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股民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那阵子,我的绿泡泡里经常会有作叫“球”的先生经常会找我聊天。它的存在,像盘踞在K线图上一朵挥之不去的阴云,又或是市场专为我设下的一道反向指标。每每它的头像带着那个熟悉的、略带炫耀意味的红点跃上屏幕,我便知道,关于股市的又一场“风暴演说”要开始了,而他不知道的是,我已经早早的把他的绿泡泡都删除掉了!我就纳闷了,其实要看一个人有没有把他绿泡泡删掉是很容易的事情,他却浑然不知,为什么他不试一下呢?
他的开场白总是气象万千,仿佛刚与索罗斯共进过晚餐,言语间充斥着“可能,也许,高标,龙头,卡位,补涨,…他会从宏观经济谈到行业政策,从技术形态讲到资金流向,逻辑听起来环环相扣,结论更是斩钉截铁,自信得仿佛未来已然在他掌中铺开,所有的股票的走势都在他掌握之中。那份唾沫横飞的热情,几乎要透过屏幕,将人淹没。起初,我还抱有几分倾听的诚意,试图在那些华丽的辞藻中捕捉一丝真知灼见。然而,市场这位最严酷的裁判,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他的预测与现实的走向,总构成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他口中即将起飞的黑马,转眼便踏入漫漫熊途;他断言即将崩盘的堡垒,却屡创新高。错的如此一致,竟成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规律。
更为磨人的是,他从不为曾经的谬误留下一丝愧色。每一次交谈,都是一次崭新的、更加声势浩大的吹嘘。那些破产的预言与踏空的遗憾,在他口中,轻飘飘地归咎于市场不好,市场变了,量化横行。我仿佛成了一个被动的听众,被困在他自我构建的投资神话里,看着他身披“的新衣”,在夸夸其谈的舞台上忘情表演。对此我只能给他封神了叫他“球神”。我的沉默与敷衍,被他解读为默许与钦佩,这让我感到一种参与共谋的疲惫。
终于,在那个他再次信心满满地预言“10月之前会炒消费股,金九银十”的午后,一种强烈的厌烦感攫住了我。我意识到,这种消耗性的社交,已无任何养分可言。它不能带来思想的碰撞,甚至无法提供片刻的闲适,只剩下噪音与负累。于是,在那个安静的下午,我做了一个略显决绝却无比轻松的动作——手指轻点,将那片名为“球”的乌云,从我的世界里彻底拉成黑名单。删除他已经不能屏蔽这张喋喋不休的嘴了!
屏幕瞬间清净。世界并未因此缺少什么,反而多了一份耳根的安宁与内心的澄明。我忽然明白,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球神”,他们用虚张声势填补内心的空洞,用言语的泡沫构筑存在感。而成年人最体面的告别,有时并非激烈的辩驳,而是沉默地退场。远离那些消耗你能量、扰乱你判断的噪音,不仅是守护自己的钱包,更是守护内心秩序的清醒与自觉。拉黑他,不是一种愤怒,而是一种为自己选择的、必要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