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
此刻坐在窗前沉思,点一根烟,任思绪随风飘散。此时的广州,体感已泛起一丝凉意。气温并未骤降,却能从空气中捕捉到那微妙的变化。就像此刻的市场,表面波澜不惊,若按过往经验判断为一次小回调,似乎也说得通。但深层次的变化,却是暗流汹涌、诡谲多变。
其实这也没什么不适。行情终究是走出来的,不是预测出来的。但若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味跟随市场,显然也不可取。是人,就会有情绪波动;没有变化,那便是机器。
这几个交易日,市场成交量骤减,已跌破两万亿。成交排名前七十的个股中,超过九成收绿。超级资金呈现流出态势,周五的大跌也未能吸引场外资金入场。这个局面,值得深思。
站在当前的市场,从宏观层面审视,这个位置是否具备介入价值?个人主观上仍持谨慎态度。从绝对值来看,这里远未到低估的程度——A股常在三千点徘徊,低位买入被套者大有人在,何况此时。当然,个股差异巨大,但就像衡量一个城市的收入水平,中位数工资比平均工资更具参考价值。大盘亦是如此——虽有结构性机会,却不能忽视整体水位。
市场成交量的剧烈浮动,必然折射出某些值得思考的信号。成交骤减的原因很多,但直面本质,无非是资金——不论是量化还是人为——对风险的集体敬畏。就像人站在五十米高楼边缘,毫无防护时内心的恐慌与不安,这是人性的本能,不以意志为转移。金融市场中,成交量的突然萎缩,最终体现的是资金对当前市场的风险厌恶,是收缩自保的手段之一。原因可以有很多:业绩预期变化、宏观环境转向、地缘政治博弈,或是投资者心理波动。若只是个别现象,在市场博弈中无足轻重;但若形成趋势,就必须高度重视。
后续需重点关注量能变化,这对全市场个股都有深远影响。就目前而言,趋势容量票承受着最大压力。最直接的体现是,作为趋势灵魂标杆之一的
新易盛 ,早已跌破5日、10日、30日均线,基本丧失短线交易价值。这不仅是它个体的困境,从成交排名来看亦是如此。若后续市场量能继续收缩,对大市值趋势股的预期理应降低甚至规避。
当然,市场不是非黑即白。就像当前,虽然趋势品种疲软,但短线连板同样表现不佳,高度依然受限。从大处看,这或许是风格演绎的前兆。就像去年九月之前,很难想象百亿成交的品种能有今年这般表现。环境在变,风格也在波动。今年以来,短线连板始终不畅。并非断言风格必将转换,而是要警惕风格演绎的进程。就像跌破的趋势能否修复,无人能知——上下皆有可能,也存在结构性机会。但若环境整体变化引发风格切换,便会带来巨大风险。毕竟从前DCF现金流贴现估值盛行,如今虽有个股创新高,但多数股票跌势未止。市场永远在变,必须警惕风格转换。
这个市场永远在变。今日信誓旦旦,明天就可能被打脸,这再正常不过。与其纠结次日涨跌,不如看得更远——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影响,往往更深、更远。
此时此刻,其实我也深感迷茫。国庆期间的反思与变革,至今反馈不佳,甚至有些糟糕。犹如历史上的变革,改变与适应必然伴随阵痛,过程痛苦,结果亦充满不确定性。但我认为,这正是我必须直面的问题。若不能正视自身局限,沉溺于舒适区,便离更好的自己越来越远。
许多道理说出来只是轻飘飘的几个字,但只有亲身经历者才懂:走出舒适圈多么不易。而且即便走出来了,或许不久后又需新一轮革新——市场就是这样。但此时此刻,我依然满怀信心,勇敢做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如果后续市场量能继续收缩,最直观的感受将是容错率下降,以及趋势品种向上的阻力加大。这一影响立竿见影。但趋势转弱,并不意味连板风格必然崛起。风格转换是渐进过程,此处只是探讨可能性。就像某个具备避险属性的板块,即使大盘下跌,它也不一定上涨——其中有偶然,也有确定,需看事件发酵、板块位置、资金介入程度等。市场不是非黑即白,需要动态跟踪。
从确定性角度看,量能降低必然影响全市场确定性与容错率。分仓也无法改变行情本质。对大容量品种不宜期待过高,即便参与也需谨慎。连板方面,目前高度虽受压制,但一定会有资金尝试。由于市场整体容错率降低,仍需控制买入位置与仓位。个人主观认为,介入点无非两个:一是在低位试错(周期冰点时的二至三板),二是在破局成功后介入(买破局或补涨)。其他介入点,从确定性与回报比来看,未必理想。当然,这仅是我个人从自身视角出发的理解。
若从另一角度审视市场,也可分为新周期与老周期二波。市场最终如何演绎,还需尊重市场本身。在此,我们只是观察市场,试图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入局点。新周期需要极高的市场理解力,且很多所谓“新周期”最终未能走出来,数不胜数。本质上,这是试错。老周期的二波同样考验理解力,并非所有个股都有二波机会,板块位置、个股态势、监管环境等都具有不确定性。不过,这两者是我个人能理解的切入方式。每个人对市场的理解不同,找到自己能看懂的就好。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市场的波动从不会为谁停留,但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更好地看清前路;每一次迷茫,都是在为突破积蓄力量。变革的阵痛,恰似蝴蝶破茧、凤凰涅槃,虽痛却意味着成长。不要因为短暂的困境,怀疑自己曾经勇敢的选择。
愿我们在市场的浪潮中,既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也能守住那颗炽热的心。 纵有千般挑战,我仍坚信: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