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历史上最最最经典的一战开始说起:
为什么股价在50美元时不买入,反而要等它涨到了98美元的时候才动手?
我们一起用投机祖师爷利弗莫尔的经典翻身战役来拆解超短交易的底层逻辑!
1914年时,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利弗莫尔在经历第三次破产后,欠下了百万巨债,当时只有一家券商同意为他提供一笔只有500股的交易信用额度!
对利弗莫尔的人生来讲,此时只有一粒子弹,一次扣动扳机的机会,怎么才能保证用99%的概率击倒对手,赢得自己的生存之战呢?这是摆在他面前的问题!
我们来看利弗莫尔是怎么做的!
1915年2月,利弗莫尔开始看好伯利恒钢铁,那个时候的股价大概在50美元左右,但对比
道琼斯 工业指数,当时还没有显现出强度,利弗摩尔选择蛰伏和等待!
直到1915年5月下旬,后面的故事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里是这样描述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1915年早期那些关键的日子里,我非常看好的就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股票,简直可以肯定它要上涨。但是为了确保第一次操作就赚钱,所以我必须等,我决定等这支股票突破100面值以后!
我的经验是,无论什么时候,一只股票首次越过100、200或300元时,它几乎总要继续上涨30~50元,超过300元后,涨的比越过100元时更快!
这是一个古老的投资原则,股票每上涨一个点,就意味着我又没赚到500美元,可是我却端坐在那儿!
我不是在倾听心中喋喋不休的希望和闹闹嚷嚷的信念,我只是在倾听经验发出来的冷静声音和常识给我的忠告,最后常识战胜了贪婪和希望!
伯立恒钢铁股价于6月初开始大幅上涨,三周内股价就涨到了90美元以上,在用了超过16周的时间,等待大盘的强度,其中包括6周的时间等待伯利恒钢铁个股的强度后,利弗莫尔终于在其股价到达98元时出手了!
我一下子买进了伯利恒钢铁公司的500股股票,当时的行情是98元,我在98~99元时买了500股,那天晚上收盘是114或115美元,我又买了500股,第二天伯利恒钢铁涨到145元时!
为了等待正确的时刻,我耗了6周,这是我经历过最费力耗神的6周,但是我得到了回报,因为我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去进行规模的投资了!
到这里故事结束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利弗莫尔的买点不是一个低点,反而是一个相对的高点!
他刚发现伯利恒钢铁这个标的的时候,股价是50美元,但他没有动手,反而足足等了4个月的时间,涨到98美元时才去动手,而仅用两天的时间,他就在145美元的时候套现的!
很明显,在利弗莫尔的交易规则里,98美元这个买点体现出来的成功概率是要高于50美元的!
98美元到145美元的强势阶段才是他要捕捉的强弱转折点,而不是耗费了4个月的50~98美元!
一定要理解,我们要捕捉的是正确的买点,而不是一个相对或绝对的低点!
正确的买点就是具有多重概率优势的买点,换句话说,在正确的买点上,可以有证据证明上涨的概率要大于下跌的概率,而概率来自于自己的认知和总结,甚至有的时候只是经验,就像利弗莫尔认为股价超过100就容易发生大幅上涨,这是他买点的组成概率之一,他认为大盘的强度也要上来,才能够更好的配合个股进行交易!
在这场战役中,充分的体现了买点是概率与强弱变化的交织点,同时也留给我们很大的借鉴意义!
当你只有很小一笔钱的时候,只有一次交易机会的情况下,怎样才能通过对转折的把握,对概率的把握,把成功率尽可能的放大,为自己创造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在我的体系内,我的买点不说是低吸,也不说是追涨,因为这完全要看概率交织形成的那个点位会是什么样子,我并不会去预测,我只是在等待一个正确买点的到来,在那里他让我低吸我就低吸,他让我追涨我就追涨,我不会轻易的受到其他股票价格高低的影响!
在我的眼里,只要我能够在我的认知内证明股价大概率还会继续上行,这个位置对我而言就是低位,如果我没有办法证明股价大概率会上行,即使它跌到了1毛1分,我也不会买入!
所以,买点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低吸、追涨、打板、半路等等!
但强弱转折的这个道理是所有人都绕不过的,无论你的基本面分析有多好,你的技术面分析的有多牛,股价不能由弱转强,那就也赚不到钱!
最后,你需要客观的等待那个概率交织的买点走出来,就像是利弗莫尔等待伯利恒钢的买点一样,不需要你找,只需要你等,一个等字贯穿了所有!
等买点,买点出现买入;等卖点,卖点出现卖出,然后继续等下一个买点!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买点成功率不高,我给你一个建议,你可以拆解一下自己的买点是怎样构成的,又具备了哪些概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