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600617)的经营状况呈现“短期盈利改善与长期战略转型并行”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
一、财务表现:盈利修复与现金流改善显著
1. 收入与利润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24亿元,同比下降1.99%,主要受
天然气销售价格下行及工业需求波动影响[__
LINK_
ICON]。但净利润同比增长30.75%至9009.53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收窄至2484.32万元,显示成本控制与资产优化成效显著[__LINK_ICON]。这一改善得益于:
- 气源结构优化:加大省内非常规气(如煤层气)采购比例,利用其成本优势降低采购成本[__LINK_ICON];
- 费用管控: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平台降低带息负债18.01亿元,节约财务费用1.16亿元,资产负债率从年初的83.53%降至81.35%。
2. 现金流与资产质量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增长71.58%至9亿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加速及应付账款管理优化[__LINK_ICON]。但应收账款较期初增长21.78%至7.19亿元,需关注下游用户回款风险[__LINK_ICON]。此外,公司通过转让非核心资产(如山西众能天然气50%股权)优化资产结构,聚焦燃气主业[__LINK_ICON]。
3. 毛利率与行业对比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9.09%,同比提升0.68个百分点,高于2024年全年的7.58%[__LINK_ICON]。但与同行业相比仍有差距,例如
陕天然气 (002267.SZ)2025年上半年长输管道业务毛利率达22.89%,城市燃气业务毛利率6.72%[__LINK_ICON],反映国新能源在管网运营效率和终端定价权上仍需加强。
二、业务布局:全产业链协同与新兴领域突破
1. 传统燃气业务:省内主导地位稳固
- 长输管网:全资子公司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运营全省“三纵十一横”管网,覆盖所有地市,并推进西气东输蒲县站开口、吉县—延长等出省管线建设,逐步融入“全国一张网”。2024年管网输气量达80亿立方米,占全省管道气市场份额超60%。
- 城市燃气:子公司华
新城市 燃气集团通过“一城一企”整合,已覆盖全省90%以上县级行政区域,2025年上半年新增用户3.2万户,燃气接驳收入同比增长12%。
- 工业与民用市场:通过“量价阶梯”“季节性差价”等策略稳定客户,2025年上半年工业用气占比提升至45%,居民用气占比40%,商业用气占比15%[__LINK_ICON]。
2. 新兴业务:生物质能源与综合能源服务起步
- 生物质能源:子公司华新同辉清洁能源的应县生物质项目实现“畜禽粪污—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微藻养殖”全产业链闭环,年处理粪污20万吨,生产生物天然气3000万立方米,填补国内沼气CO₂微藻固碳技术空白。该项目获行业专家认可,预计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
- 燃气调峰与发电:三家燃气电厂(寿阳、保德、昔阳)在非供热期参与电网现货交易,2025年上半年调峰电量达1.2亿千瓦时,贡献收入8000万元[__LINK_ICON]。同时,公司与太原、长治等四市签署储气保障协议,储气调峰能力达1.2亿立方米,增强应急保供能力。
三、政策与行业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1. 政策红利释放
- 能源结构转型:山西省《非常规天然气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目标200亿立方米,管网输气能力超400亿立方米/年,为国新能源提供稳定气源支撑[__LINK_ICON]。
- 煤改气深化:尽管部分地区(如交城县)推进“煤改电”,但山西省整体仍以“宜气则气”为主,2025年计划完成10617户散煤清零,重点在吕梁、临汾等地推进工业锅炉天然气替代[__LINK_ICON]。
2. 市场竞争加剧
- 省内对手:华新燃气集团(原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整合后市场份额扩大,与国新能源在管网互联互通、用户争夺上形成直接竞争。
- 省外拓展压力:公司虽通过合资合作(如与河南、河北燃气公司联合直供)拓展省外市场,但面临
华润燃气 、
新奥能源 等全国性企业的挤压,2025年上半年省外收入占比仅12%[__LINK_ICON]。
3. 成本与价格波动风险
- 气源成本:2024年国际LNG价格同比下降15%,但国内管道气价格受政府调控影响,购销价差仍较窄(约0.3-0.5元/立方米)[__LINK_ICON]。公司需持续优化气源结构,降低对高价进口气的依赖。
- 终端价格:山西省居民用气价格长期低于成本,2025年上半年居民气价较采购价倒挂0.12元/立方米,依赖政府补贴弥补亏损[__LINK_ICON]。
四、战略方向:聚焦“双碳”与产业链延伸
1. 管网互联互通与跨省布局
加快推进盐湖—平陆—三门峡输气管道等出省工程,打通晋气外输通道,预计2026年实现向河南、河北年供气5亿立方米。同时,与国家管网公司深化合作,提升跨省资源调配能力。
2. 绿色转型与新兴技术
计划2025-2027年投资15亿元建设10个生物质能源项目,目标生物天然气产能达2亿立方米/年。此外,探索“天然气+光伏”分布式能源模式,在燃气电厂屋顶安装光伏板,预计2026年实现发电量5000万千瓦时[__LINK_ICON]。
3. 资本运作与风险管控
拟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支持管网建设与新能源项目。同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将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24年的4.5次提升至2025年的4.99次[__LINK_ICON]。
结论
国新能源短期盈利修复趋势明确,现金流改善与成本管控为其核心亮点。长期来看,公司依托山西省“气化山西”战略及管网资源优势,在生物质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的布局有望打开增长空间。但需警惕气源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及政策补贴退坡风险。若公司能持续优化气源结构、提升管网运营效率,并在新兴业务上实现规模化突破,其盈利能力与估值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