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10.13复盘 国产芯片替代迎来曙光,中国版阿斯麦新凯来亮剑在即

25-10-13 23:14 165次浏览
A3000阿豆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深圳湾芯展即将揭幕,被业界称为“中国版阿斯麦 ”的新凯来携重磅新品登场,中国芯片自主化道路迈出关键一步。


10月15日至17日,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展会揭幕前夕,深圳官方发布消息称,本土半导体设备龙头新凯来将给业界“带来惊喜”。这一表述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新凯来由深圳国资委全资控股,成立于2021年,在去年年底因与华为关系密切被美国列入出口管制名单,但其反而加速了技术突破。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不足5%的困境,有望被这家“国家队”企业打破。

01 “中国版阿斯麦”破壳而出

2025年3月,上海SEMICON China 2025半导体展会上,新凯来首次公开亮相就发布了6大类31款新品,覆盖刻蚀、薄膜沉积、量检测等关键领域。

这家以往极为低调的企业,一夜之间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新凯来的产品以中国名山命名,包括PVD“普陀山”、CVD“长白山 ”、ALD“阿里山”、ETCH“武夷山”、EPI“峨眉山 ”等系列。

这些设备直指半导体制造核心环节,技术参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例如,其ALD“阿里山”原子层沉积设备已支持7nm以下先进制程,并通过中芯国际 (深圳)产线验证。

新凯来自成立之初就瞄准国内半导体制造企业的高端装备需求,在短短三年内完成了13类关键量检测产品开发。
02 光刻突破:国产DUV光刻机将至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设备,也是中国芯片产业被“卡脖子”最严重的环节。

有消息称,新凯来旗下子公司“宇量昇”已打造出**首款国产28纳米DUV光刻机,并进入中芯国际 试量产阶段。

新凯来的光刻技术路线以深紫外(DUV)光刻+自对准四重成像(SAQP)工艺为核心,旨在绕开EUV限制,实现7nm/5nm先进制程芯片自主制造。

业内人士预计,新凯来将在2026年实现DUV光刻机量产。

对于中长期规划,新凯来也已启动EUV光源预研(13.5nm等离子体光源),瞄准3nm以下制程。

一旦实现DUV光刻机批量投产,全球95%以上的芯片都能实现全国产化制造。

03 产业链协同:构建国产替代生态

新凯来的技术突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带动了整个国产半导体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在新凯来产业链上,一批优秀企业崭露头角:

新莱应材 作为新凯来核心零部件供应商,2025年已获新凯来数亿级订单。预计2025年全年,新凯来对新莱应材的采购额将突破6亿元。

至纯科技 是新凯来湿法清洗设备主力供应商,订单占比超20%,还参与SAQP工艺的清洗环节。

奥普光电 通过合资公司长光集智参与光刻机“曝光系统”研发,主攻纳米级物镜与精密光学组件。

这些企业与新凯来形成了“技术共生体”,从材料端到设备端,从订单协同到工艺共创,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正在构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底层竞争力。

04 量产进程:从验证到量产的关键一步

半导体设备从研发成功到量产应用,需要经过严格的客户验证。

目前,新凯来的SAQP工艺已导入中芯国际的产线,计划2025年实现5nm风险试产。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晶圆代工龙头,其产线验证进度是新凯来技术成熟度的“晴雨表”。

在量产准备方面,新凯来设备已在合肥晶合集成 完成2000小时连续生产测试,产能规划提升至年产80台套。

同时,新莱应材已扩建半导体专用车间,预计2025年三季度投产,可满足12英寸晶圆厂95%以上管路系统本土化需求。

05 政策赋能:半导体国家队的使命

新凯来作为深圳国资委全资控股企业,承载着国家半导体设备自主化的战略使命。

深圳市半导体的产业规模在2024年达到了2564亿元,同比增长26.8%;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达1424亿元,同比增长16.9%。

深圳表示,有“中国版阿斯麦”之稱的新凯来将很快带来新的惊喜。

除了新凯来公司,深圳同样在海思、睿思芯科、方正微等企业实现NPU、CPU、车规级碳化硅芯片等高端芯片国产化替代,这些为行业提供了强劲的“深圳芯”。

政策与资本持续推动下,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并购整合或加速,头部企业有望通过技术整合提升综合竞争力。

新凯来的设备在合肥晶合集成完成2000小时连续生产测试后,产能规划已提升至年产80台套。

其供应链企业新莱应材为满足需求,已扩建半导体专用车间,预计2025年三季度投产。

从材料到设备,从验证到量产,中国芯片的自主化道路已不可逆转。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