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道牛心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今年读到的最好一本书是《我从达尔文那里学到的投资知识》,作者是新加坡那烂陀资本的创始人普拉克.普拉萨德,从投资交易的底层逻辑上颇具启发,现择其要义与个人理解与诸君分享。
通常,我们会犯两类错误:一是做了不该做的事(做错),二是该做的事没做(错过)。从统计学的角度来描述,“我做了一笔很糟糕的投资,因为我错误的认为这会是一笔好投资”这是第一种错误,是一种自我伤害式的错误,或称为“执行错误”。“我拒绝了一笔好投资,因为我错误地认为它是一笔很糟糕的投资”则属于第二类错位,这是一种拒绝“潜在利益”的错误,或称为“遗漏错误”。这两种错误的风险成反比,降低第一类错误的风险,通常会使第二类错误的风险增加,反之亦然。投资者要明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他们要选择对“犯其中一种类型错误”保持更高的敏感度,同时又能承担“犯下更多另一种错误”而带来的不利后果。
《我从达尔文那里学到的投资知识》这本书从生物进化的生动案例中告诉我们,无论是鹿、猎豹还是柳树,地球上所有物种延续的核心秘密在于永不尝试致命的风险,宁可错过,也不做错。生物进化的历史表明,动植物的生命存续都遵循一条十分简单的法则:尽量少犯第一类错误以减少个体受伤或死亡的风险,学会容忍第二类错误的发生或放弃“潜在收益”。沃伦巴菲特率先从进化论中发现了这一原理,所以他提出了两条著名的投资准则:”准则1:永远不要赔钱。准则2:永远不要忘了准则1。” 实际上他想表达的是:一定要规避重大风险,不要犯第一类错误,不要去做赔钱可能性大于赚钱的投资,投资要首先考虑风险而非回报。卓越的投资者,应该是卓越的拒绝者。
为了进一步比较这两类错误带来的不同结果,《达尔文投资》从一个案例来阐述了不同投资风格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假设美国4000家上市公司中有1000家是优质投资对象,3000家是劣质投资对象。一个顶尖投资高手的投资决策正确率高达80%,他犯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概率都是20%,那么,他的投资决策胜率是多少呢?如果你觉得是80%,那就大错特错了,正确答案是57%。因为在1000家优质公司中,他只能选中800家,而在3000家劣质公司中,他只能排除掉2400家,有600家会被他当成好公司选中,这样合计是1400家。因为真正的好公司只有800家,所以800÷1400≈57%。这个案例说明,即便投资者天授神通,投资决策的正确率达到了“逆天”的80%,他选中真正优质投资项目的概率也只有57%,尽管在80%的情况下,他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中仍有高达43%的投资项目,最终会惨淡收场。那么,投资者该如何提高投资胜率呢?
方案一:重点捞鱼:提高辨别投资公司优劣的能力,剔除劣质公司,选中好公司,要非常挑剔,以避免进行不当投资,哪怕代价是错过一些黄金投资机会;方案二:遍地撒网:大量投资,“见好就上”,不放过任何“优质”投资机会,以免错失盈利的良机并相应的承担部分投资失败的后果。假设上述案例中的投资高手犯错的比率由20%降低到了10%,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经过统计研究,如果采用方案一,将犯第一种错误的比率从20%降低到10%,投资者的胜率能提高16个百分比,由57%上升到73%;如果采用方案二,将犯第二种错误的比率降低10%,投资胜率只能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60%;如果将第一类和第二类错误的比率同时降低到10%,结果是75%,仅仅略高于73%。这个结果表明,投资者只要少犯第一类错误,即降低劣质项目的投资概率,投资表现就会有显著改善。既然少犯第一种错误是最优解,如何避免劣质项目,选中优质公司就成了关键。
关于什么是好公司,《我从达尔文那里学到的投资知识》这本书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述,首先,识别好公司,要从规避坏公司开始。要远离那些缺乏企业信誉,过分频繁被吹嘘的企业,拒绝处在转型困境中的企业和债务缠身的企业,远离“并购狂”,如果某家企业是个“连环并购者”,要对其保持高度警惕。同时,主业不清晰,大面积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也很难取得卓越成绩。其次,衡量好公司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已动用资产回报率(ROCE),较高的ROCE通常意味着企业具备一流的管理团队,资本得到了有效分配,强大竞争优势已经形成。其三,具备“多层稳健性”的企业拥有更好的安全边际。财务稳健、管理团队稳健、行业发展稳健、客户稳定且多元化。这种稳健性从时空两个维度上表现为企业依靠长期累积渐进的方式成长,历史表现优秀,优秀的企业在生存条件相似的基础上会“趋同进化”,或者说商业领域的趋同表现为商业的成功和失败存在特定的模式,而其中压倒性的趋同模式是:业务少而精的企业将走向成功。而卓越的企业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内会保持自身的卓越性,“停滞的优秀”则是另一个重要的趋同特征。
从实战的角度来看,投资是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的行为。由于商业和投资市场的复杂性和投资者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面面俱到。所以,投资者最重要的事不是寻找“最佳投资标的”,而是专注于建立并执行一套稳健的投资评估流程。换句话说,谁是那个最佳投资标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评估和选择最佳投资标的。《达尔文投资》从蜂群选巢的案例精彩的回答了这一问题。
蜜蜂一生中最重要的决策是选定蜂巢的位置,而它们几乎总是能够选出最佳场所,它们是如何做到的?研究人员发现,侦察蜂在描述质量较好的蜂巢选址时会跳更多圈的舞蹈,而蜂群会根据不同侦察蜂的舞蹈圈数来分派侦察蜂的二次探索,舞蹈圈数多的侦察蜂选址会被分派更多的二次侦察蜂去探索。随着这个探索—跳舞—再探索的过程一直持续下去,最终对最佳地点的支持率将呈指数级增长。蜂群通过一个简单的流程完成了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决策,简单且可重复的投资决策过程,本质上与蜜蜂选巢如出一辙!大多数投资者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采用了一个错误的投资模式,而在于没有重复性的坚持一个好的投资模式。
虽然作者讲蜂巢的案例是为了强调找到正确的可重复的投资决策模型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但从实战交易的角度来理解,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交易原则:在符合交易模型的多项选择标的中“平均”轻仓试错,然后在正反馈最优的选择标的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来二次确认,可以提高总体胜率和盈亏比,从而做到小亏大赚,这也是众多实战高手走向成功的秘诀。而所谓交易模式的核心其实是一套投资评估流程,而这套评估流程的立足点是风险评估,只有在尽可能无风险的情境中才能进入评估流程的第二步骤,在众多无风险可选项中找出最优选,而最优秀选一定是那个能够给到最积极正反馈的标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人5月2日发的《交易边界——交易者盈亏转化的生死局》一文给出的是一个投资决策的评估流程,他即是风险评估,也是优选评估。风险和优选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正如认知和实践是一枚硬币的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