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交易费率对本金的磨损

25-10-18 17:48 241次浏览
甘甘知行合一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交易费率有三部分:

1.印花税:0.1%,单边

2.佣金:0.01%,双边(基本为万1)

3.过户费:0.001%,双边

假设本金10万,满仓交易,一笔完整交易的费率是:

10万*(0.1%+0.02%+0.002%)=122元

一个月20个交易日忍不住天天干,理论交易成本是2440元,一年是29280元,本金磨损30%

如果每周满仓干三天,月成本1464,年成本17568,本金磨损18%

每周出手1次,月成本488,年成本5856,本金磨损6%

天天忍不住想干,先想想胜率+盈亏比能不能覆盖本金磨损吧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甘甘知行合一

25-10-18 18:12

1
短线交易的第一个也是最残酷的“物理陷阱”:高额交易成本对复利的负向磨损。 


如果你的策略不能持续地产生远高于 30% 的年化净收益,那么频繁交易就是在为券商和国家打工。

除了这个“物理陷阱”之外,股市中还存在大量的**“心理陷阱”和“制度陷阱”**。以下是根据行为金融学和 A 股市场特征归纳的几个最致命的陷阱:

Ⅰ. 心理陷阱 (认知偏差和情绪误区)
这些是所有市场中投资者共同面临的挑战,但由于 A 股散户多、波动大,这些陷阱的影响尤其致命。

1. 处置效应 (Disposition Effect)
陷阱内容:过早卖出盈利的股票,而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

心理学根源:

卖出盈利:是为了及时锁定“成就感”和“快乐”(损失厌恶的逆向表现)

持有亏损:是出于对“损失”的厌恶和拒绝承认错误的心理,总是幻想价格能回到买入点

后果: 你的账户里留下了一堆“垃圾股”,而帮你赚钱的“好股票”被你早早抛弃,导致平均盈利 ($W$) 总是小于平均

亏损 ($L$),数学期望 $E$ 迅速转负。

2. 确认偏误 (Confirmation Bias)

陷阱内容:人们只愿意接收、寻找和解读支持自己现有观点或交易决定的信息

后果: 当你买入一只股票后,你会选择性地阅读看好的研报或新闻,而忽略所有对它不利的负面消息。这使得你的判

断越来越偏激,无法客观评估风险,最终错过最佳止损或止盈时机。

3. 锚定效应 (Anchoring)

陷阱内容:投资决策被最初不相关的、甚至错误的数字“锚定”

典型表现: 投资者总是以自己的买入价格为锚点来判断盈亏,而不是以公司的内在价值或市场趋势为锚点。例如,某

股票从 $10$ 元跌到 $5$ 元,投资者认为它“便宜”了 $50\%$,但实际上它的内在价值可能只值 $3$ 元。

4. 羊群效应 (Herd Behavior)

陷阱内容:缺乏独立思考,盲目跟随大众的买卖行为。

A 股特征: A 股市场散户比例高,情绪传染快。当市场集体狂热(如追逐某个热门概念)或集体恐慌时,羊群效应会

使价格偏离价值更远、更快,导致投资者在泡沫最高点买入,在恐慌最低点割肉。

5. 过度自信 (Overconfidence)

陷阱内容: 尤其在取得几笔成功交易后,认为自己的判断力优于平均水平,或高估自己对信息的掌握程度。

后果: 导致交易频率过高(进一步加剧你发现的 $30\%$ 成本陷阱),仓位过重,分散投资不足,最终一次重仓失误就能毁掉所有积累的收益。

Ⅱ. A 股市场特有陷阱 (制度和结构)

1. 市场结构性陷阱:T+1 制度与流动性
陷阱内容: A 股的 T+1 交易制度(当天买入,次日才能卖出)对短线交易者尤其不利。
后果: 当你隔日追高买入后,一旦当天下午或夜间发生重大利空,你没有办法及时止损,第二天只能承受巨大的跌停或低开割肉。这使得隔夜风险被放大,严重恶化了短线策略的平均亏损 

2. “炒壳”与“讲故事”陷阱

陷阱内容: 投资者倾向于追逐业绩差但有“重组”、“借壳”、“概念”等故事的股票。
心理根源:彩票效应——人们喜欢以小博大,追求低价股可能带来的“几十倍”暴利。
后果: 这些股票的基本面缺乏支撑,暴涨暴跌,最终很多会退市或重组失败,成为永久的价值毁灭者,将投机者引入歧途。

3. 信息不对称陷阱
陷阱内容: 相比于机构投资者,散户处于信息链条的最末端,往往成为信息差的受害者。
后果: 你所知道的“内幕消息”往往是别人希望你接盘时才知道的,容易被大资金利用信息优势进行价格操纵和诱多/诱空。

核心总结:

你已经识别了交易成本这个最大的客观障碍。但如果不能克服上述心理障碍,即使你将交易频率降为零,一个错误的买入决定和对亏损的“拖延症”也足以让你陷入困境。 在股市中,最大的敌人永远不是市场,而是自己。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