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9(特朗普制裁华为)至2024年是中国股市中华为的高光时间的话,那么2025(马云被解除封印)至2029年就应该是阿里的高光时间了。
————————————
马云回归阿里,带领AI登上《新闻联播》

时评人李文君
2025-09-23 23:08山东优质社会领域创作者
关注
AI导读
听全文约7分钟
2024年12月,蚂蚁集团二十周年活动现场,马云分享了对AI的思考。
此后大半年间,他频繁出现在阿里园区、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甚至夜骑西湖、现身阿里园区酒吧时也被镜头捕捉。

到了2025年9月,彭博社报道指出马云在阿里内部的直接参与度达到五年来最高。
与此同时,阿里内部留言板上出现了“
MAGA”的标语,不是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而是“让阿里巴巴再次伟大”:Make Alibaba Great Again。

此次回归阿里,马云对AI技术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据媒体报道,他曾经一天内三次向一名高级管理层发信息要求更新关于AI发展的进度。

这种关注并非空穴来风。9月16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
中国联通 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项目建设成效”,其中披露了阿里旗下平头哥最新研发的面向
人工智能的PPU芯片。
这款芯片的各项主要参数指标均超越了
英伟达 A800,与H20相当。
这意味着在AI芯片这一关键领域,阿里终于有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

阿里自研芯片的道路已经走了七年。
旗下公司平头哥先后推出了含光800和倚天710,这些芯片已逐步在
云计算和推理场景中落地应用。
最新消息显示,阿里新型AI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该芯片由国内制造商生产,与英伟达架构兼容,旨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
这款芯片在部分应用场景中的性能已达到与英伟达H20芯片相媲美的水平。

马云回归后,阿里在AI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
公司宣布未来三年超3800亿元的云和AI基础设施开支,这一数字已超越过去十年总和。

2026财年第一季度,阿里资本开支同比激增220%至386亿元。这样巨大的投入力度,在阿里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彰显了马云对AI业务的重视程度。
这些投入并没有停留在纸面上。阿里云同步在全球布局8个新AI
数据中心,可用区将增至95个,复制了
亚马逊 AWS的全球化算力网络战略。
技术投入需要商业化落地,阿里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阿里与
苹果 达成深度合作,将通义千问大模型深度集成至iOS系统。
这次合作覆盖语音交互、图像生成等核心模块,预计随iOS版本升级,后续将向iPhone系列开放。
这并非简单的技术输出,而是基于通义千问在中文方言理解、多模态生成的深厚积累。
这种合作模式与谷歌Gemini赋能安卓生态的逻辑异曲同工,标志着阿里AI技术正式进入国际主流生态圈。

马云回归后,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也发动了猛烈进攻。
面对
京东 入局形成的“三足鼎立”格局,阿里在4月底升级淘宝闪购为外卖新入口,6月将饿了么并入电商事业群。

马云在阿里投入500亿元补贴以应对京东杀入外卖市场的决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一巨额投入显示了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决心。
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二季度数据显示,阿里的即时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至147.84亿元。到了8月份,淘宝闪购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量超过9000万单。

马云在阿里云15周年活动上公开表示:“高科技绝不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应该呵护人间烟火”。
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AI取代人类,而是应该让AI解放人类、更懂人类、服务好人类。
这一理念在外卖业务中得到实践。AI技术已经在外卖业务中取得三大突破:骑手AI助手“小饿”使配送效率提升12%,顺路合单率接近90%。
“AI入驻助手”让商家开店时间从3天缩短至4小时。
AI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真正赋能实体经济的工具。
马云在民企企业家座谈会上也提到,技术创新要与市场需求深度绑定。
阿里在AI领域的布局不仅限于国内。旗下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首次向天猫商家全面开放东南亚本地化营运能力。

目前,蕉下、babycare、
飞利浦 等多家品牌已确认加入“一键轻出海”计划。
加入项目的商家可马上拥有一间与天猫一样的LazMall店铺,商品信息经AI翻译后同步上架。
整个过程中,商家无需重新注册、无需组建本地团队,仅需供货至内地中转仓,后续的多语言客服、广告投入、国际运费均由Lazada负责。
这种全链条的AI赋能模式,降低了品牌出海的门槛。
阿里巴巴西溪园区里,员工们经常能看到佩戴工牌的马云。

他不再只是那个谈论电商和支付平台的马云,更多时候,他关心的是AI芯片的算力、大模型的进展、如何用AI提升外卖配送效率。
阿里与苹果达成的合作将让通义千问大模型进入全球数百万用户的iPhone中,饿了么骑手的配送效率因AI提升12%,平头哥芯片在性能上超越英伟达A800。
这些故事正在同一个舞台上同时上演。技术不再是星辰大海的遥远概念,而是人间烟火的切实改变。
————————————
木头姐主动买入,阿里市值突破3.3万亿
广东
中概股的春天,已经到来。
随着AI应用的逐步落地,头部的互联网公司直接受益,在AI的加持下,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也得以重估。
目前,腾讯距离历史新高仅有一步之遥,而阿里也开始走出泥潭,摆脱电商的标签,估值向AI企业看齐。
9月24日,阿里H股大涨9%,创下了四年以来的新高,总市值达到了3.32万亿港元。
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表示,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仅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以解决气候、能源、星际旅行等重大科学难题。
他还表示,通往超级人工智能之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智能涌现,AI通过学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
第二阶段,自主行动,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这是行业当前所处的阶段;
第三阶段,自我迭代,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的全量原始数据,实现自主学,最终能够“超越人”。
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
根据远期规划,为了迎接ASI时代的到来,对比2022年这个GenAI的元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吴泳铭还称,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AI Cloud是下一代计算机。他表示,未来可能会有超过全球人口数量的agent(智能体)和
机器人 ,和人类一起工作,对真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实际上,从市场的反馈来看,苹果、
微软 、谷歌、Meta等都是在AI的宏大叙事下,估值得以重构,作为AI的产业核心的“卖铲人”,英伟达也在风口之下成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AI链条上最为重要的一环,中概互联网企业却没能享受到AI带来的溢价效应。
根据统计显示,2020年至今,苹果、谷歌、Meta、亚马逊们的股价都接连创下历史新高,而国内头部的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等都未回到高点,阿里距离最高位置跌幅仍超过了40%。
但对于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而言,虽然在此轮多重因素叠加之下,股价遭遇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但在底部周期里,头部互联网企业能够夯实基础,这也为未来的反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还有一个积极的信号就是华尔街也开始主动加仓头部中概股。有资料显示,华尔街明星基金经理“木头姐”凯茜·伍德管理的方舟投资四年来首次买入阿里巴巴。
方舟投资发布的每日交易报告显示,公司旗下的两只ETF于周一买入了阿里巴巴ADR,合计超过1600万美元。此外,在美上市的2倍做多
BABA ETF的规模也在持续攀升。
有相关分析表示,在AI应用落地的大背景下,海外资本开始重新审视并评估中国科技巨头的核心价值与投资潜力。
需要说明的是,方舟投资旗下方舟自主技术和机器人ETF,还主动买入另外一家互联网巨头
百度 公司。
侃见财经认为,随着AI不断的成熟,应用的落地已经成为大趋势,而作为最受益的板块,互联网拥有庞大的用户,其服务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在AI的加持下,如阿里这样的电商巨头再用零售的逻辑去估值,显然不太合适。
9月24日,在 2025 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宣布与英伟达开展 Physical AI 合作。合作覆盖了 Physical AI 的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的合成处理,模型的训练,环境仿真强化学以及模型验证测试等。
综合来看,头部的科技公司全球协作正在加强,以往中概互联网普遍低估值的现象,将会得以改善,未来随着AI产业链的不断深化,腾讯以及阿里有望率先跨过万亿美元的门槛,重新站上估值的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