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量化核心
驱动力:对特定信号的毫秒级响应
你可以把市场想象成一个布满触发器的迷言。游资和量化基金的算法就在这个迷宫里不停
地扫描,它们在等待完全相同的一组信号被触发。一旦信号出现,所有监测到这个信号的
算法都会立即执行预设的指令。
这些关键信号包括:
价格异动突破:这是最常见的触发器。比如,一只股票突然涨到7%,很多算法的设定
是:“如果股价突破7%,则视为强势启动信号,立即跟进买入”。成千上万的算法会在
同一毫秒内捕捉到这个价格点,并同时发出买入指令,造成“万手单秒封涨停”的景象
成交量急剧放大(放量):算法会监控成交量是否在短时间内激增至平均水平的数倍
以上。“量比”是一个重要指标。放量意味着有资金关注和活动,算法会将其解读为启
动信号并跟随买入。
技术形态成型:例如,股价突破关键压力位、均线呈多头排列、出现“金叉"等。虽然不
同算法定义的细节不同,但核心的技术形态是共通的。
板块效应与联动:当某个板块的龙头股涨停后,算法会立即去扫描同一板块内涨幅最
高、成交量最大、股性最活的其他个股进行快速拉升。这就是为什么经常看到一个板
块在几分钟内集体涨停.
消息面驱动:盘中突发的政策利好、行业新闻等。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
算法可以实时抓取、解读新闻,并立即交易。人类还在阅读新闻标题时,算法的交易
可能已经完成了,
.策略的同质化:“大家都在用类似的作业指导书
近年来,短线交易策略,特别是基于市场情绪和量价的策略,出现了高度的同质化
学与模仿:市场上成功的游资操作模式(比如“宁波敢死队”的打板模式)被越来越多
的人研究和模仿。量化机构则通过数据回测,验证了这些传统短线策略在历史上的有
效性,并将其编成算法。
通用的因子:大多数短线量化模型都会使用一些共同的因子(Factor) 作为决策依
据,例如:动量因子(追涨)、情绪因子(市场热度)、盘中资金流因子(大单净流
入)等。当这些因子同时满足条件时,不同机构的模型会得出高度相似的买入结论
这就好比无数个学生拿到了同一本《涨停板战法》的教科书,考试时看到同一道题,自然
会在同一时间写下相同的答案,
3.技术优势: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前,
但有人抢跑了
这是实现“同时买入”的物理基础。
直连交易所的VIP通道:大型游资和量化机构会向券商租用独立交易单元(俗称“VIP
通道“或”Level-2通道”)。这就像机场的VIP安检通道,普通散户还在排队,他们早已
直达登机口。这保证了他们的订单能以最低的延迟最先到达交易所,
超低延迟系统:从信号捕捉到订单发出,整个流程由代码自动执行,耗时以微秒(百
万分之一秒)计算。人类交易员从看到信号到手动下单,最快也需要几秒钟,而这在
量化世界里已经足够完成成千上万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