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对,你说的很有意思,我帮你把背景梳理一下:
⸻
一、海龟交易法则的起源
• 创始人:理查德·丹尼斯(Richard Dennis)和他的搭档威廉·艾克哈特(William Eckhardt)。
• 背景:1983 年左右,丹尼斯提出“交易员是可以培养的”,于是开班招学员(就是“海龟”)。
• 核心规则:趋势跟随,典型就是 突破 20 日/55 日均线或区间 → 建仓 → 用止损控制风险。
• 目的:用一套机械化规则来验证“纪律与执行”比个人天赋更重要。
⸻
二、海龟交易员的表现
• 第一代海龟:有人成功(比如 Jerry Parker 后来创立 Chesapeake Capital,一直做到几十亿美元管理规模),有人失败。
• Curtis Faith(你提到的《海龟交易法则》作者):在海龟中年纪最小、起初成绩非常耀眼,但后来因为性格、纪律、资金管理问题,长期表现并不理想。
⸻
三、为什么说“海龟交易法则失效”
• 丹尼斯本人破产:
• 1987 年股灾之后,丹尼斯的个人交易严重亏损,1990 年代破产退出市场。
• 他后来亲口承认“这个系统在市场上已经不再有效”。
• 原因:
1. 趋势跟随在 1970–80 年代大商品周期里有效(趋势清晰、波动大)。
2. 进入 1990 年代后,市场波动结构变了,假突破、震荡更多 → 机械化趋势策略频繁“被反噬”。
3. 太多人照搬“20 日均线突破”,使得市场的“边际优势”消失。
⸻
四、启示
1. 策略生命周期
• 任何机械化交易法则,一旦广为流传 → 市场会快速“套利掉”它的优势。
• 趋势跟随不是万能钥匙,而是一种阶段性有效的工具。
2. 个人 vs 规则
• 海龟们学的是同一套规则,但结果天差地别。
• Jerry Parker 坚持纪律、不断迭代 → 成为成功基金经理;
• Curtis Faith 更像是“一闪而过”,加上后期管理不善,结局唏嘘。
3. 制度 vs 市场环境
• 1980s:大宗商品超级趋势 → 海龟法则大放异彩
• 2000s 以后:高频、量化、对冲基金普及 → 简单均线突破被边际化
⸻
✅ 总结一句:
海龟交易法的意义,更多在于**“验证纪律与系统交易的重要性”**,而不是“均线突破本身能永远赚钱”。
丹尼斯自己都在 1990 年代承认策略失效,说明市场环境变了。
所以从 Curtis Faith 的遭遇,也能看出——如果只把一本书里的规则当“圣杯”,最后往往会被市场教育。
⸻
另外
海龟交易法则一书作者柯蒂斯菲斯
• 很可能:柯蒂斯·费思在近几年确实经历了极大的经济困境和生活困顿,媒体报道他沦落街头、住所不固定,这些线索在多个资料中出现,可信度较高。
• 也可能:部分“破产 / 口袋只有 27 美元”等说法是经过夸张 /传播加剧的版本,不一定完全准确或合法认定。
• 我没有查到可靠证据表明他在最近某一年被“重新入狱 / 长期牢狱服刑”的官方判决。
• 那个 2022 年便利店事件是他最近有确切记录的法律纠纷(“扰乱公共场所 / 破坏 /纵火虚假”)之一。
0
前首富因为不到两个小目标的欠债
也被限制高消费了
什么清华北大
不如胆子大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