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正处于关键变盘节点,A股市场即将迎来突破性行情。技术面角度,周线级别出现典型收敛形态(量能萎缩+波动收窄),历史数据显示牛市周期中此类形态80%概率向上突破,类似2020年6月突破3000点前的蓄势结构。此外,日线二次收敛形成"微观蓄能",与2019年2月"春季攻势"启动前的技术特征高度吻合。
时点方面,本周再次面临股指期货交割周效应,主力机构移仓博弈可能引发市场波动放大,近期市场长阳突破的概率加大。历史规律来看,牛市中期交割周常现"先抑后扬"走势,若周三前移仓进度不足70%,则后半周可能出现"波动陷阱"。
估值来看,过去15年,
沪深300 市盈率PE的主要波动区间是10~18倍,中位数在14倍左右。12倍以下估值的时间点包括2012~2014年、2016年初、2018年下半年、2019~2020年疫情低位、2022~2024年的低位。16倍以上的高估值区间,像2015年6月、2018年1月、2021年1月,沪深300的PE都达到16~18倍。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拿历史来刻舟求剑。各种参数条件,比如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市场利率和A股行业分布等,都在变化。其实,也可以不考虑变化的参数,因为部分参数是相互对冲的。比如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放缓了,不利于指数上涨,但市场利率也会降低,又利于股价。现在,沪深300的PE在14倍,是一个中等的估值。谈不上好的机会,但也谈不上风险。这个时候也不用想太多,保持相对重仓。
巴菲特曾经说过:“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分别对应了熊底和牛顶的极端情形。针对当下非极端情形,还要有屏蔽踏空噪音,保持淡定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