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销售型科技公司的辨别和持有

25-10-07 14:32 186次浏览
股无敌2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最近科技公司上涨的比较厉害,把科技公司分下类很有必要。

以前看费雪的书,他们作为上个世纪投资大师,对于成长股的定义非常有时代的印记。强大的销售团队是排在研发前面的,这也符合当时的环境(现在也有很大用处),先打开销路,再来搞研发是一个初创公司快速生存之道,接下来只要不犯大错误,大概率可以做大做强,毕竟以前的技术给生产力带来的变化不明显,也没现在这种高度资金,高技术壁垒,两家公司之间更多的是管理上的差别。现在科技公司随着专利保护法加强, 形成的壁垒很强,核心员工离职也要保守技术秘密,赢者通吃,剩下的公司只能辛苦不赚钱。现今,选股上也要与时俱进,科技公司选择给我们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专业限制,也就认知上的问题,如果你是工科出身,也许会好很多。之前的芯片蔡经理,医药女神等等,都是证明,所以做证券投资,经济学分析,不见得搞财务的出身就能做的很好。
科技类公司最典型的特点,技术的独一性,靠研发新技术带来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或又生产出高度壁垒的新产品。这种公司很多为创始人就是技术型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参与前期的研发(现在全球著名的科技公司都是这种类型的特斯拉英伟达 ),这类型公司要走得更远,需要财务、管理其他行业的人参与进来,毕竟一些列资本运作不是技术人才擅长;还有一种前期为技术研发人员创立,后期更换职业经理人来持续营运(微软 ,谷歌),这种公司在前期已经形成巨大的壁垒,后入者很难打破;还有一种就是我所说的,销售驱动的科技型公司(这类公司是我们在选股时要特别甄别的),把销售排在第一位,财务指标看得很重,研发等为资本服务,这类型公司长期下来很难走远,后面面临的竞争者也会越来越多,产品也不见得会有很大的改善。
这种销售驱动的科技型公司特点一般为管理层多为外行出身,也不排除个别为专业出身后期销售能力强,专业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么,如果大部分费用都花在销售管理上,所谓掌握核心技术就是一句空话;第二点,人员工资情况,工技贸中贸易为主的公司,典型特点就是管理层工资崎高,和所谓的核心研发人员工资不成比例,有的甚至达到10:1,而且这种管理人员占绝大多数,曾经工作过的岗位也都是销售岗,有的高管名下有很多家公司,各个行业的(基本上都不是科技类);第三点,核心研发人员多学历很低(有些大专,非著名本科,我说通用型事件,个别除外),曾经工作过的岗位都偏管理和现有技术无关,年纪偏大(这个年纪大的管理层也是选股避开区域),无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严格意义上不算),历次股权激励都无核心研发技术人员(A股有很多,需要长期观察);第四点,就是研发费用超低(给一个通用数字,低于10%,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一样,勿照搬),但是宣传的产品确说有很多科技,经常有看到其新闻;第五点,科技研发专利空洞无内涵,鸡毛蒜皮的都扯上专利,简单就是可以随时都能被人替代的专利,更过分的是过时落后的专利(浪费钱,增加财务负担);第六点,看看招股书上他对竞争对手的描述是否与现实实际相符,多看竞争对手的份额,论述;第七点,看是否有很多同类竞品,竞争对手,国内无竞争对手。第八点,财务指标,(1)经营性现金流长期为负,一定程度上说明,其无核心技术;(2)低毛利润率,说明其技术在同行业里没有降低生产效率。
以上是我的一点领悟,欢迎大家补充。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股无敌2

25-10-08 07:57

0
化学气相沉积法成膜设备诞生了很多企业,这个里面当推芯片工艺要求最高,光伏次之,有的企业是买别人专利,有的是直接从对手挖人,有的是自研,前面两种包括收购国外企业,这里最重要的是,后续研发有没有传承,别人技术有没有转化为自己的,毕竟科研讲究持续,芯片代工企业发展本身就是一部挖人收购国外专利史,收购国外企业,最后如果没有把它们复制到国内,研发人员带来提升,那这个公司就有潜在风险,可以多看看国外成功的收购案例,大家都是学的过程。
股无敌2

25-10-07 19:06

0
可以关注一下世界杯液晶面板周期,感觉今年并没有联动,后期是否会加速?
股无敌2

25-10-07 15:06

0
多重底买入时间点
股无敌2

25-10-07 14:51

0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算是一个记录吧。另附一个以前做短线时的一个困惑,现在解答了。多重底,或是W底,很有多长竖有多高的K线突破时间点的理解 :财报指标好转就是起涨时刻,也不排除财务指标好转后,主力杀跌诱空,小盘股多做庄控盘(我这定义小盘股市值200亿以下,特殊情况应该适当调整,其上涨下跌不要太多去找理由,没有很大意义,控制小仓位参加即可),大盘股以业绩趋势为主导,适当跟随大盘行情和资金的流动性情况。研究基本面和夹杂短线分析并不矛盾,作为散户只是为了让有缺陷的分析多一一些赔率补偿。
股无敌2

25-10-07 14:39

0
持有忘了讲,简单说就是按销售型公司持有,正常的财务报表分析,不能有科技公司那种0-1-N的观念,事实这种贸易驱动的公司更多的是靠供应链和管理来降低成本,分析自然要贴近运营方式,前期持有体验感可能会很好,财务指标都不错,后期是危险的。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