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截至2025年11月的公开信息,对唐史主任四个问题简要回答如下:
1.2026年A股科技股与AI溢价的“风向标”是谁?
不是NV(
英伟达 ),而是国产高溢价IPO+政策指引共同定价。NV更多影响海外映射情绪,真正给A股“锚”的是
华为昇腾、DeepSeek等国产链公司连续以高估值上市(科创板/北交所),叠加“十五五”规划把“科技自立”写进 KPI,市场用钱包投票,把国产算力、大模型、半导体设备集体推高,形成本土溢价体系。
2.大厂到底还加不加算力
CAPEX?
不是不投,是“先租后买、等晶圆厂到位再放大”。
短期:美国出口收紧,英伟达卡受限,运营商/云厂商先用华为昇腾等国产卡做“过渡集群”,租机柜模式占主流,CAPEX账面增速放缓。
中期:2025Q4起本土12英寸晶圆厂(中芯、长存、)进入密集扩产,设备国产化率>90%,等产能释放、良率爬坡后,云厂商才会集中下单,届时CAPEX二次跳升。
3.2026年国内AI底座对标美国哪一年?
训练侧≈美国2024年水平,推理侧≈美国2025年水平。
单卡性能仍落后H100一代,但通过超节点+集群规模(万卡→十万卡)把整体算力堆到“GPT-4级”训练能力;推理端借助DeepSeek等MoE+蒸馏,成本已接近美国2025年商用报价,国产大模型API调用量2025H2开始指数级复制谷歌token激增路径。
4.2026年春季行情的核心抓手?
“国产算力订单兑现+AI应用爆款”双轮驱动。
公募TMT仓位已破40%,博弈高度拥挤,纯概念难再拔估值;行情需要看到:
1)晶圆厂/设备厂2026Q1订单落地(替代美股“CAPEX超预期”叙事);
2)政务、金融、制造三大场景出现月活千万级的AI应用,复制2025年谷歌“token激增”时刻,打开商业闭环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