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操作反思:认知偏差与行为修正
1. 好股票为何拿不住?案例:
北方稀土 错误归因:因短期波动(板块轮动)而怀疑持仓,忽视稀土行业的长逻辑(地缘政治+供需缺口)。本质问题:对标的底层逻辑研究不足,交易行为被情绪(恐慌/贪婪)驱动,而非系统规则。修正方向:建立“逻辑清单”(如:稀土政策、库存周期、海外需求),只有逻辑破坏才止损,而非价格波动。
2. 为何总买“垃圾票”?案例:
恒为科技 错误模式:搏超跌反弹:无基本面支撑(无业绩、题材过时)、赔率低(反弹空间<潜在跌幅)。补仓陷阱:亏损后加仓“摊低成本”,违背风控原则(单票仓位上限)。本质问题:交易动机扭曲(怕错过机会→报复性交易),缺乏选股过滤器(如:ROE>10%、机构持仓占比)。修正方向:“三不碰”原则:无业绩、无流动性、无产业趋势的标的。强制冷却期:买入前问:“持有3个月的逻辑是什么?”
3. 交易型策略的致命伤当前持仓问题(
东阳光 、
张江高科 、电池ETF等):高频低效:盈利多次小额,亏损一次大额(胜率≠盈亏比)。脱离主线:偏离市场资金共识(如高股息、AI硬件)。修正方向:“28法则”:80%仓位配置产业趋势+20%机动仓(严格止损)。赔率优先:放弃“鸡肋反弹”,只参与“高确定性+高空间”机会(如光伏反转、
军工订单落地)。
二、市场天气监测:周期位置与策略适配
1. 科技股是否见顶?估值消化阶段:
科创50 市盈率195倍→需业绩验证(三季报分化,关注光模块、
存储芯片)。信号观察:
中芯国际 、
寒武纪 等龙头何时止跌,北向资金是否回流。应对策略:去伪存真:保留“真成长”(如国产GPU、HBM产业链),砍掉“蹭概念”标的。仓位控制:科技板块仓位≤30%,等待右侧信号(放量阳线+板块RPS回升)。
2. 资金切换的持续性防御板块逻辑:银行(PB 0.67x)、煤炭(股息率5%+)→ 受益于利率下行+经济弱复苏。风险点:若经济数据超预期,资金可能回流成长股。哑铃策略配置:科技成长:AI服务器(
工业富联 )、军工电子(
振华科技 )。高股息:
长江电力 、
中国神华 (动态股息率>4%)。
三、系统进化:老手的新生存法则
1. 认知升级从“预测市场”到“应对市场”:放弃“精准抄底逃顶”,改用“趋势跟随+均值回归”组合策略。例:科技股跌破20日均线减仓,站稳60日均线加仓。
2. 行为纪律强制规则清单:单票仓位≤10%,单日回撤>5%即暂停交易。止损硬标准:亏损8%无条件离场,盈利股回撤50%利润止盈。
3. 心态锚点“慢就是快”原则:年化目标20%→需每月仅1.5%收益,降低高频操作欲望。每日复盘聚焦“是否按计划执行”,而非“是否盈利”。主题金句“十年交易,一朝悟道:
不是市场变了,而是你的系统该换代了。”
(注:建议将笔记打印贴在交易屏幕旁,每日开盘前朗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