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一天吃透产业链:AIDC电源(终极方案

25-11-08 10:46 102次浏览
牛小牛10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引子: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电力的尽头新能源和锂矿。

随着AI算力与数据中心的爆发式增长,一场围绕供配电架构革新的技术革命正在酝酿。传统变压器效率低、体积大、响应慢,而固态变压器(SST)凭借高频变换、双向能量流、智能控制,正成为AI数据中心(AIDC)供电体系的“终极方案”。

01

行业概述

固态变压器(Solid-State Transformer,简称SST)用电力电子器件替代传统铁芯变压器,实现更高频率、更灵活的电能转换。它集“变压 + 整流 + 稳压 + 控制”于一体,能在交流/直流之间高效互换,并支持双向能量流。

相比传统变压器,SST具备:
✅ 体积减少约50%,功率密度提升2倍以上;
✅ 效率可达98%以上;
✅ 可灵活接入直流配电、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与数据中心

换句话说,SST不仅是一台“变压器”,更是一座“能量路由器”。

02

产业链全景

SST产业链分为三层:

上游第三代半导体(SiC/GaN)、纳米晶磁性材料、直流电容、散热组件等。

中游:SST整机制造与核心模块(AC/DC整流、高频变压、DC/DC变换、控制系统)。

下游:数据中心HVDC供电、绿电直连、交直流混联电网、EV超充桩等终端场景。

成本结构中,电力电子器件占比最高(约32%),其次为高频变压器与电容(各16%)。

03

政策规划

国家层面“东数西算”、IEA全球数据中心能耗监管,以及AI大模型高功耗趋势,共同推动供配电架构变革。

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装机容量约 97GW

预计到2030年达 226GW

六年间新增 129GW —— 每年平均增长超 21GW

这些新增容量正是SST潜在市场的主战场。

04

市场前景

假设未来数据中心采用SST的渗透率如下:

即使按中性情景测算,SST在未来五年内对应的市场空间亦将突破数百亿元级别。随着SiC成本下降、标准化推进,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05

上游

上游环节集中在 功率半导体、磁性材料、电容与散热 四大方向,直接决定了SST的性能与成本。

1)功率半导体——SiC全面替代IGBT

作用:实现高频开关,是SST“心脏”。

趋势:SiC器件可在1.2~3.3kV电压下工作,频率高10倍,效率提升2%。

瓶颈:晶圆成本高、封装良率低、散热可靠性不足。

重点企业:

国内:斯达半导东微半导三安光电

海外:英飞凌、罗姆、Wolfspeed。

产业趋势:

到2030年全球SiC市场规模预计超 200亿美元,国内厂商正加速晶圆与模块自研。

2)磁性材料——纳米晶/非晶引领高频变压

作用:高频变压器的核心。

特点:损耗低、饱和磁感应高、体积小。

技术演进:

传统铁芯损耗大→非晶材料降低30%损耗→纳米晶损耗再降40%。

代表企业:安泰科技京泉华云路股份铭普光磁

重点方向:纳米晶材料厚度控制(18μm以下)、高温稳定性与批量一致性。

3)电容与滤波——高压耐温是关键

作用:稳压与抗谐振,确保系统可靠性。

趋势:铝电解→薄膜电容→陶瓷/聚丙烯复合体系。

难点:高频、高压下的寿命与耐热性能。

企业:江海股份艾华集团宏发股份 等。

4)散热与结构件——液冷方案兴起

趋势:AI数据中心的高热密度推动液冷化。

技术方向:

相变材料散热、微通道液冷、氮化铝陶瓷基板。

代表企业:飞荣达德邦科技贝特瑞 (导热材料)。

06

中游

中游是SST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涵盖功率模块制造、高频变压器集成、系统控制与整机组装

1)模块化拓扑:AC/DC + DC/DC + 控制一体化

输入级(AC→DC):多级H桥或级联PFC拓扑,提供电压稳定。

隔离级(DC/DC):高频变压实现绝缘隔离与电压转换。

输出级(DC母线):支持800V直流输出,连接服务器电源或储能。

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双向能量流、快速保护、通信接口(Modbus/以太网)。

高频变压器的制造精度决定系统可靠性:绕组布线、绝缘距离、温升控制缺一不可。

2)成本与价值分布

降本路径:

SiC模块国产化

高频变压器批量化生产

模块化设计(减少定制成本)

智能运维系统提升可靠性

3)技术痛点与突破方向

高频磁耦合设计难度高:需兼顾EMC、功率密度、热设计。

模块并联控制:需解决均流与短路保护问题。

测试验证复杂:每台SST需通过高压击穿、热循环与电磁兼容认证。

4)代表厂商格局

国内整机厂商阳光电源金盘科技新特电气盛弘股份四方股份中国西电 )。

模块制造麦格米特 (高频电源模块)、科华数据 (直流供电方案)、中恒电气 (能源互联网设备)。

海外厂商:Vertiv、Eaton、台达、施耐德。

这些企业正通过与AI数据中心、储能、电网公司合作,共同推动SST商业落地。

07

下游

SST的下游需求正从示范工程走向量产部署。主要市场包括:

1)AI数据中心(AIDC)——最强驱动力

AI服务器功率密度上升至10~15kW/机柜。

传统UPS+变压器体系效率约93%,而SST系统效率可达98%。

对比:每10MW机房,SST方案年省电约 350~400万元

全球AIDC投资预计2030年超 2万亿元人民币,配电升级是标配环节。国内头部IDC厂商(阿里、腾讯、字节)已在测试HVDC+SST架构。

2)绿电直连与储能融合

光伏/风电直流输出 → SST → 工业负荷/数据中心直流母线。

可节省1~2级能量变换环节,效率提升5%以上。

与储能系统结合,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

代表案例:宁夏“源网荷储一体化数据中心示范工程”正采用SST直连方案。

3)电动车超充与直流微网

800V直流快充成为新主流,SST可将10kV中压直接降至800V。

减少传统降压+整流设备,占地缩减30%,能耗降低2%。

充电桩企业(特锐德英可瑞 )正布局固态变压模块。

4)交直流混联配电网

SST可作为“电能路由器”实现并网/离网切换与故障隔离。

在新型配电网、微电网及园区级能源管理中具备应用潜力。

08

趋势前瞻:三年拐点,五年爆发

SiC渗透率提升:成本降至传统IGBT的1.5倍以内后将全面替代。
纳米晶量产突破:国产化率预计2027年超80%。
标准化模块化加速:SST将从“定制设备”变为“标准电力单元”。
液冷系统成为标配:AI服务器散热与供电融合设计趋势明显。
数据中心直流化大势已成:800V直流母线架构将成为主流。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