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手!
2025年9月,一则报道震惊了全球科技行业:Chat GPT母公司Open AI与
立讯精密 ,正在计划联手打造一款全新的消费级智能设备。
如果合作顺利达成,这将是Open AI首次尝试AI硬件,而立讯精密将成为OpenAI在硬件领域的第一个中国合作商。
一个是全球AI技术的领军者,一个是精密制造龙头,它们究竟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AI巨头
攻入
苹果 腹地
Open AI作为全球
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等核心技术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产品Chat GPT更是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的方式。
自2023年Chat GPT横空出世以来,其网站流量数据便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之一。
截至2025年4月,Chat GPT平均每周活跃用户数量高达8亿人次,全球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使用Chat GPT。
在席卷软件领域后,Open AI不再满足于“云端工具”,而是将目光投向硬件市场,试图通过打造实体智能设备,让AI技术更直接地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场景。
而苹果作为
消费电子 领域的标杆,凭借其强大的硬件生态和用户粘性占据着重要市场地位。
2025年以来,Open AI在硬件布局上动作频频,试图在苹果深耕多年的消费电子腹地开辟新的战场。
一方面,Open AI从苹果大规模挖角硬件人才。
比如今年5月,Open AI宣布以65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购前苹果首席设计官创立的AI硬件初创公司。
2025年至今,Open AI已经从苹果挖来20余名硬件人才,全部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
另一方面,在供应链上,Open AI也选择了“抄苹果作业”。
立讯精密作为苹果供应链中的核心合作伙伴,凭借与苹果十几年的合作,在精密制造、品质管控以及全球供应链整合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这与Open AI打造消费级智能设备的需求高度契合。
那么,这次合作又能为立讯精密带来什么?
代工突围
摆脱“果链”依赖
Open AI与立讯精密的合作,表面上是新产品的横空出世,但对立讯精密而言,这更是其摆脱单一客户依赖的重要一步。
立讯精密提供从核心零部件、模组到系统组装的一体化智造解决方案,产品主要涵盖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及医疗等领域。
其中,消费电子业务是立讯精密营收的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占据了立讯精密接近80%的收入。
当然,提到立讯精密在消费电子上的成就,就不得不提与苹果的深度绑定。
自2011年首次与苹果合作以来,立讯精密逐步渗透苹果产业链,产品从连接线延伸到Air Pods、Apple Watch、iPhone等核心产品,成为苹果在中国最核心的供应商之一。
凭借与苹果的深度合作,立讯精密的业绩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2020-2024年,立讯精密的营收从925.01亿元增长到2687.95亿元;净利润从72.25亿元增长到133.6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营收达到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净利润为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
然而,这种繁荣之下也隐藏着巨大的隐忧。
立讯精密的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极高,2024年这一比例高达70.74%,远高于其他“果链”企业。
业界普遍认为,这一客户是苹果。
尽管苹果为立讯精密带来了稳定的订单和丰厚的利润,但一旦苹果的产品策略调整或供应链布局发生变化,立讯精密的业绩增长或将受阻。
深度依赖大客户的代价是利润被牢牢地攥在手里。
毕竟,代工模式在保证规模的同时,也面临着“利润比纸薄”的现实挑战。
我们将“果链”三巨头的毛利率进行横向对比,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这一行业的普遍困境。
2020年以来,三家公司的毛利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与苹果绑定最深的立讯精密在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仅为11.61%,是三家中最低的。
不仅如此,立讯精密还面临随时被“砍单”的巨大风险。
2022年,同在“果链”的
歌尔股份 遭遇苹果砍单,直接导致其当年净利润缩水25亿元,2023年更是遭遇史上首次营收下滑。
而与Open AI的合作,不仅可以为立讯精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还能使其客户多元化,降低单一客户依赖风险。
不仅如此,Open AI这一创新举动也为国内AI公司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国内DeepSeek等AI公司相对保守,主要通过与硬件厂商合作的方式,将自身的AI能力作为一种“补充”,赋能到其他的硬件形态中。
若Open AI能够跑通软硬一体化,研发出新的可穿戴设备,无疑将为行业树立新的标杆,也会倒逼国内AI企业加快从单纯的技术输出向软硬结合的生态构建转型。
届时,立讯精密凭借其精密制造能力,有望成为国内众多AI企业进军硬件市场的首选伙伴。
这意味着立讯精密将从“代工厂”、“模块+整机装配商”的身份,向“AI硬件制造商”转变,使其在未来的智能硬件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结语
立讯精密与Open AI的联手,是一次历史性的握手,它不仅是两家公司的一次商业合作,更是AI技术与制造业的一次深刻融合。
对立讯精密而言,此次合作是其主动求变、破除“苹果依赖症”的勇敢尝试。
如果成功,立讯精密不仅能获得新的营收增长点,更将重塑其在产业中的角色和地位,真正从一个“代工巨头”蜕变为“智造领军者”。
Open AI的这一步棋,可能引发一场关于下一代人机交互方式的全球性竞赛。
无论结果如何,立讯精密已然站在了这场变革的潮头。这场由AI引发的硬件革命,已经拉开序幕。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