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认知局限

25-10-23 10:14 102次浏览
牛顶蓝天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我们人从小时候的懵懂无知,到长大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对“人”这个事物的认知数据也储存得越来越多,因此对人的认知会更加清晰。这既包括对人性本身的认知,也包括一些实际应用——比如通过判断一个人说话的方式,即便不看他的情绪,只听他表达同一个意思时所用的词汇,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

同理,人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也会随着经历的增长积累越来越多的数据。但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

有的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会不断对获取到的有限数据进行深加工;而有的人即便是在单位时间内面对同样的数据,能注意到并提取出来的内容也并不多。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不同人的思想深度并不相同。即便处于同样的年龄阶段、拥有相似的阅历,也会因为有人提取的数据少、有人提取的数据多,且提取数据多的人里,又有人会深加工、有人只停留于表面浅层梳理保存,最终导致认知的提高程度出现很大差异。

伴随着对数据的主动归纳(也就是思考的增加),我们会发现不同类型的数据往往存在特定的底层规律:短期显现的可称为规律,周期更长的可称为底层逻辑,而永久不变的则应是规则。

通过这些从不同数据中提炼出的底层规则、逻辑,以及相对长周期的规律,我们能进一步归纳出不同事物的共性——这种共性普遍存在于世间万物中。

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若能觉察到万事万物的这种共性,那么在面对不同事物时,就很容易一眼看透其本质。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认知,核心受限在于信息获取渠道的有限性——我们依赖的“眼、耳、鼻、舌、身、意”,仅能捕捉“看到、听到、闻到、触到、尝到”的信息,渠道本身就十分狭窄。

面对一个事物的本体,若它无法散发出被人类五官感知的数据,不能说它不存在,只能说人类无法感知。比如红外线,它是真实存在的本体,但人类视觉无法捕捉;再比如洗衣机、冰箱这类物品,我们能看到(它散发视觉可感知的数据)、摸到(散发触觉可感知的数据),但它们还会散发超出人类听觉频率范围的声音数据,我们同样无法察觉。

实际上,我们看到、摸到的并非事物的本体,只是凭借有限渠道获取的部分数据,构建出的“接近本体的认知”,而非本体本身。就像看到洗衣机图片,图片只是视觉数据的载体,并非洗衣机本体;若误将图片认作本体,正是信息渠道有限导致的认知偏差——我们始终在用“碎片化的感知数据”,去推断完整的本体,却从未真正触达本体。

同理,无论是万事万物,还是股票市场,人类对其“本体”(即真理)的认知,都会受限于数据获取渠道和数据量的不足。即便能获取大量数据,也只能大概率接近真理,而非完全抵达。

因此,就算是游资、经验丰富的市场参与者,他们总结的方法、规律,本质上也只是“尽可能接近股票市场真理”的认知,并非真理本身。就像知名游资“炒股养家”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所说:“我们只是可能无限接近真理而已。”

在股票市场中,大量散户的核心问题在于:不愿投入足够时间主动学、思考和归纳总结市场相关的规律、规则与现象。

本来,人类对市场真理(本体)的认知就已受限于数据获取渠道和数据量的不足,即便全力投入,也只能努力在脑海中构建接近真理的认知;而散户既不主动去获取关键数据,也不积极归纳总结,相当于在“认知局限”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主动放弃深化认知”,自然会更进一步远离市场的核心逻辑。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散户的亏损其实是必然的结果。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