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管道”到“压舱石”:中亚线的战略分量
中油工程(
600339)过去几年在中亚干了两件大事:
• 把里海到新疆的
天然气“缝”进国内:2024年投产的“中亚D线”全长1000公里,年输气300亿方,足够长三角用一年半;
• 把哈萨克斯坦北里海原油“搬”到独山子:2025年6月投产的600万吨/年外输管线,翻越天山,直通战略储备库。
这两条管线加起来,合同额486亿元,毛利率12%-14%,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们和西气东输四线、五线在哈密交汇,形成“十字”互联,相当于给国家能源大动脉装了“双保险”。
二、海运之外的Plan B:为什么陆上通道越来越值钱?
国内70%的原油、40%的天然气依赖海运,一旦外部通道波动,陆上管线就是“底牌”。中亚D线+西气东输系统,2025年峰值日输气可达3.2亿方,相当于全国日用量的1/3。中油工程不仅控股中亚管道50%股权,还手握国内11座地下盐穴储气库的总包合同,总罐容超过20亿方,关键时刻能“顶上去”。
三、技术卡位:海底管道提前“练兵”
公司2023年完工的平潭—某经济区28公里海底成品油管道,埋深58米,创国内最深记录。虽然名义上是“民用”,但技术参数和台海某潜在通道高度重合,相当于提前做了“压力测试”。
四、订单与估值:底部躺赢的“高股息+低PB”
• 2025上半年新签734亿元,新能源订单占比首次突破28%;
• 在手合同1700亿元,锁定未来三年增长;
• 2025-2027年预期归母净利6.6/7.4/8.0亿元,对应股息率3.5%-4%;
• 现价0.71倍PB,远低于国际同行1.2-1.5倍,也低于自身历史中枢1.1倍。
五、风险提示与“期权价值”
• 地缘波动:陆上通道属性反而享受“风险溢价”;
• 汇率弹性:美元订单占比高,人民币贬值1%增厚净利0.8亿元;
• 订单转化:420亿元“已签约未生效”订单,2026年前若全部落地,额外贡献25亿元毛利。
结语:
把“能源安全”做成看涨期权——中亚管线是现金流,海底技术是隐形门槛,低估值+高股息是安全垫。至于那张“底牌”会不会翻开,市场不知道,但筹码已经提前摆在了桌上。
----
如需进一步淡化某些表述,或调整投资逻辑侧重点,我可以继续优化。
$中油工程(sh60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