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赵老哥的经典经验

25-10-04 13:14 782次浏览
李旭宝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附:赵老哥传

赵老哥,名强。出身不详,门派不详,师承不详。
2010年春末夏初。第五届职业炒手杯股林大赛激战正酣。一少年横空出世踏歌而来,白衣胜雪,剑寒如冰。经60日激战,技压群雄、剑败天下豪杰、一举夺魁。
奇异的是,无论参战者及观战者,均对他的出身、门派、武功一无所知。
幸好以见多识广、博览天下武功著称的江南股林名宿万股通也观摩了整个比赛。于是赛后众人纷纷围着他打听。
万股通闭目而坐,满脸的震惊骇异。
良久始开言:此子使的是“一板算个毛,二板定龙头”剑法;此剑法奇诡狠辣、玄幻莫测、每每出人意料之外。具体出处不祥,但应该与400年前天山剑法旁枝的白发魔女那一派颇有渊源。(注:网传赵曾说过:一板算个毛,二板定龙头。)
轻功则似是江湖失传已久的“板上板飞”绝学,共七重身法,包括“拉板、扫板、排板、破板、烂板、顶板”,他应该达到了第七重的“板上板”最高境界,迅捷如电来去如风。
至于内功心法,他练的是“爆量神功”,此功法不知何人所创,有传言是少林易筋经的股市版本,但未得证实。相传共13层境界,每上一层功力翻番,端的是至刚至强、威力奇大,但也极为难练。普通人往往穷一生之力也不过能学到一两层;纵有天赋异禀之人能达到5、6层功力,已足以纵横股市。股往今来,从未闻有人练至第九层以上。而此子年纪轻轻,功力却好似已进入十一、十二层之间。假以时日,必能功行圆满、达成十三层的巅峰境界。真是不可思议!
夺冠之后,赵即飘然而去。虽然江湖上也偶现侠踪,但更多时候是隐身山林,苦练剑法内力,欲成绝世神功。
终于,2015年风云再起,杠杆牛气势如虹。赵老哥顺大趋势、显大格局、出大手笔,借中国神车之力,成就八年一万倍的不世奇功。天下皆惊。隐隐然与两位前辈宗师徐舵主、章盟主形成并肩之势。
随后几年,舵主先失足、盟主半隐退。赵老哥独撑游资大局:望东方(通信)、观美锦(能源)、骑龙盛(浙江)、顶中软、入沪电(股份).......;传奇还在继续。
打开淘股吧APP
2
评论(1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李旭宝

25-10-04 13:28

0
第五日关键词:回撤(之二)大幅回撤影响的不仅仅是交易者的帐户资金与钱袋。更要命的是影响交易者的心态。大幅回撤后,一部分交易者会出现恐惧心理。出现模式内的买点却不敢入场(就像狙击手总是瞄准目标,却迟迟不敢扣动扳机一样)。结果错失获利机会,然后在悔恨交加之下失去了买点又去高位追涨。以致明明应该赢利的交易却变成了亏损。另一部分交易者则在大幅回撤后出现报复心理,想报复市场,尽快的把亏损夺回来。以致在报复心理之下不断冲动交易,引发连环亏损。所以无论是恐惧或报复心态,都会形成恶性循环,急剧加大亏损,直至把交易者推入深渊。
李旭宝

25-10-04 13:28

0
第五日关键词:回撤回撤可以说是交易者的终极命门,也是很多交易者的死穴。所有的交易者都知道控制回撤有多么重要。也都知道能否控制回撤对最终的收益、最后的成功具有关键而重大的意义。几乎每个交易者都为了控制回撤而殚精竭虑费尽心思。但是,绝大多数交易者最后还是过不了这一关。甚至很多在某一阶段表现非常优秀收益极高的交易者,看起来成功似乎已经是近在眉睫、唾手可得,最后却也因为没有控制住大幅回撤而功亏一篑、折戟沉沙。不得不黯然神伤回到起点甚至被市场扫地出门。淘股吧里广为人知的实例就很多,不用一一列举了。那么控制回撤为什么这么难?回撤控制在多少才是合理的可接受的?通过对赵4次实盘比赛的收益走势分析,发现非常重要的2点:1. 在此期间,他多次出现10%左右的回撤;2. 期间没有出现过20%以上的回撤;这里可以说明2个问题:1. 回撤本身并不可怕。正常的回撤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经常性的。再优秀再成功的交易者,他的收益曲线也不可能直线陡峭向上,而是反复上行。就像波浪起伏一样,但应该一浪比一浪高。所以我们控制的不是回撤本身,而是要控制大幅回撤。但多大的回撤才是大幅回撤呢?2. 在一般情况下,20%的回撤是一个很关键的位置。出现20%以上的回撤意味交易出现了比较大的风险,可以说是大幅回撤。因为回撤20%,随后要回到高点就必须至少要获得25%以上的收益。这对一般的投资者,在短时间内并不容易办到。所以,我认为:一个交易者必须具备这样的思想准备及心理素质,就是能接受经常出现的小幅回撤(10%左右);因为这是避免不了的账户正常合理波动,不必过于在意与纠结。但应该尽量把回撤控制在20%以下,以避免账户重大缩水风险。当然,上面说的是一般情况,适合大多数的短线交易者。但并不是绝对标准。具体来说,回撤多少才合理,还是要与收益结合起来对比。比如,我观察到去年的实盘比赛中。有获奖者回撤超过20%甚至30%,但是他的收益很高,经常几个月内出现一轮翻倍以上的收益。那么相对上一轮100%的收益,20%-30%的回撤也是合理的。(但100%的收益,50%以上的回撤就不在合理范围内,而是重大风险。因为这意味着回到起点甚至本金亏损)。还有超高收益的比赛者,收益惊人,最高收益超过2000%,但随后出现50%以上接近60%的回撤。这也是合理的。因为超高收益必然对应着高波动性,但只要回调波明显小于(短于)上升波,总体依然大幅获利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无论多高的收益,100倍也好,10000倍也罢,都不能出现100%回撤。只要出现在100%的回撤,就意味着归零与失败)。总之,一个真正成功的交易者,一个健康的账户收益走势。每一轮的回撤不应该吃掉上一轮的利润,即回撤后的低点要高于上一次的低点。就如一个长线牛股的K线图,低点及高点都不断抬高。波动上行,不断创出新高。
李旭宝

25-10-04 13:27

0
第4日关键词:胜率、盈亏比、数学期望值、交易机会(之三)

接前面,最后聊一聊胜率、盈亏比、数学期望值、交易机会。
前面说过,要取得持续稳定的正收益,要么提高胜率,要么提高盈亏比,要么两者同时提高。
但是胜率、盈亏比、交易机会3者之间是相互约束的。任何一个数据的提高都有可能导致另外2个数据的下降。

比如说我想找到一个胜率80%,盈亏比5比1的交易模型。
首先,这基本不可能。胜率大幅提高,盈亏比必然相对降低。同理,如果盈亏比大幅提高,胜率也会随之下降。
退一步说,即使有万一人找到一个双高(胜率高、盈亏比高)的交易系统,也必然对应着交易机会次数的下降。

如果一个交易系统,过去30年,10次交易机会,8次成功,每次平均盈利50%,2次失败,每次平均亏损10%。胜率80%,盈亏比5比1!超牛逼了!是不是?
可是3年才有一个交易机会,就算这一次盈利达到50%,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交易机会太少,你很难实现复利增长。
更关键的是在交易样本太少的情况下,这个胜率与盈亏比都是不可靠的、不稳定的。只要随机多出现一次亏损的交易,胜率与盈亏比都会直线下降。

那怎么办?还是来看看万倍赵老哥。
从2010年3月底至2011年6月底:
共交易407次;盈利243次。亏损164次。(注:这个大致统计,可能有点小误差,因为偶尔有时会加仓或做T,不太好计算)
胜率59.7%。不到60%。

而很多人想象中,8年一万倍至少应该有70%、80%甚至更高的胜率。
并且,这个59.7%的胜率还包含大量微利的交易。如果以单次盈利5%以上盈利才认定为明显获利的交易。那这个明显获利的胜率又是多少呢?
不到30%!!!
大吃一惊!是吧?强如赵老哥,盈利5%的交易居然不到30%?
看起来也没什么了不起嘛。只要努力,好像每个人都应该能做到。是不是?

那你可能会问,既然赵的胜率并不太高,他能赚这么多,肯定盈亏比超高吧?
一般认为一个成功的交易系统盈亏比2:1至3:1是比较正常的,超过3:1可以算是高盈亏比。
对照下来事实是:赵的盈亏比并不高。!!!
计算下来,赵的243次盈利交易平均盈利率约4.3%,164亏损交易平均亏损2.4%。
盈亏比=4.3%/2.4%=1.79(即1.79:1)
不仅与3以上的高盈亏比沾不上边,连2至3的正常盈亏比都达不到。

那么你可能会想:胜率不高,盈亏比也不高,既然赵的总收益这么高,那么单次平均收益(也就是数学期望值)肯定很高。(其实数学期望值就是由胜率与盈亏比决定的,胜率与盈亏比不高,就决定了数学期望值不会太高)
数学期望值=胜率*盈利比例-失败概率(1-胜率)*亏损比例
=59.7%*4.3%-(1-59.7%)*2.4%
=0.025671-0.009672
= 0.016=1.6%
什么意思?就是赵的407次交易平均下来每次交易收益只有约1.6%。

这绝不可能!!!绝不可能!!!胜率、盈亏比、数学期望值都不高,怎么可能最后盈利这么多???
可这是事实!!!这是事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最大的秘密就在于交易机会!!!交易机会足够多,就会创造收益奇迹!!!

赵15个月交易407次!
请注意:他是分仓的(当然如果不分仓,每次满仓一票,15个月,即使每天换股最多也只能交易300次左右)。
假如以满仓一股交易407次,平均每次收益1.6%来算,最终是多少呢?
1.016的407次方,大概等于640。640倍的收益!!!
如果一个人每次满仓交易407次,每次平均收益1.6%,他将取得约640倍的收益!!!

现在赵在分仓模式下,用了407次交易,以59.7%的胜率,1.79:1的盈亏比,平均每次仅仅约1.6%的收益,从243万做到1547万,约6.4倍!!!
太震惊了!是不是?可能有的人脑袋还有点不清醒,还不相信。太不可思议了:每次这么一点点的盈利,最后却是这么巨大的收益!不可能!

那我再假设一个简单的交易模型:满仓策略,盈亏各一半,即基本盈一次亏一次(胜率50%);每次胜时盈利2%,败时亏1%(盈亏比2:1)。等于2次交易下来才赚约1%,平均一次盈利还不到0.5%,这太平常太不起眼了吧,一般人根本看不上,是吧?
但交易400次(胜败各200次),结果怎么样呢?
1.02的200次方*0.99的200次方=52.48*0.13398=7.03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毫不起眼的策略,交易400次后,收益7倍!!!

写到这里,可以写点小结了:
1. 成功的交易系统(或策略),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太高的胜率或盈亏比。因为那些一味追求高胜率或高盈亏比的策略,会大幅降低交易机会的次数。而从长期看,交易机会的多少才是决定最后收益高低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因为长期来看没有谁是靠一次或几次交易决定最终的交易结果的(特别对超短交易,更是如此)。
2. 胜率或盈亏比其中单一因素可高可低,但是胜率与盈亏比结合起来以后,一定要有优势。即必须有一个正的数学期望值。
3. 这个优势不需要很大,即这个数学期望值虽然必须是正的,但不一定要很高。可是必须有足够多的交易机会,来不断的一步步积累这个优势,最后形成巨大的收益。
4. 这些交易机会是在交易系统(或策略)的规则约束下、符合条件的交易机会。而不是冲动的、杂乱的、盲目的交易机会。

其实这就是复利的魔力。

只是一般的情况下虽然每个做交易的人都知道复利的重要,但总归感觉有一点抽象。
而赵的交易,用数据、用事实、用结果,直观体现与完美阐释了复利的精髓。
李旭宝

25-10-04 13:26

0
第4日关键词:胜率、盈亏比、数学期望值、交易机会(之二)继续聊聊胜率、盈亏比、数学期望值、交易机会。胜率是什么:胜率就是在多次交易中,盈利交易次数占总交易次数的比例。也就是大家一般说的赢的概率。胜率=盈利交易次数/总的交易次数盈亏比又是什么:盈亏比是指所有盈利交易的盈利平均值除以所有亏损交易的亏损平均值所得到的比值。这个平均值可以是盈利或亏损金额,也可以是盈利或亏损的百分比(盈利或亏损金额/本金)。我觉得百分比更好一些例:假如某人交易100次,盈利60次,平均盈利比例为6%(或者60次共盈利3.6万元,每次平均盈利600元);亏损40次平均亏损比例为3%(或者40次共亏损1.2万元,每次平均亏损300元);则:胜率(用P表示)=60/100=60%;盈亏比(用R表示)=6%/3%或600/300=2;一般说盈亏比为2比1,或盈亏比为2都可以。前面已经说过如果胜率为50%(盈亏各半),盈亏比为1(平均盈利比例与平均亏损比例相同)的情况下,长期交易下去结果是非常不利的。那么我们想要交易获利,就必然要提高胜率或盈亏比。提高胜率:比如胜率提高到60%,而盈亏比不变(为1),长期持续交易下去则必然获利。提高盈亏比:胜率不变(50%),盈亏比提高到2,长期持续交易下去也必然获利,。同时提高胜率与盈亏比:胜率提高到55%,盈亏比提高到1.5,长期持续交易下去也必然获利。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样提高一项,另一项持平,我也知道长期会获利。但如果一个模式的胜率与盈亏比不是这样的简单形式,而是复杂一些,比,如有2种交易策略:1. 胜率60%,盈利时每次平均盈利比例为5%,亏损时每次平均亏损比例为10%,盈亏比为0.5;2. 胜率40%,盈利时每次平均盈利比例为10%,亏损时每次平均亏损比例为5%,盈亏比为2;我怎么知道这2种策略值不值的去交易?长期持续交易下去是盈利还是亏损呢?这就牵涉到数学期望值的问题。数学期望:是指随机变量实验中每次可能结果的概率乘以其结果的总和。简单说就是多次结果的平均。在交易中的数学期望值就是指多次交易结果的平均值。可以通过对多次交易结果中胜率及盈亏比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每次交易的大致结果,从而判断自己的交易模型从长期来看有没有胜算,能不能获利。那交易中的数学期望值(用S表示)怎么来计算呢?很多人常用:数学期望值S=(R+1)*P-1 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这个公式只是一个简化的公式,只适合赌场(亏损时下注本金全部亏光)的情况。而交易时显然不是这样的。交易中的数学期望值S=盈利概率(即胜率)*平均盈利比例-亏损概率(即1-胜率)*平均亏损比例。上面第一个例子:胜率60%,盈利时每次平均盈利比例为5%,亏损时每次平均亏损比例为10%,盈亏比为0.5;它的数学期望值:S=60%*5%-(1-60%)*10%=-0.01=-1%负的1%,什么意思?即你长期多次交易下来,平均每次交易要亏掉本金的1%。你越努力,交易的越多,就亏的越多。一个数学期望值为负数的交易系统,显然是失败的,不可行的。上面第2个例子:胜率40%,盈利时每次平均盈利比例为10%,亏损时每次平均亏损比例为5%,盈亏比为2;它的数学期望值:S=40%*10%-(1-40%)*5%=0.01=1%期望值为正的1%,什么意思?即你长期多次交易下来,平均每次交易要盈利本金的1%。交易的越多,你就赚的越多。交易100次,即使不考虑复利,你也应该能翻番了。(注:数学期望值只是一个长期交易的平均结果。只有交易的时间越长,交易的样本越多,最终的平均结果才越无限接近这一结果。在实际交易中,盈亏交易的分布是随机的、不均衡的;既可能盈亏不停地频繁间隔出现,也可能中途出现连续多次盈利或连续多次亏损。而交易者能不能度过这种持续亏损期,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往往是交易者最终成败的关键。而如果交易者知道自己的交易系统具有正的数学期望值,即长期是必定盈利的。无疑会增加他度过交易亏损期的信心与决心,帮助他坚持到盈利转折的到来。这可能是一个拥有正的数学期望值的交易系统的价值所在)一个成功的交易系统,胜率可高可低(相对随机入市的50%的胜率),盈亏比也可高可低(相对随机入市的盈亏比1)。都没问题。但胜率与盈亏比结合后一定要结果对自己有利。即数学期望值一定要大于零。数学期望值越大,交易系统就越可靠,长期收益也越高。而数学期望值是由胜率与盈亏比决定的,胜率越高、盈亏比越大,数学期望值自然也越大。那么可能有人就想,那我研究一个胜率为80%、90%甚至100%,盈亏比为5、10甚至100的交易系统,不就能天天稳稳地赚大钱吗?我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即使要单方面提高胜率或盈亏比已经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很多人穷尽心力也未必能达成目标。而胜率与盈亏比之间具有相互的约束性,要同时大幅提高更是难上加难。何况,还有交易机会的多少(直接影响长期交易的收益)这个变量也与胜率及盈亏比更是互相约束互相牵制。想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这么容易呀。既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该怎么取舍,我们下次再聊。
李旭宝

25-10-04 13:25

0
第4日关键词:胜率、盈亏比、数学期望值、交易机会;(之一)之所以把这4个词写在一起,是因为每个投资者的最后收益都是由这4个因素决定的。首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胜率及盈亏比?因为如果不能找到胜率及盈亏比对自己有利的交易模式。而是随机入市的话,交易结果对交易者是非常不利的。不利到什么程度呢?很可怕!假设一位投资者随机入市,盈亏概率各一半(50%对50%),每次交易的盈亏结果都为10%(盈利则盈10%、亏损则亏10%);连续交易下去结果会怎样呢?有人可能会说:保本呗。也有人可能会说:因为要印花税及交易佣金,最终会小亏。那我要告诉你:即使不考虑印花税及交易佣金,随机入市的交易者的结果也是持续亏损!最终大幅亏损!假设他总共交易100次,盈亏各50次,每次盈亏比例都为10%:最终净值=1.1*0.9*1.1*0.9*1.1*0.9......(共50个1.1及50个0.9相乘)=0.605大吃一惊,是吧?一个盈亏概率及每次盈亏比例都相同的交易策略,看起来应该保本,最终却很快大幅亏损40%。有人可能会说,你怎么断定他就是连续间隔盈一次又亏一次这样的顺序呢?他可能先连盈50次、再连亏50次呢?或者先亏20次、再盈50次、最后再亏30次呢?可能结果就不同了吧?好,请看:1.1*1.1*1.1(先乘50次1.1)*0.9*0.9(再乘50次0.9)=0.6050.9*0.9(先乘20次0.9)*1.1*1.1(再乘50次1.1)*0.9*0.9(再乘30次0.9)=0.605无论他的盈亏顺序如何变化,最终结果都是一样:大亏40%。这个从数学上很容易证明,因为根据乘法交换律:多个数字相乘,无论如何交换相乘的顺序,结果不变!看到这个,是不是觉得交易很可怕?是不是又觉得自己以前亏的钱不怨?该亏!因为看起来应该保本的随机入市,盈亏概率各半(即胜率50%,何况很多人还达不到盈亏各半呢)、每次盈亏比例相同(即盈亏比为1)的交易策略,最终的结果却是大幅亏损,如果考虑到印花税及佣金的影响,就会亏的更快更多!那既然随机入市的策略不可行,那交易者怎么才能从交易中获利呢?只有想法改变胜率及盈亏比,让自己在胜率及盈亏比上取得相对优势。具体大概有3种策略:1. 提高盈利的概率(即胜率超过50%);2. 提高盈亏比(让盈亏比大于1);3. 同时提高胜率及盈亏比。
李旭宝

25-10-04 13:22

0
第三日关键词:空仓(及有效交易机会)空仓,在超短交易者的节奏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能否做到空仓、是否在合适的时候空仓是考验交易者自制力及预判能力重要标准之一。股市流传一句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空仓的是掌门!那么,八年一万倍的赵在这一点上做的如何呢?通过对赵4届比赛期间的交易分析,有点吃惊:空仓?不存在的!无论大盘涨跌强弱,赵几乎每天都交易。问题来了:一边是无数投资者认可、强调的“空仓很重要”“空仓是掌门”的观点!一边是15个月,每天交易不空仓,从243万至1547万近7倍收益的实盘成绩!到底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空仓的原因;大体有3种:1. 预判大盘有系统性风险(可能会大跌、甚至暴跌),而主动性空仓回避。我认为这里存在2个问题。首先,你对大盘的预判正确性如何?很多时候可能你的预判是错的,而一旦你判断错了(你以为大盘会大跌,大盘却大涨),随后你就不得不被动追涨,被两边打脸的概率极大。其次,超短一般做的是热点板块及强势个股,它们经常会出现逆大盘走势,很可能你预判对了大盘走势(它确实大跌了),但你因此而放弃交易的个股却大幅上涨了,这样对心态、情绪的打击也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个人不太认可这种空仓模式。除非有长期的事实证明你对大盘的预判准确率在80%以上(这基本不可能的),才值得放弃个股机会来回避大盘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2. 因为恐惧或节奏错乱,而不定时无规则的的空仓。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没有价值。3. 因为没有符合自己模式的个股或买点,无视大盘涨跌,而选择坚决空仓。我认为这种空仓是交易者自制力、纪律性的完美体现。它拒绝了模式外交易、防止了冲动及计划外交易。这才是“空仓是掌门”的掌门!那么不空仓的交易者又是什么原因呢?大家都知道,超短交易是以概率取胜、以复利取胜。而无论概率、复利,都需要多频次、大样本的交易,越多才越能发挥作用。超短交易的目的就是尽量缩短持股周期、增加资金利用率(和商业上的提高资金周转率相同),以尽快增加复利积累。如果一边缩短持股周期来提高资金利用率,一边又经常性空仓而闲置资金,这就形成一个矛盾。所以,其实不仅是赵老哥,我研究过其他很多的超短交易成功者,绝大多数是基本不空仓或很少空仓的。不过,这个提高资金利用率,应该是有效的资金利用率。而不是仅仅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而在期望值不合理(即胜率与盈亏比结合后,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依然盲目交易、冲动交易、频繁交易。这就涉及到一个有效交易机会的问题(所以为什么我会把交易机会与空仓这2个看似不相干的词合成一个关键词)。那些成功的交易者显然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选择的交易模式、交易手法都是受大盘影响较小,在大多数交易日都会出现模式内的交易机会(交易机会越多,收益分布就越平滑、越接近系统的预期收益;而交易机会越少,收益就波动越大,偶然性越大。比如一个交易系统,一个月只有很少的几次交易机会,那么即使在历史测试中的成功率很高、收益很好,但在实际交易中只要出现一次意外的大幅亏损,整个月就可能出现明显的亏损)。所以,一个好的合理的交易系统,不仅要考虑胜率、考虑盈亏比、还要考虑交易机会(交易机会的多少与复利累积直接相关)。因此,我的结论是:空仓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如果需要这一手段来达成目的(回避风险、稳定收益)时,空仓就是最佳的选择。当不用这一手段,也可达成目的(回避风险、稳定收益)时,空仓就是不必要的。无论空仓或持续交易,都应该是完全执行交易系统的结果。符合系统的模式没有交易机会时,就必须空仓。符合系统的模式一直存在交易机会时,持续交易才是最佳的选择。
李旭宝

25-10-04 13:21

0
第二日关键词:龙头!毫无疑问,龙头已经成为超短交易者的第一热词。谈起龙头,每个人都荷尔蒙爆发、肾上腺激增。上了龙头的,神采飞扬、睥睨天下,错过龙头的捶胸跌足、痛不欲生。也有很多人认为赵老哥是靠龙头战法做到八年一万倍收益的,还有人认为赵是龙头战法的集大成者。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只要简单复盘一下赵的交易,就会知道他用的根本不是什么龙头战法。理由很明显:他几乎每天交易,而且基本上每天都要分仓买入几只个股;每月至少交易几十只个股,每年则交易几百只个股。有这样的龙头战法吗?市场上有这么多龙头吗?再以2010至2011年他比赛期间的交易为例,深入复盘看看。这期间的 002190000795000970 (说是牛股也好、妖股也好、龙头也好)他确实都买过,但这几个票他赚了大钱吗?没有!他基本上都是买在他自己说的“一板算个毛”阶段,然后到“二板定龙头”的时候他却已经跑了,后面的几个连板(也就是成龙成牛阶段)都与他无关了。这是龙头战法吗?再看他在这期间盈利比较大的2笔交易:1. 002176 -2010.7.9日打板买入,7.19日卖出,盈利20%以上。这笔交易做的干净利落,盈利也挺高,非常好!但是龙头吗?(不是,它是属于当时的热点锂电池板块,龙头是002190)2. 次新股 002461 -2010.8.30日打板买入,次日基本保本出局。9月1日又买回来(非打板),9月2日加仓,9月3日、6日分批卖出。002461这笔交易很有看头。第一次保本出局后,次日重新进场:果断!再次日加仓:坚决!随后分批卖出:冷静!最大盈利达30%,非常完美。但这就是一个最高板才2板的次新股,和龙头及龙头战法都扯不上边。通过以上分析,明显看出:赵老哥的交易基本与龙头战法不相干!他收益的绝大部分也与龙头无关!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也是今日解析的关键:是否交易龙头个股绝不是交易成败、盈利大小的关键!交易者不用龙头战法不买龙头依然可以盈利!不用龙头战法不买龙头依然可以大幅盈利!不用龙头战法不买龙头依然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大幅获利!因此,一般的交易者永远不必因为错失龙头而懊恼、急躁、愤怒。市场的不同阶段总会有一些所谓的龙头;得之,我运!失之,我命!说明一下:我不是不认可龙头战法,相反,我很喜欢龙头战法,我自己也一直在观察跟踪研究龙头战法。有些精研龙头战法的投资者,在龙头个股上的交易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我要阐释的是:如果不是以龙头战法为主要模式的交易者,就完全不必纠结于自己错失的那些龙头个股。碰到一次,当做自己中奖,开心一下。反过来,即使你在整个的交易生涯中,完美避开了所有的龙头,你依然可以成为持续、稳定、大幅获利的成功交易者!
李旭宝

25-10-04 13:20

1
第一天关键词:月收益超短交易者都比较关注月收益。并且热衷于追逐单月的超高收益。于是淘县单月翻番、半月翻番、甚至翻几番的比比皆是。真真假假,股神遍地。那赵老哥作为目前已知的最成功的超短交易者,一般人肯定以为他必然是经常出现单月翻番半月翻番的壮举。但事实如何呢?事实是赵老哥几乎从未出现过单月100%(翻番)的收益,甚至没有单月50%的收益。(因为没有具体的全部每月收益数据,所以不排除他偶尔有过50%以上的月收益。但即使有,也绝对不可能是常态,而是偶然、稀有)。通过对赵老哥收益的分析,(还有同时分析过很多各类比赛中、实盘贴中、身边现实中的成功交易者)。得出非常重要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交易者制定合理的收益目标、合理的心里预期非常重要。当然,对识别真假大神也很重要):即使是最顶尖的超短交易者,月收益也绝大多数是处在5%-20%之间,这是一个收益的常态分布。高于20%或低于5%的月收益都比较少。偶尔也会有达到30%的月收益,但极少,是非常态。如果你碰到一个人月收益超过50%,你就要特别警惕;而如果一个人的月收益超过100%,你必须立刻绕道而行。因为即使他的收益是真实的(当然,假的比真的多得多),也基本可肯定他是瞎猫碰到死老鼠。随后大概率是怎么上去就怎么下来。其实,无论从实盘赛还是实盘贴中,但凡是出现过100%月收益的,最后的结局基本都不太好,突然如彗星般升起,就很快如流星般坠落。这种情况不是一个两个的特殊性,而是具有普遍性;不是偶然性,而是其中有必然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一个交易系统或交易模式可以支撑这样的高收益。取得这样的收益,基本有两种情况。第一. 纯粹靠运气;这个不必多说了:靠运气赚的钱,必然会靠实力亏回去。 第二. 确实是交易系统在某一段时间起作用;那么这个交易系统必然内含巨大的漏洞与风险;总有一个时点这些漏洞与风险会爆发,将交易者打入深渊。特别说明:上面说的能经常保持月收益5%-20%,指的是成熟的成功的顶尖高手。而不是指普通交易者。如果暂时认为自己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的,目标应该再放低一点。注:5%-20%的常态收益分布;这是当时的事实与判断。但是现在的市场因有了20%的涨跌停板,波动明显加大。这对有成熟稳定交易系统的交易者是有利的。所以收益相应的会有提高。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