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光模块是时候获利了结一部分了
摩根士丹利 于 2025 年 9 月 10 日发布报告,指出光模块板块过去数月股价大幅上涨(部分标的涨幅超 400%),多数基本面利好已反映在股价中,尽管仍看好 AI 基础设施长期增长,但当前市场热情难以持续,建议在板块情绪乐观时逐步获利了结,尤其针对估值过高、增长预期见顶的标的,同时保留对技术领先、长期成长明确的标的配置。 光模块板块股价与基本面表现1. 股价涨幅显著,部分标的收益超 4 倍 2025 年 4 月 1 日至报告发布时,光模块相关标的股价普遍大幅上涨: Eoptolink(300502.SZ):股价飙升 460%,2025 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338%,但市场已将其视为全球第二大光模块厂商且利润率最优,后续超预期空间有限,且增长大概率显著减速,存在估值下修风险。 Innolight(300308.SZ):涨幅 312%,作为 1.6T 光模块先发企业,2026 年 1.6T 产品有望实现显著增长,基本面支撑较强,是板块中少数仍具上行空间的标的。 TFC(300394.SZ):涨幅 269%,业绩增长潜力已反映在股价中,估值超历史 + 1 标准差水平,被下调至 “减持(UW)” 评级。 Accelink(002281.SZ):涨幅 62%,虽跑输板块但仍超大盘,基本面较弱且估值高于同业,维持 “减持(UW)” 评级。 非光模块关联标的:即便 2025 年上半年业绩下滑,仍受益于 AI 基础设施情绪拉动,如 ZTE(000063.SZ)H 股年涨幅 49%(1H25 净利润同比降 12%)、YOFC(601869.SS)H 股年涨幅 319%(1H25 净利润同比降 22%),主要因其高端光纤产品可应用于 AI 基础设施。 2. 业绩短期强劲,但增长分化初现 2025 年二季度,Eoptolink、TFC、Innolight、Accelink 四家光模块厂商合计净利润达 5.57 亿元,同比增长 132%、环比增长 53%,主要受益于 800G 光模块需求放量。但长期看,不同标的增长动能分化: 头部厂商(如 Innolight)凭借 1.6T 技术储备,2026 年有望持续受益于高端产品放量; Eoptolink、TFC 等标的短期高增长难持续,二季度 338% 的净利润增速或为阶段性峰值,后续面临订单增速放缓、利润率承压风险。 技术趋势:800G 为当前主力,1.6T 成 2025-2026 年核心催化剂1. 800G:2024 年量产,2025 年需求维持稳健 据 LightCounting 数据,800G 光模块 2024 年进入量产阶段,2025 年全球需求占比超 40%,主要支撑来自北美云厂商(
亚马逊 、谷歌、
微软 )AI
数据中心建设,国内阿里云、腾讯云也在加速从 400G 向 800G 升级。 国内厂商在 800G 领域市占率领先,
中际旭创 、
新易盛 等合计占据全球 70% 以上份额,但价格竞争加剧,部分厂商 800G 模块毛利率已从 2024 年的 35% 降至 2025 年的 30%。 2. 1.6T:2025H2-2026 年放量,成业绩增长关键 受 GB300 GPU 交付延迟影响,1.6T 光模块出货节奏短期承压,但 2025 年下半年随着高端 GPU 交付重启,1.6T 出货将逐步放量,2026 年全球需求预计超 4000 万吨(渗透率 10% 以上),成为光模块厂商核心增长引擎。 技术储备上,Innolight、Eoptolink 等已完成 1.6T 产品验证,其中 Innolight 技术领先,2026 年 1.6T 产品营收占比有望超 30%;国内厂商在 1.6T 领域仍面临海外厂商(如 Coherent)竞争,需持续关注客户认证进度。 3. 新兴技术:CPO、硅光仍处早期,短期难颠覆现有格局CPO(共封装光学):虽被视为长期趋势,但 2025 年仍处研发阶段,预计 2027 年后才可能规模化应用,短期对传统可插拔光模块替代有限。 硅光技术:降本潜力大,但高端硅光芯片仍依赖海外厂商(如 Broadcom),国内厂商在中低速硅光模块(200G 及以下)已有突破,高速领域(800G/1.6T)仍需 2-3 年技术积累。 估值分析:多数标的估值过高,仅少数仍具合理空间1. 估值水平:多标的超历史 + 1 标准差 以 2025 年动态 PE 衡量,Eoptolink(20 倍)、TFC(53 倍)估值已超历史 + 1 标准差水平,显著高于行业平均(15-20 倍);Innolight(24 倍)虽低于 + 1 标准差(28 倍),但已反映 1.6T 增长预期,上行空间需依赖超预期订单。 从 PB 角度,Eoptolink(17.4 倍)、TFC(17.9 倍)PB 均超历史均值 2 倍以上,估值泡沫化倾向明显。 2. 估值对比:国内厂商溢价高于海外 国内光模块厂商平均估值(2025 年 PE 22 倍)较海外厂商(如 Coherent 18 倍、Finisar 16 倍)溢价 20% 以上,主要因国内 AI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快于海外,但随着海外 1.6T 需求放量,海外厂商估值或逐步修复,国内溢价面临收窄压力。 投资建议:分标的操作,聚焦 1.6T 与低估值龙头1. 标的评级调整增持(OW):仅保留Innolight(300308.SZ),理由是 1.6T 技术领先,2026 年产品放量明确,目标价从 130 元上调至 435 元(涨幅 235%),2025-2027 年净利润 CAGR 预计达 56%。 减持(UW): Eoptolink(300502.SZ):从 “增持” 下调至 “减持”,目标价 255 元(当前价 315 元,下行空间 19%),增长减速 + 估值过高是核心原因。 TFC(300394.SZ):从 “持有” 下调至 “减持”,目标价 142 元(当前价 168 元,下行空间 15%),业绩潜力已充分反映。 Accelink(002281.SZ):维持 “减持”,目标价 45 元(当前价 59 元,下行空间 23%),基本面弱于同业且海外订单不足。 持有(EW): ZTE(000063.SZ/0763.HK):目标价 32.71 元(A 股)/35 港元(H 股),服务器业务增长对冲运营商业务疲软,但估值无显著优势。 YOFC(601869.SS/6869.HK):目标价 43.93 元(A 股)/47 港元(H 股),高端光纤业务有亮点,但业绩反转仍需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