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现在的猪肉不能吃了?专家无奈说出实情!应该考虑饮食的多样化!

25-10-21 12:24 152次浏览
微凉红酥手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转发:

王大妈退休后,每天最放松的事,就是逛菜市场买菜。可最近,一句“现在的猪肉不能吃了”在市场上悄悄传开。
无论是在摊贩还是邻居们的讨论中,王大妈发现,大家都在对猪肉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担忧:有人说,猪肉激素多、防腐剂多,吃多了“毁健康”。
还有人直接不敢买,看到饭桌上的红烧肉都心里打鼓。但现实真如此吗?又有多少流言,真的经得起事实的检验?


其实,这样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肉类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面对琳琅满目的肉类、被频繁提及的健康数据、偶有曝光的“猪肉添加剂新闻”,你是不是也一度犹豫过,到底还要不要吃猪肉?
但很多人没想到,专家们对于猪肉的真实评价,远比你想的要理性得多。
究竟,现在的猪肉还安全吗?猪肉问题真相又是什么?——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如果你也纠结于家人餐桌上的荤菜,不妨跟随下面的分析,一探究竟。
猪肉到底还能不能吃?专家这样说
网络上流行的“现在的猪肉有毒、不能吃”的说法,其实大多缺乏科学依据。据中国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委员会数据,中国市场上售卖的猪肉,均须经过严格检疫、质检与安全检测,一旦发现激素或抗生素超标,都会被直接销毁,市场流通概率极低。
人民日报、央视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对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早有明确标准。出栏猪肉残留监测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也就是说,大部分市售猪肉在安全性上能得到保障。


此外,《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显示,猪肉是蛋白质、铁、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的优质来源,尤其适合补充体力、预防贫血和维持身体功能。如果完全排除猪肉摄入,容易导致膳食结构失衡,影响人体健康。
从医学角度讲,适量摄入新鲜、检疫合格的猪肉,并不会带来健康“灾难”。问题在于,烹饪方式和食用量才是决定健康的关键因素。
坚吃猪肉,身体可能发生这3种变化
很多人将体检数据、慢性病与“吃猪肉”简单关联,其实并不科学。真实情况是,不同的饮食惯、猪肉摄入量以及搭配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各不相同:
营养结构补充优化(正向)
适量摄入瘦猪肉,能为身体提供优质蛋白与血红素铁。研究发现,每周摄入150-300克瘦猪肉的中老年人,常规贫血发生率降低12%-18%,体力恢复速度明显提升,免疫力也有一定改善。
食量过多或高脂加工形式带来风险(负向)
长时间大量摄入肥猪肉、腌制猪肉、炸猪排等高脂、高盐或含有亚硝酸盐的制品,容易导致血脂升高、肥胖,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每天超过100克猪肉且低蔬果摄入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对风险上升约8.7%-13.2%。
单一荤菜或久宅少运动人群,代谢负担加重
只吃某一种肉类,尤其是长期单调摄入猪肉、少运动,会导致胆固醇摄入超标,可能出现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等慢性健康隐患。而膳食多样化(鱼、禽、蛋、豆类合理搭配)的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单一荤菜食用者低15%左右。
这里尤其要强调:“猪肉不能吃”本身并不成立,关键在于“怎么吃、吃多少、吃什么部位”。例如,后臀尖、里脊等瘦肉明显优于肥肉,也更适合日常烹调。


科学建议:饮食多样化才是健康之道
专家一致建议
选择新鲜正规渠道猪肉,严防三无产品。选择新鲜正规渠道猪肉,严防三无产品。国家对生鲜肉类监管严格,优先选购带有检疫合格标志的产品。
控制每日摄入量
推荐每人每天摄入熟肉不超过75克,每周总量建议不超过300-500克。
优先采用蒸、煮、炖等低温、低油烹饪方式
减少煎炸、烧烤、烟熏等高温处理方式,避免产生有害物质。


合理搭配蔬菜、豆制品、粗杂粮
提高整体膳食营养素密度,让猪肉成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
关注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更应注重荤素搭配、适量控制,必要时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