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收割几种逻辑

25-09-23 19:02 120次浏览
梳碧湖的少年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1、利用探索欲

驱动力 本质: 人类对世界本能的探索欲望,兼具好奇心与奖惩机制特征

行为表现: 会产生趋利行为如合作、共情和镜像反应
安全需求: 本质是对安全感和掌控感的追求,属于自我效能范畴

操作原理: 通过媒体发布模糊性利好,触发受众研究机制
行为诱导: 类似寻宝游戏,答案已预设但需要受众自行探索
实施要点:
必须保持信息初始阶段的模糊性
探索路径设计要短而有效
常用于需要吸引接盘时的前期铺垫
配套机制: 技术嵌套(图形派研究员偏好的基础形态线)
应用场景: 庄家利用这两种机制引导市场行为


2、认知平衡系统

核心原理: 人类无法忍受逻辑矛盾,会产生生理性不适

应对方式: 通过思想转变或行为调整来消除矛盾
控制应用: 精心设计矛盾可引导目标对象向预定方向改变


记忆重构: 并非简单遗忘,而是重塑事件记忆
外部归因: 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如"任务太难")
本质: 为保持内心安宁的强制性平衡机制


收割方式:反向归因

实施手段:
价值信仰摧毁:同时击穿基本面和技术面逻辑制造恐慌盘引发止损解脱
长期策略: 通过持续利空消息营造矛盾焦虑
典型应用:
短期快速收割(黄毛操作模式)
长期吸筹阶段的成本区脱离操作

3、虚假选择权
核心概念:人类对自由选择权的渴望会驱动其行为,这种心理机制也被称为主体性、叛逆源泉或幻想机制。
典型表现:当被强制要求做某事时,会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即使原本喜欢的事物也会产生厌恶感。




虚假选择设计:
双选机制:给予"做A或做B"的选择,比直接要求"做A有奖励"更有效
教育对比:让孩子选择"先做数学还是语文作业"比"做数学作业有奖励"更能保持学主动性
长期效果:奖惩机制会导致主动性下降,而虚假选择能维持行为操控的持续性




伪决策点:
基础形式:在关键位置制造上下波动的假象,形成"突破跟进/回踩止损"的双选幻觉
龙头股案例:制造假突破引诱跟进,次日闷杀套牢追高者(时间00:37:27)
心理机制:投资者误以为是自主决策,实则陷入预设的操控框架




系统核心:
决策挟持:制造"你必须立即行动"的紧迫感,迫使对象在预设范围内"自主"选择
意义扭曲:让人为捍卫虚假的自主权而放弃实际利益



4、意义系统

核心定义:人类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意义的锚点,否则会陷入存在性缺失和虚无状态。这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机制,也是控制他人行为的关键切入点。
运作原理:当个体无法找到行为的意义锚点时,会产生"我在这里干什么"的困惑,导致行为动力丧失;反之,若能赋予行为特定意义,个体的行为耐受度会显著提高。


市场操纵:
庄家常将毫无价值的标的包装成与热门题材/政策核心相关
典型案例:通过名称关联、舆论造势等手段构建虚假意义,待价格推高后由相关方出面辟谣
玄学概念(如"海洋经济"中的海带)常被用作意义锚点来引导投资行为



防御机制:

保持对"意义包装"的警觉性,识别庄家构建的虚假意义锚点
通过反向思考发现市场操纵的手法和痕迹
采取"既不当真也不完全否定"的中间态度,把握短期机会
生存哲学:
认清世界运作机制后仍需保持参与热情
在认知真相与维持行动力之间保持平衡
避免因认知真相导致"道心崩坏",这是长期生存的关键能力

5、稳态机制
核心概念:人类心理具有自动回归平衡状态的特性,极端情绪会被快速拉回基础阈值范围内


运作原理:当经历极端情绪(恐惧/狂喜)时,神经系统会强制将状态拉回基础阈值
生存意义:这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机制,突破阈值可能导致"气急而亡"或"乐极生悲"
典型表现:重大创伤后会主动寻求倾诉,通过语言表达或梦境进行心理修复




稳态机制的内在预值
强制回归:突破阈值后会产生强制回调,否则会出现神经元失衡(情绪感知丧失)
崩溃表现:阈值持续突破会导致"崩断",表现为既感受不到快乐也感受不到痛苦
设计要点:专业操盘手会精确计算个体/群体的心理阈值范围




稳态机制的操纵与引导
反向应用:通过制造重大打击引导倾诉需求,属于典型的心理操纵手法
平衡破坏:刻意制造超出承受范围的事件,迫使对象进入自我修复模式
典型案例:金融领域制造恐慌性抛售后,诱导投资者寻求"专家建议"




稳态机制与情绪修复
自动修复:潜意识通过梦境等方式修复心理创伤,属于生存本能
失衡风险:无法回归阈值会导致心理崩塌,出现"道心崩溃"(投资者术语)
保护机制:极端情绪会触发降智效应,这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措施




痛苦剂量递增手法
实施步骤:采用100→90→92→80→83的阶梯式波动,每次都在阈值内微调
心理效应:使受害者逐渐适应损失状态,产生"常态化下滑"的错觉
专业术语:称为"扶你们下楼梯"手法,本质是温水煮青蛙策略




稳态诱导与图形派陷阱
中继平台:下跌途中制造地量筑底假象,诱导"差不多该反弹"的误判
致命打击:当投资者加仓时突然下穿,精确打击图形分析者的心理阈值
行业数据:当前市场60-70%的套路专门针对图形派投资者设计
复合策略:专业操盘必定结合多种机制,单一图形分析成功率不足20%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