”或“死人不会说话”,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它指的是由于只关注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通常是幸存下来的个体或事件),而忽视了未能通过筛选的样本(如已消失的个体或未发生的事件),从而导致对整体情况产生错误的认知和理解。
它具有很强的片面性、误导性和普遍性,是阻碍我们进步或突破的重大常见的屏障。以我为例,最为典型地就是搜集和研究了上万多的案例,都是事后看到的成功例子,收集地越多,研究地越深入,其实越偏离真实的结果。
自己从中总结的所谓规律,它的适用性不在于你收集了十个还是一百个相似的成功例子,可能结果是一样的,都是偏离本质的形式归因。
现在仍然在收集案例,研究成功案例本身是正确的方向和方法,问题出在能否破除幸存者偏差的陷阱,真正地找到背后的底层逻辑或运行规律。
我已经开始重点留意失败的例子,进行对比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再通过深度思考与逻辑推理,确定正确的应对策略。
以此图为例,光一个反例的备注就写了几百字,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
我在以往的失败交易,包括吃到多次大面的亏损单,都是在交易前脑中想到了和它极为相似的一个或多个成功例子,于是毫不犹豫地进去了,结果当天炸板收阴线,次日低开再计提。
当然,有一些“错过”的大好机会,是因为临盘时突然想到了一个失败的例子,于是犹豫不决后基本上就放弃了交易,结果却是大涨。
以上的做错或错过,其实都是当时认知的必然结果,没有参透事物的本质,形而上学,按图索骥,机械模仿,
“错过”或“卖飞”只是本能的自嘲或安慰的应激反应。
这二天看到有人在25/11/11日打板了
大为股份 ,结果不二秒破板,当天收绿,次日继续低开走弱,而他当时买入时的憧憬是起二波,至少有二个板的溢价。结果与目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如果回到半年前,我也会有这样的操作,因为脑中想到的是
国芳集团 或
柳钢股份 那类的平台之后的又连板大涨的情形。
这就是犯了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的通病,只研究成功,不着眼于失败。只对标形态,不细究内在。
这二个形态上的相似性,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二种走势。只有把握其理,才能在盘前做到对于大为股份不交易,甚至都不会列为关注对象,而对于柳钢股份,则会积极参与其中。
这是二个不同的票,如果只看二图中黄色方框中的走势与形态,是不是有很高的相似度。有对标的xi惯和经验不是缺点,如果善加利用,只会是优点或成为你的强项之一,前提是至少要摆脱幸存者偏差思维。
这是我自己对标的经历,在看到后者时,马上想到了前者,希望后面也能复制出不错的上涨行情,无须连板,有确定的赚钱效应就好。
也是假设自己回到几个月前,如果在这一日早盘看到翻红后,会迫不及待地买进去,想着终于等来了一次大赚机会,甚至上重仓。结果又狠狠地打脸了,虽然不是大面,亏5-6个点也是亏,关键是信心再次遭到重创,自己的模式怎么又不灵了。
我们可以看到对标进行关注,但关键是要做到客观跟随,在盘面上读取到足够的强烈的做多信号,知道主力是转势向上,而不是出货下跌中继,就会从容应对,而不再自纠结和怀疑。
2、缺乏自我破局能力以为很努力,或者确实很努力,但就是进步不明显,或没有实质性的大突破,实盘的结果基本上是没有良好的改观,要么仍然持续亏损,要么依旧时盈时亏,极为不稳定的状态。
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自己没有破局的能力,一直在低维度认知圈中打转。
我们一定要树立或养成锲而不舍地钻研精神,迎难而上,而不是遇阻则退。经常看到有人在某个模式经常出现亏损时,第一反应时是这个不行,我换个模式吧。比如打板吃了几次面,实在受不了,准备改低吸,想着在“那么低”的位置进场,亏不到哪里去,向上倒有大概率,感觉更安全可靠,确实,这个结论是你感觉出来的,不是经过深度检验过的真知灼见。
本质是自己的逃避心理在作祟,和“错过”、“卖飞”同出一理。
以上二个案例都是在一进二时,涨停后不久破板,当天大跌,次日低开。
从技术角度,它们是较为标准的日线级别的弱转强上车机会。但为什么有的继续向上连板,而这二个却炸板。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情况,有不同的反应和做法。一类是这种做法让我多次大亏,风险太大,不做为上,可以避开此类的大面反复发生。另一类是如果我研究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可以避开可能的大面,大概率做到能成功的交易标的。成功率大幅提升,连板的收益让账面曲线更加亮眼。
二类人间的区别就是破局思维与能力。
第一类人的做法是属于群体性共识下的行为,在交易界,要想出成绩,务必要摆脱群体性共识,具有“少数的”、“反人性“的深度思考、总结,提升和优化的思维xi惯与行为。
另外,
破局是一种能力,不是结果和现象,即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会有N次的破局,多到自己数不清,像剥竹笋一样,一层又一层,直到露出内核。
例如此票,涨势如潮,全程共有十三个涨停板,且还在上涨途中,仍在连板状态。而大家公认的龙头
合富中国 也只有十二个涨停,且已经二次断板,并被监管。
当事后看到此票时,有人的会无动于衷,认为看不懂,转头另寻它处。而有的人(包括我在内)会停下脚步,深深地”自责“,为什么会全程踏空?
从现象上,它没有板块效应,没有题材或催化加持,不走纯连板,也不是纯走势,而是连趋混合的方式上涨,我们也不应因有著名游资介入就认为它一定会涨成这样,许多票天天有游资在炒作,并不是每支票都涨到现在的样子。
当然,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作为散户,不可能在这个票上做足十三个涨停,但全部踏空一定是认知、经验和能力有问题,有不足,这就是研究它的意义。
如果没有强大的逻辑或消息催化,以及持续的题材热度和个股地位等,我们可以从主力行为的角度,结合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跟踪和机会的捕捉。
此波上涨,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力,事后回顾总结出八个上车的时点。只有一个是逻辑上车点,其余七个都是基于于主力行为做出的分析判断。
按刚刚再次重建的体系,结合模拟的常规情况,应该做到其中的三至四次,预计收益率在50%以上,这才是应该达到的基本目标。
否则,认知的高度和体系的实力都需要继续提升或打磨,还没有进入到强势、持续地稳定盈利的阶段,
至于可能的马后炮思维,已经不需要在这个阶段,这篇帖中再进行强调,看图说话不是贬义词,只是针对不思求解,眼高手低,逻辑不清的人准备的。看的是表象上的图,拆解地是内在的机理。
3、应对的方法不当交易成功需要的基本要素是正确的方向,刻苦的努力,持续的坚韧,科学的方法。
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许多交易者在方向、努力和坚持上都做得很好,唯独在实际中的应对方法不合理,要么单一,要么偏执,要么反向,结果是付出与收获严重不成正比。
作为当时的强势股,辨识度和地位毋庸置疑,在前一日断板收阴线,并没有破位,次日红开显强,早盘看到的分时承接相当好,稳定在4%左右,如果执着于弱转强或分时强承接这样的技术性理解,多数在早盘上车,博弈阴线调整后的修复转强,结果是当天尾盘冲回落,貌似还在均线之上,但结果是次日低开后快速下跌,如果在25/08/29日的早盘有点懵,或者等一次下跌后的反升,都是一厢情愿,最终不得不以亏损收场。
这背后折射的原因是你研究的方法不当,重在具体的和局部的术,没有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格局和维度看市场,看个股。
日线级别的弱转强或日内的分时弱转强,只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只用一个枝或叶去做交易,市场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以此为例,上涨已经进入到末期,三连调后的拉升只是主力在做最后的出货布局,即我们技术人士讲的做双顶。双顶基本上是以拉高的涨停或中大阳线作为最后的掩护幕布,次日在打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低开急跌,然后一路走A。
对于分时上的技术认知经历,我以前曾经做过N次努力和调整,因怕被诱多,从开盘就上,调整到观察三分钟,十分钟,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后才出手,结果确实会过滤掉许多诱多的亏损机会,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正确的研究问题和解决方法,属于浅层面的见招拆招。
这个方法没有从深透本源的角度获得,沉迷于此,更可能失去更多的好机会,反而与交易的核心规律渐行渐远。
而真正的认知下,有的机会仍然需要开盘就上,甚至开盘前就挂单排板,也有的机会必须或只能等到半小进或一小时后才出现合适的上车时点。
许多人研究的方法之一是做反包板,这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日级弱转强,我们可以找出N多个成功的例子,有的首板断板反包后,可以连续四或五连板。
同样,这个“规律”不是真正的规律,也是幸存者偏差下的一个现象。即不是所有的反包板都高枕无忧,值得参与。即使在早盘的分时上看到的是近直线涨停,也不是上车的理由,而是囿于技术的片面理解。
这是我做过的一个例子,打板进,次日止损出局,当时总结时还是不知所以,认为只是二板断板后的反包,案例库有太多的成功例子,为什么这个失败?
在经过多次的升维,换了思路,走出了唯技术归因的死胡同,才知道这个不能做,而有的二板断后的反包值得做。
此票也是二板断后的反包,且上板时间在开盘一小时后,但它反而能继续上涨,收益率超过20%。
形似神不似,在无须知道基本面,不知道消息催化的情况下,仅凭盘面上的K线和分时的变化,只是换一个思考分析的方法,就能破术而出,真正get到主力的意图和行动轨迹,对于
中国卫通 只观不做,甚至不关注;对于
格尔软件 会及时上车,果断格局,从容收获。
合理的方法也不会一蹴而就,同样是经历多次的认知提升和打磨迭代才能越来越正确和科学。
它也是具有破局能力下的必然产物之一。
4、信念不够强大本着求快钱和大钱而来,开如就定错了位,作为一名普通的散户,在其它行业的工作表现非常平庸,在与钱直接相关的金融行业怀揣的不是梦想,而只是幻想。
没有对交易的充分理解,特别是明白它的曲折难度,不可能树立强大的信念和具有昂扬的斗志,受挫就退,就跑,既要知难而上,又能理性对待路上的所有经历,才能信念不破,前进不止,相信功到自然成。
信念薄弱,也不可能持续坚持,努力总会不自觉地打了折扣,生怕白费,此时可以和同路的人进行对比,你的努力称得上努力吗?你的坚持配得上有效的坚持吗?你的信念是不是一直在左右摇摆?
在炒股养家的心法中,高频词之一就是“信念”,他反复强调信念的重大意义。
选择了目标和方向,不惧过程中的困难和各方压力,让信念的力量一路支撑你渡过每个关口和深坑,跌倒了,再爬起来,我脑子闪现的场景会比只核大学生发的视频更加触及交易者的人心深处,引发共鸣,更加励志,只是自己拍不出来,无法准确呈现。
二、体系的变迁与重建 这是我在半个月前的当时最新体系架构,分为三大主线,情绪连板、容量、趋势三线并进,俗称三驾马车,齐头并举。
然而细拆进去,每一条线路都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以打板为例,从首板开始,到高标的高位板,都有可能是上车机会,不在于它是首板、二板还是十板。而上车的理由或依据各有所不同。
仅打首板,也可以独立成篇,每天有几十个首次涨停的票,不是所有的票都能晋级,都有溢价,一进二的成功率相当低,所以,有人专门研究打首板,高于首板的连板机会,他都没有精力或能力再研究下去。
现在再回看这个体系框架,有了新的理解
1、过于理想,贪多求全从交易风格和形式上,许多机会分别出自这三条线路,克拉美书讲过,手法的多样化是长胜的保证之一。实际情况中,手法的多样化不能绝对化的理解,能力、时间、精力都有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全部强项,没有短板,过于理想化,达到了非常偏执的地步。
这也是我耗时六年,还没有修成正果的主要原因,自己非常努力,也能坚持,方向也正,只是求多求全的愿望让自己深陷其中,迟迟不能自拨。
加法做到极致,才有可能做减法。我的加法极致程度应该达到了名列前茅,无以复加,少有人能望我项背。
纵然前期一直在努力做减法,但并没有减到位,或理解如何才是真正的减法。
其中的一子系统都是多数人无法达成的一个庞大事项,自己又只是一位普通人,天赋不异禀,聪明不过人,穷我心智,耗我精力,也无法驾驭这样一个超级大的体系。
做到日日精进,月月突破,如果耗时二十年才能出成就,付出与收获完全不能匹配,人生不知道还有几个十年。
不谈后面,只讲方法论,这绝对不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做法,我在很久这前写过一个帖子,主题之一是单点突破,当时理解并有想法,而在实际中仍然依旧求全,孜孜不倦,做的和想的根本不同行。
近期的感触之一是某人气博主,以前以做连板为主,现在基本上只做容量趋势票,交易体量上升的需求只是原因之一,不是唯一理由,做专而精,不影响赚钱的速度和长度。
感触之二是刚知道的一位年轻交易者,主做打低位的连板,且以打二板为主。他的成功率很高,也已经有了不错的持续性收益成果。当我仔细分析了他过往几个月的实盘记录,他所做的票,其技术逻辑完全在我的现有认知之内,单讲打板系统,如果从技术理解和认知体系方面,我还是他的老师,他的认知和做法只是我的这个子系统的一部分而已。
结果上他已经小有成就,已经稳定盈利一段时间了,而我的成绩还没有他突出,问题出在哪里?
他有很多短板,但少有触及,绝大多数交易都能把他的强项持续重点发挥出来。
反观自己,体系过于庞杂,且全部几乎平均用力,就不可能专注地做到单点突破,在实盘时关注较杂,精力不精中,顾此失彼是常态,更重要地是无法把某点精进到极致,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盲点或薄弱点,导致做哪个机会,都没有完全达到信仰级别,一犹豫就大都“错失”,一坚决就容易做错。
2、方向不对,努力减半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的观点过于绝对,但大打折扣是必然的,用事倍功半来描述更为准确些。
再回看这三条主线,这样的分类本身过于表象化,只是从看到的现象进行归类,这和交易手法中的打板、半路和低吸殊形同理。
一直强调聚焦核心,什么叫核心?
能不能半分钟内把它准确清晰地定义,估计少有人能做到。看它涨幅大,排名靠前,只是核心票进展到半途或尾声时的结果。
此时你可以此标准认定它为核心票,但这不是核心票全面客观的定义。
被主力资金选中,成为某一题材或消息催化的主要载体,它就是核心。它可以还没有一个涨停时就能被发现,或者只有一或二个板时就能基本确定为核心票,而不是在三板或四板上时,才有资格成为核心。有些走独立个股行情的票,涨幅再高,也不是我们定义中的核心票,比如曾经的
山东玻纤 、㺯邦股份和当下的
安泰集团 。
那也只是所谓的龙头选手截渠式的片面理解。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经过全面权衡和深度分析,可以量身定制专属自己的优化系统,现在的体系框架由原来的并驾齐驱调整为一马当先,这选定的一马是情绪连板为主,如果更加准确的定义是主做题材启动后的最核心票,因为起于情绪推动,它的上涨多数以连板形态出现,但不绝对。
而套利则涉及多个方面,有题材的补涨,也有来自容量或趋势票的机会,但不再是原来的换汤不换药,套利只是优选经过大量回测和实战检验过的高确定性机会,只求稳和精,不求全,可以主动放弃,也坦然接受错过。
今后的重点放在了题材的核心票上面,经过近三个月的数据回测,每天可关注的标的不会超过三支,一旦出现符合上车条件的机会,成功率相当高,近四十笔交易中只有三笔出现负反馈,最大负反馈不到6个点。
对于套利票,处于交易的辅助地位,在无A类机会时,可以进行控仓交易;或者有A类机会,但仓位有余时,也可以进行套利交易,作为补充。
而套利交易,不是以收益的高低进行分类,有的套利收益超过20%的情况也不少见,只是它不出现在主线视野内,以及可能考虑的仓位管理因素。
关于套利机会,自己有许多独特的心得,常人未曾想过,是自己多年渐进研究的成果,它越来越能深刻地洞察主力的做局意图和伎俩。
按最新的一马当先的思路和方法,此票就能卡点上车,吃足主升,而在一周前,复盘时几乎秒过,不会过多地停留,更不会关注和交易。
套利为辅,不仅是把以前的平均用力方向做了优先顺序,更主要地是在套利方面进行了精进后的简化和精选,
精进不停,进步不止。
以此票为例,用主线思维根本选不到它,但在套利辅助方面,它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亮点,虽然套利手法众多,精选之后也有不少,在三天前它还不能进入到我的识别圈中。经过周末的深度思考,终于把它变成了可以保留下来的一个套利模式。
以前不关注,不交易,是因为对主力思维和行为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或高度,一旦思维破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机会都在明牌处,只是未遇有缘人。
******************************************
写着写着又超八千字了,言而未尽不必再言。
大家都慕强,崇尚结果论,我也不落俗套,写了再多,理解得再深,升级的再高,重建的再多,最终都得用实际结果来检验和评价。
所以,后面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就是致力于刚刚第N次重建系统的优化与市场实盘检验,在实践中完善、优化和巩固,在正反馈越来越多,越来越持续时,反过来成为信念增强的最大动力,也能极大地提高执行力,快速进入正向循环。
人生并没有什么低谷期,它只是你人生再现新辉煌的蓄势期或前夜,只要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敢想敢做,时间不是问题,困难不是障碍,一切都会向好。
继续祝福自己再次蜕变,在新的高度和道路上,必将迎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