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逻辑重塑:中国
创新药跻身全球核心赛场
杨桢霄博士结合跨国药企动态与产业数据,从供需两端系统解析了中国创新药的崛起逻辑。他指出,当前创新药行业的市场变化本质是全球产业格局的重构 —— 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资产已实现从 "看不见" 到 "看得见"、从 "不相信" 到 "相信" 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趋势在授权引进交易中体现尤为明显:2025 年以来,中国创新药项目向跨国药企授予海外权益的交易数量与金额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印证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全球认可度已实现质的飞跃。
从产业基本面看,这一转变具有必然逻辑:需求端,跨国药企正面临竞争加剧、专利悬崖与并购风险的三重压力,而中国创新药资产的高投资回报率成为重要吸引力;供给端,中国独特的 "工程师红利" 支撑前端分子设计高效迭代,临床开发环节的成本效率优势更形成难以复制的国别竞争力。杨桢霄强调,依托与国际接轨的完整研发体系,中国已稳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一梯队,且这一增长趋势具备极强延续性,将深刻重塑全球创新药产业格局。
二.投资主线明晰:聚焦 "大药诞生" 与价值兑现
余文心女士以 "大药的诞生,才是医药的未来" 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创新药投资的底层逻辑与布局方向。她指出,中国创新药正处于内外需共振的黄金发展期:内需端由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双轮驱动,行业长期增速稳定在 6%-8%,政策持续向
创新药械与医疗服务创新准入倾斜;外需端BD交易进入爆发期,2025 年已迎来巨额首付款集中兑现,2026-2027 年里程碑式收入将逐步转化为企业利润,形成业绩增长强支撑。
在具体赛道选择上,余文心强调 "重磅产品驱动行业发展" 的核心规律,当前需紧扣 "中国资产全球价值兑现" 主线。她建议重点关注三大方向:肿瘤领域的 IO(免疫治疗)+ADC(抗体偶联药物)技术组合、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多靶点药物以及小核酸药物等。同时,代谢、自免等领域的后续机会同样值得期待,而对跨国药企战略动向的研究将成为把握企业市值上限的关键。
三、工具选择之道:主动管理适配医药投资高门槛
王毅先生从投资者实践视角,深入剖析了医药赛道的投资属性与工具配置框架。他指出,医药行业的高投资门槛主要源于两方面挑战:一方面,医药细分领域高度分散且分化显著,各细分赛道的逻辑差异巨大;另一方面,对投资者的专业知识储备与产业认知能力要求严苛,普通投资者难以全面覆盖医药技术迭代与政策变化等复杂变量。
基于此,王毅对比了公募主、被动医药基金的历史表现与投资效果,强调主动管理型基金在医药投资中的适配性优势。专业基金经理团队凭借对医药领域的深入研究,既能通过 "自上而下" 的行业景气度分析把握贝塔机会,又能凭借 "自下而上" 的个股研究挖掘阿尔法收益,有效平衡组合的进攻性与防御性。他进一步从配置维度给出实操指引,建议投资者结合基金投研团队的产业研究及中观配置能力、组合管理及调整能力以及超额收益获取能力等指标综合筛选,通过专业的主动医药基金投资创新药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