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蓝色起源的“新格伦”重型火箭海上回收,谁是中国商业航天的“隐形王者”

25-11-16 15:04 87次浏览
黄药师007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聚焦“上海港湾+中国卫星”双子星

2025-11-16 上海 晴

一、新格伦海上回收成功——全球商业航天进入“2万美元/公斤”时代
北京时间11月13日3:42,一枚直径7 m、高98 m的蓝色巨箭,在把6.5 t的“Kuiper-Ⅲ”批卫星送入600 km、97.9°轨道后,稳稳落在距离佛罗里达海岸960 km的无人驳船“Jacklyn”上。这是继猎鹰9号之后,全球第二款完成“轨道级+海上回收”的重型液氧甲烷火箭,

也是首次把LEO单位发射成本压到2.1万美元/公斤。摩根士丹利 连夜上调蓝色起源估值至1350亿美元,并预判“2026年全球低轨卫星发射需求将再翻三倍”。太空经济正式从“概念”进入“现金牛”阶段。

二、中国版“太空竞赛”进入工程兑现期
2025—2026年,国内已确定待首飞的可回收火箭超过8款,仅公开锁定的政府/商业订单就达162发,对应卫星总规模2.1万颗,直接拉动火箭—卫星—地面站—太空算力四大环节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与2015—2020年“PPT融资”不同,本轮必须拿出“交付记录”才能

拿到预付款,A股真正具备实质业绩的“隐形王者”开始浮出水面。

三、隐形王者之一:上海港湾(605598)——A股唯一“太阳能 翅膀”量产商
技术唯一性
公司通过子公司“伏曦炘空”打通钙钛矿→柔性衬底→激光刻蚀→卷对卷封装全链条,实现19.3%转换效率、弯折半径<5 mm、面密度仅280 g/m²,比传统砷化镓刚性翼减重45%。
订单爆发
2025年1—9月已向长光卫星、时空道宇、银河航天等23家客户交付太阳翼67套,在手订单12.4亿元,同比增长310%,占商业卫星太阳翼公开采购量的62%。
业绩弹性
随着2026年“千帆”“星网”两大星座进入年均3000颗的组网高峰,公司计划再扩两条150 MW钙钛矿产线,届时单星能源成本可降至45万元(传统方案约80万元),毛利率仍维持42%以上。太阳翼虽小,却是卫星唯一“能量入口”,上海港湾凭“材料+工艺”双壁垒,成

为发射成本下降后最直接、最确定的受益标的。2026年PE仅22倍,显著低于军工材料均值35倍。

四、隐形王者之二:中国卫星(600118)——国家队里的“AI星脑”平台
财务速览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73.4亿元,归母净利润5.1亿元,同比大增200.48%,增量主要来自“鸿雁”“星网”通信卫星平台及遥感AI地面系统。
AI星脑
星上处理:采用自研“星载异构计算模块”(4颗昇腾910B+1颗FPGA),在轨即可对遥感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变化提取,回传数据量下降90%,单星价值量提升800万元。
星地协同:地面“PIE-Engine时空云平台”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灾害识别准确率由78%提升至92%,响应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
订单能见度
截至10月底,公司已签署218颗通信/遥感卫星平台合同(含选配AI模块),对应收入约285亿元,锁定2026—2028年高增长。国家队身份+AI溢价,使其在G端、军工端具备不可替代性,集团资产注入预期强。

五、结语——把烟火变成万家灯火
当发射成本跌破2万美元/公斤,太空经济正式跨过了商业化的“奇点”。蓝色起源的“新格伦”只是大洋彼岸的烟火,真正能把烟火变成万家灯火的,是中国本土那些掌握材料、芯片、算法与制造的“隐形王者”。上海港湾用一片片钙钛矿薄膜为中国卫星装上“太阳能

翅膀”,中国卫星再用“AI星脑”让数据在太空中就能思考。在2026年的春季行情中,市场终将发现:今天的这对“双子星”,就是明天的“太空巨头”。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