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科技(bj920809)$ 这个三季报业绩交流估计公司会后也会发。并非实时互动而是文字问答形式。上午小范围交流估计机构已拿了第一手信息,上周、今天都完成了建仓的先手。总结一下供参考:
1 经营与财务表现: 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及
储能需求增长,磷酸铁锂行业在2025年第三季度明显回暖。公司目前处于满产状态,在手订单饱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22.7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9.02%;净利润虽仍为亏损-2.43亿元,但同比已大幅减亏53.18%,显示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同时,因销售好转,存货跌价准备同比减少63.31%。公司的核心经营目标已明确为“实现整体扭亏为盈”。
2 产能建设与布局: 公司现有产能为15万吨/年磷酸铁及15万吨/年磷酸铁锂。当前正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张,主要在建项目包括24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目前正在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并开展设计规划,预计2026年一季度开工并于2026年年末建成出货)、45万吨/年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分两期,一期30万吨/年已于2025年6月动工,预计2026年6月建成),以及1.5万吨/年
锂电池极片循环再生利用项目。此外,南宁
新基地 已完成土地购买和平场,进入报规报建阶段。所有新产能均是围绕其最新的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进行设计和建设,老厂区部分产线正在进行技改(预计2026Q1完成)。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95%以上,订单饱和。高能量密度产品占比90%左右。扩产资金除自有外,将依赖项目贷款及其他融资。随着经营业绩改善,公司的净资产状况预计也将得到修复。
3 技术与产品进展: 公司的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采用二烧工艺)已达到量产条件,是市场主流品种,各项技术性能行业领先。在前沿技术储备方面,补锂剂已在客户端完成验证,进入产线试验阶段;铁锰锂则处于小型产线验证阶段。公司也将根据市场需求,对
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进行研发储备。
4 客户对接与出货:公司主要供应的上市公司有
比亚迪 、
欣旺达 、
中创新航 等客户。公司目前最高压实密度的产品满足市场高端产品需求,已向客户送样,目前有部分出货,预计出货量将逐步提升。公司正在积极探索海外市场,目前已接触部分海外企业,但相关事项尚未确定
5 供应链: 为稳定原材料供应,公司与主要锂盐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碳酸锂采购以长协订单为主。公司目前没有磷矿资源储备,也暂未参股磷矿公司。碳酸锂作为主要原材料,其价格波动会传导至磷酸铁锂价格,从而影响公司营收,因此公司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波动能否有效向下游传导。
6 行业展望:当前行业扩张逻辑与几年前不同,储能市场爆发与
新能源汽车形成双轮驱动。行业虽面临结构性过剩压力,但高端产能依然紧缺,低端产能则将加速出清,未来更可能呈现优胜劣汰的格局。公司对明年行业需求持乐观态度。
7 部分其他渠道信息:
因为担忧行业无序扩张导致产能过剩,所以没研究明白时没敢推仓位。补充研究了一些内容。
1)扩产周期:行业整体扩产周期约12-18个月。具体而言,
富临精工 35 万吨新型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项目分两期建设,每期 17.5 万吨,单期建设周期为 12 个月,总周期约 24 个月。
湖南裕能 15 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于 2025 年初启动,预计 2025 年底投产;贵州基地 20 万吨前驱体项目预计 2026 年初投产。
万润新能 山东基 地 12 万吨产能从启动到建成仅用约 1 年时间,2025 年 8 月已正式投产。从
安达科技 三季报交流会也作证,2025年6月开始建设,至2026年6月可建成。
2)扩产壁垒,我个人比较关注A 扩产资金需求、B 设备采购难度、C 扩产工艺本身的know-how,D 客户认证周期。具体而言:
A 扩产资金来看大约每吨扩产成本在1.5-2.5万元(即1.5-2.5亿/万吨),当然也看到富临精工,35 万吨项目总投资 40 亿元,单吨产能投资成本约1.14 万元(1.14亿元/万吨)。
B 设备采购难度来看,大部分需要提前6-12个月预定设备,关键设备包括烧结窑炉(辊道窑)、气氛控制系统。
C 工艺难度来看,工艺复杂度高。高压实产品需要二次烧结工艺,需通过两次高温烧结优化晶体结构,控制压实密度≥2.6g/cm³,能耗较传统工艺高 15%-20%。同时,前驱体产品对纯度有要求,要求纯度需达 99.5% 以上,颗粒级配误差≤5%,否则会导致电池循环寿命下降。
D 客户认证周期来看,高压实产品需通过
宁德时代 、比亚迪等头部电池企业的12-18 个月严格验证,且需持续满足其动态性能指标(如快充倍率提升至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