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绿醇在航运业的应用已成大势

25-09-28 10:34 189次浏览
lucksf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欧盟航运减排政策下 马士基的绿色转型实践与破局之道

在全球“双碳”浪潮下,航运业作为国际贸易的核心纽带,其碳排放治理已成为全球环境议程的关键议题。欧盟凭借前瞻性政策框架,构建起多层次航运减排体系,而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通过精准战略布局,在合规与转型中树立了行业标杆。与此同时,A股市场中一批企业正加速布局绿色甲醇产业链,为全球航运绿色燃料供应提供关键支撑,形成“政策驱动-巨头引领-产业响应”的完整生态。

欧盟航运减排政策:构建全链条碳管控体系

欧盟以“立法先行、梯度推进”为原则,推出多项重磅政策,形成覆盖燃料、排放、成本的全维度管控网络,推动航运业向净零排放转型。

燃料碳强度的刚性约束

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欧盟海运燃料条例(FuelEU Maritime)》,作为“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的核心组成,确立了全生命周期的燃料温室气体强度管控标准。该条例覆盖所有总吨位超5000吨、停靠欧盟经济区港口的船舶,不仅限于二氧化碳,更将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纳入核算范围。减排目标呈现阶梯式升级:2025年较2020年下降2%,2030年降至6%,2035年达14.5%,最终在2050年实现80%的降幅,未达标船舶将面临严厉罚款。为鼓励前沿技术应用,条例特别规定电子燃料在碳强度计算中可享受双倍能量核算的激励政策。

碳排放交易的市场化规制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自2024年起正式将航运业纳入管控,标志着航运碳排放进入“有价时代”。该体系采用渐进式清缴机制:2024年海运企业需清缴核实排放量的40%,2025年提升至70%,2026年起实现100%全额清缴。管控范围不仅包括欧盟内部航行及欧盟港口内海运的全部排放量,还涵盖往返非欧盟国家航线50%的排放量,形成跨境航运的碳成本约束闭环。

全球规则的协同与强化

在国际层面,欧盟积极支持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25年达成的全球航运碳定价协议,该协议确立了船用燃料温室气体强度的全球统一标准,并引入首个国际航运排放定价机制。根据规划,2028年起将对国际航运排放征收初始每吨100美元的碳税,所筹资金将定向用于清洁燃料研发,与欧盟区域政策形成互补,构建“区域严管+全球协同”的减排格局。

马士基的应对策略:构建绿色航运生态体系

面对欧盟严苛的减排要求,马士基摒弃过渡性燃料路径,以绿色甲醇为核心,通过“燃料锁定、船队升级、服务创新、风险分散”四维策略,实现合规与发展的双重目标,而A股企业已成为其燃料供应链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燃料战略:锚定绿色甲醇的长期价值

马士基果断将绿色甲醇作为核心减排燃料,跳过液化天然气等过渡选项,成为行业首个明确燃料路线的巨头。其关键举措在于构建稳定的燃料供应体系,A股企业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23年与金风科技 签署年产50万吨的长期绿色甲醇采购协议,该项目2025年已进入投产阶段,金风科技通过3GW风电项目保障绿电供应,所发电力80%以上用于电解水制绿氢,再耦合生物质气化制取绿色甲醇;同时,马士基通过合作投产电制甲醇项目,提前锁定未来燃料产能,应对全球绿色甲醇产能不足的现状——当前全球绿醇产能约80万吨,而2027年航运需求预计将突破600万吨,供应缺口显著。

选择绿醇的核心逻辑在于其技术成熟度与减排实效:相较于其他绿色燃料,甲醇发动机已实现商业化应用,且作为常温常压液体燃料,储运基础设施改造难度低、成本可控,燃烧时可减少60%-95%的碳排放,完全匹配欧盟阶梯式减排要求。

船队升级:双燃料技术 的灵活布局

在船舶资产端,马士基推行“全链条绿色化”改造:一方面加速新船订造,截至2024年11月,已接收全球首批大型双燃料甲醇集装箱船,规划中的18艘大型船舶将在2024-2025年间陆续交付;另一方面,所有新增船舶订单均采用双燃料推进系统,如甲醇与液化气组合,在绿醇供应不足时可切换至液化气续航,生物甲烷还可作为未来生物甲醇的制备原料,形成技术缓冲。

在重资产管理上,公司采用“38%自有+62%租赁”的运力结构,将部分资本支出转化为营运支出,在保障战略吨位的同时降低投资风险。此外,马士基还延伸绿色改造至港口环节,2025年与宁德时代 达成合作,推动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全面电动化,实现“船舶-港口”全场景脱碳。

服务创新:传递绿色价值的商业闭环

为应对减排带来的成本上升,马士基创新性地推出绿色服务产品,实现成本合理传导与客户价值共创。2025年9月起,在深圳-汉堡等亚欧航线推出“碳中和集装箱”服务,对使用生物燃料的集装箱每标箱加收300美元绿色附加费,该价格已通过上海航运交易所备案,减排效果可达85%。此前,公司还推出“ECODelivery”绿色服务,承诺对选择环保运输方案的客户免收排放附加费,既满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下货主的低碳需求,又通过差异化服务争夺高端市场。这种“成本透明化、服务绿色化”的模式,正在重塑航运业的价值分配逻辑。

风险分散:多维布局的弹性应对

针对转型中的不确定性,马士基构建了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在合规层面,利用欧盟政策允许的“船队减排池”机制,通过高减排幅度船舶的效益均摊,降低短期船队改造压力——一艘减排70%的绿醇船舶可带动11艘船舶分别实现6%的减排,轻松满足2030年政策要求。在技术层面,保持燃料选项开放性,马士基大中华区总裁丁泽娟明确表示,虽以绿醇为首选,但未来将兼容多种新能源解决方案。在运营层面,通过动态调整运力应对供应链波动,2025年红海危机期间新增30万标箱运力,同时保持90%以上的航线准班率,确保绿色转型与服务可靠性的平衡。

A股绿醇产业力量:供应链的核心支撑

面对全球航运业绿色甲醇的庞大需求,A股上市公司已形成覆盖“绿电-绿氢-绿醇-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为马士基等航运企业的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绿醇生产龙头:规模与技术双驱动

• 宝丰能源(600989):作为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商,现有产能672万吨/年,拥有全球领先的220万吨/年单套装置规模。公司重点推动光伏电解水制氢与煤化工一体化,探索绿色甲醇生产,2026年新疆112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叠加绿氢耦合技术投产后,总产能将突破1500万吨,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5%-20%,技术优势显著。

• 嘉泽新能(601619):通过子公司在东北密集布局生物质基绿醇项目,其中黑龙江鸡西项目投资28.28亿元,可年产24万吨绿色甲醇及5万吨可持续航空燃料;吉林敦化项目投资20亿元,年产15万吨绿色甲醇,依托风电资源形成“绿电-生物质-绿醇”协同模式,预计年产值达43.8亿元。

• 华鲁恒升(600426):拥有170万吨甲醇产能,配套醋酸、DMF等下游装置,自用率超80%。公司积极布局CO₂捕集制甲醇技术,通过绿色工艺改造提升产品竞争力,契合欧盟燃料碳强度标准要求。

技术与装备服务商:转型的关键赋能者

• 东华科技(002140):聚焦生物质气化制绿醇技术落地,承接绿色甲醇项目的设计及总承包业务,利用城镇污水厂、垃圾厂资源化资源,为绿醇生产提供工艺解决方案。

• 航天工程(603698):开发清洁低碳氢与碳捕集 、生物质耦合制备绿色甲醇工艺,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绿醇生产成本,支撑产业规模化发展。

中集安瑞科 (3899.HK):作为A股关联企业,与多家合作伙伴签署协议共建大湾区绿色甲醇生态链,在储运装备领域提供关键支撑,匹配航运燃料加注需求。

绿电与绿氢配套企业:零碳基础的构建者

• 金风科技(002202):除直接供应绿醇外,其风电项目为绿氢生产提供稳定能源,通过“风电-绿氢-绿醇”一体化模式,保障燃料的全生命周期零碳属性,与马士基的合作成为跨行业协同典范。

• 吉电股份(000875):布局大安、梨树等风光制绿氢生物质耦合绿色甲醇项目,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高密度燃料,解决绿电消纳与存储难题。

从政策响应到战略引领,马士基的实践印证了航运业减排的可行性路径,而A股绿醇产业力量的崛起,则为这一路径提供了坚实的供应链保障。在欧盟政策的推动下,绿色甲醇燃料的应用、双燃料船舶的普及、绿色服务的创新正在重构航运业生态。这场转型不仅是应对监管的被动调整,更是航运企业与能源企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主动布局,为全球航运业实现2050年净零目标提供了可复制的“政策-巨头-产业”协同范本。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