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一文看懂HBM封测四巨头:谁吃肉,谁喝汤?

25-10-12 20:18 208次浏览
魔都大磨石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一颗HBM芯片的封测费能到50美元,是普通DRAM10倍不止;2025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占比首超50%HBM订单更是排到了2026——AI算力爆发催生的这场“存储盛宴”,把深科技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 这四大封测巨头推上了竞速赛道。有人订单排到明年,有人还在试产爬坡,看似都在HBM赛道发力,实则早已分出梯队。今天就扒开技术、订单、产能的三重迷雾,看看谁在吃肉、谁在喝汤、谁在陪跑。
一、先搞懂:HBM封测拼的不是“能做”,是“能赚”
要分清谁是真玩家,得先明白HBM封测的核心门槛在哪。这可不是简单的“打包芯片”,而是“精雕细琢”的技术活,差一点都可能从盈利变亏损。
HBM的核心难点在3D堆叠与精密封装。以主流的HBM3为例,要把8颗甚至16DRAM裸片堆叠成一个成品,还要通过TSV(硅通孔)和混合键合技术实现数据高速传输,良率每低1个百分点,单颗成本就增加2元左右。更关键的是,客户要的不是“样品”而是“量产能力”,能稳定提供良率98%以上、月产能10万颗级别的企业,才有资格拿到核心订单。
现在的市场格局很清晰:能搞定“高良率+大量产”的企业,坐着赚高端红利;卡在“低良率+小试产”的,只能捡边角订单;连试产都没突破的,基本就是喊口号陪跑。这四大巨头的差距,恰恰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二、第一梯队:深科技、长电科技,订单吃到撑
这两家已经跨过“量产门槛”,手里攥着实打实的HBM订单,是当前赛道的最大赢家。但两者的打法又截然不同,一个靠“专注”押中风口,一个用“全能”对冲风险。
深科技:专注存储的“HBM黑马”
深科技算是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玩明白了。作为国内最大的独立DRAM封测企业,它早早就押注HBM,专门建了HBM3专用产线,16层堆叠工艺的良率能干到98.2%,跟三星水准看齐。更狠的是,它能把8512Gb裸片做成1TB成品,良率还能维持99.7%,这手艺在国内找不出第二家。
订单端更是肉眼可见的火爆:存储的DDR5封测订单给了它不少,长江存储的HBM3订单在持续加量,连SK海力士都主动抛来橄榄枝。为了接订单,合肥二期工厂紧急扩产,月产能从5万片拉到8.2万片,即便这样,订单还是排到了2026年一季度。反映到业绩上,2025年上半年存储半导体收入涨25%,毛利达13.56%,机构预测四季度单月利润能突破1.5亿,比三季度再增30%
长电科技:全栈布局的“稳赚选手”
作为国内封测“一哥”,长电科技没把宝全压在HBM上,但落地速度格外实在。上个月已经拿下国内某存储龙头的HBM封测订单,不是小批量试产,而是正经进入“量产爬坡”阶段——专门划出3条产线24小时轮班,主攻TSV+CoWoS这两个核心环节。
从上游采购就能看出底气:它跟海外材料商签了长期协议,每月稳定采购5000片高纯度键合硅片,按一片封装200HBM算,每月能支撑100万颗的封测需求,刚好匹配国内存储企业的产能规划。目前HBM产能利用率已达60%,还计划新增产线,年底要冲到80%以上。更聪明的是,它用汽车电子AI芯片封装对冲风险,特斯拉苹果 都是稳定客户,2024年汽车电子收入涨20.5%,运算电子业务增速达38.1%,就算存储有波动也不怕。
三、第二梯队:通富微电,卡在“试产到量产”的门缝里
通富微电算是“最早喊口号,却最慢落地”的典型。去年就高调宣布掌握HBM核心技术,今年还带着样品跑遍展会,但扒开订单细节就露了怯——目前的HBM订单仍停留在“小批量试产”,合作方是海外二线厂商,每月试产量才10万颗,跟长电科技的规模差了近10倍。
问题出在技术和成本上。它曾参与国内头部存储企业的订单竞标,但TSV环节良率比长电科技低8个百分点,成本劣势直接让它丢了订单,最后只接到些辅助性封装活,利润空间窄得可怜。上游采购也暴露了底气不足:没签长期协议,每次都是“小批量补库存”,每月键合硅片采购量不足1000片,更像是维持技术迭代,而非备战量产。
不过它也不是全无机会,毕竟深度绑定AMD,承担了对方80%以上的高端封测份额,2024FCBGA业务涨52%,长江存储的混合键合订单也全被它拿下,HBM订单增速也有120%。要是能把良率提上来,从“试产”冲去“量产”,还有翻盘的可能。
四、陪跑者:华天科技,离HBM核心圈还很远
在这场竞速赛里,华天科技明显慢了半拍。对比另外三家,它既没有深科技的专注度,也没有长电科技的全栈能力,更没有通富微电的先发声量,HBM布局基本还在“技术储备”阶段。
目前公开信息里,华天科技的HBM相关动作少得可怜,既没有明确的量产产线,也没有可靠的订单传闻。它的策略是先靠汽车电子打开缺口,再回头攻先进封装,但汽车电子业务的增速和壁垒,跟长电科技比还有差距。在HBM订单已经被抢疯的当下,它要是再没实质动作,恐怕就要彻底沦为“旁观者”。
结语:选标的别只看“喊口号”,盯紧这两个指标
HBM赛道的竞速赛,本质是“技术落地速度”与“订单承接能力”的比拼。从现在的格局看,深科技和长电科技已经拿到“入场券”,前者靠专注吃足存储红利,后者靠全能穿越周期;通富微电还在门口徘徊,良率是它的关键门票;华天科技则暂时掉队,需警惕被甩开差距。
对投资者来说,判断企业是否真的在HBM赛道有竞争力,别听宣传,就盯两个硬指标:一是上游采购量,像长电科技那样每月稳定采购数千片键合硅片,才是量产级别的信号;二是良率数据,98%以上的良率是盈利底线,低于这个数基本赚不到钱。
AI算力的爆发不会停,HBM的需求只会涨,这场竞速赛还没到终点。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能把“技术图纸”变成“量产订单”的企业,终将在这场高端争夺战中笑到最后。...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