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望眼镜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转发…昨夜,深海又发了一篇情绪浓度极高的“小作文”,看得出是真被打到了七寸。
这次的“稀土—磁材—关键元素”出口信号,并非突发,而是中方长期储备的反制手段。过去几年,美国能动用的“非武力牌”几乎都打完了:高端芯片限制、发动机出口、企业赴美上市审查、资本市场约束……但事实证明,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准备都更充分。
高端制造虽仍在追赶,但国产替代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多数在美上市的企业也已完成港股第二上市或转为主要上市地。至于关税,4月那一轮加征后整体都扛了下来。真正的博弈核心,不是加不加税,而是谁能定义供应链的主动权。出口管制对出口管制,这次或许正是中美关系重新定价的起点。
结果到了今天早上,只憋出“100%关税+软件”两张牌。
看似强硬,实则说明他们可动用的手段已极为有限。中国最不缺的就是软件生态,虽然这次意指EDA,但我们也做好了各种应对,这类措施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姿态。嘴上放狠话,转头又说不取消会晤——典型的“傲娇式外交”。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亲口表示“日期已定”,说明沟通窗口仍在。中方的动作并非“对抗”,而是防御性、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在规则框架内的正当回应。
过去几年,美国几乎将能出的牌都出了——芯片、关税、投资、供应链。
但中国的产业体系和政策空间反而在这一过程中愈发稳固。短期看,市场在3900点附近震荡,波动或会放大;但情绪会逐步脱敏,风险这两天也已经释放了一部分。
这种局面,像极了2020年疫情阶段。美方在当时宣布“无限子弹”,即便疫情多次反复,也未改变市场的上行趋势。如今的波动,同样是情绪消化的过程,而非趋势反转的信号。
从更长周期看,这一轮主动权正在重新转移。只要双方最终坐下来谈,节奏自然会明朗。该来的迟早会来——时间与现实终将重新校准局势。
这轮之后,全球市场将更清晰地看到: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仍在增强,而美国的施压空间正逐渐收窄。风向已变,结构性的力量正在重新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