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后ai产业爆发,带领一波浩浩荡荡的产业趋势行情。
1-6月,首先是1月的
海天瑞声 ,炒一波
语音技术,一波2倍多。后面开始炒各个分支发酵,2月炒了大模型360,3月继续炒大模型相关的360,
科大讯飞 、
拓尔思 等,3月底开始炒cpo
新易盛 等,4月炒
数据要素 中国科传 ,
上海电影 等,5月炒了
鸿博股份 ,6月最后炒了
太辰光 光模块就结束了这波半年的产业趋势行情。其实反过来看这段时间10cm连板风格和20cm高标风格赚钱效应都比较差,高标无法突破。没有高标,没有其他题材,资金就一直围绕
人工智能这个大题材各个分支持续发酵,感知到最强赚钱效应方向就围绕他跟随就好。
7月-8月,围绕
机器人 炒了德麦仕,
星源卓镁 ,
浙江世宝 ,其实高度还是比较差,主要是20cm量化的波动赚钱效应,然后消费的
中央商场 。这段时间应该是比较难的,没有10cm和20cm高度,没有大的题材炒作,只有个别小题材的炒作,要信早信,或者围绕20cm跟随量化做套利。
9月-12月,
捷荣技术 打开10cm的高度,资金开始复制开始一波10cm连板的半年赚钱效应,捷荣技术,
圣龙股份 ,
天龙股份 ,
银宝山新 、
东安动力 、
亚世光电 等。所以赚钱效应在10cm连板,大胆跟随就好。年尾由于空间压制,走了
引力传媒 、
龙头股份 这种反包结构。
2024年初1月-2月初行情是比较差的,大盘走下降趋势,除了延续23年的连板风格,出了
长白山 、
深中华 a两个连板标的后就没什么好的赚钱效应了。也没有产业趋势。
2-4月,
克来机电 、
维海德 连板打开高度和赚钱效应,全面普涨的行情,但最具赚钱效应方向就是连板和20cm的主板套利,后面出现
艾艾精工 和
中衡设计 。没有产业催化,只有连板的赚钱效应。
4-6月,10cm连板赚钱效应非常差,生态不好,没有产业趋势,资金寻求20cm打开高度,就是
正丹股份 一波行情引爆,然后模仿走出
英力股份 、
逸豪新材 、亿通信材等。
7-9月,借助
无人驾驶的产业催化,主板
大众交通 走出一波趋势行情,后面模仿走出华为的
深圳华强 ,独立的
保变电气 。
9-12月,牛市行情开启,首先是大金融主升的
银之杰 ,然后科技的芯片、华为、
低空经济都走出主升行情,
上海贝岭 、
常山北明 、
四川长虹 ,
宗申动力 ,
上海电力 ,自主可控的
中国长城 ,固态的
有研新材 ,抖音的
利欧股份 ,机器人的
巨轮智能 、豆包的
视觉中国 ,算力的
沃尔核材 等。成交量放大,大资金围绕各个行情产业发酵做文章,做容量核心的一阶段发酵二阶段加速行情,中间穿插一些连板的抱团等,还有20cm最近的没有高度只有宽度的量化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