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关注到
星云股份 是因为看到它跟保险公司的合作,初看模式很新颖稀缺,潜力很大,具备唯一性,而这种唯一性是产生大牛股的温床,就如我当初研究的
兴齐眼药 、
罗博特科 ,
惠城环保 。目前市场最主流的产业大风口无疑是“ai、
机器人 和
固态电池”,契合这三大主流风口的公司会产生批量的大牛股,而星云股份就完美契合了这三大主流时代风口。
一是固态电池风口。星云股份在固态电池业务上已取得显著进展。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固态电池智能化生产线,根据客户需求与产品工艺路线“量身定制”,成功打通固态电池电芯 - 模组 -
PACK各阶段及检测等智能化工艺生产环节,并已向国内某知名客户完成交付验收,该客户的项目还被列入“国家重点专项” ,足见其技术实力备受认可。从技术实力看,星云股份作为国内唯一覆盖
锂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的企业,掌握着固态电池检测技术路线,检测设备能精准评估固态电池性能、寿命和安全等关键参数,还可结合Battery AI电池大模型,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撑。其自主研发的等静压设备实现纳米级精度控制,解决了硫化物电解质层界面融合难题。在市场布局方面,星云股份深度绑定
比亚迪 、
宁德时代 等头部企业,2024年斩获固态电池检测设备订单同比增长超300% ,已对头部电池企业完成批量交付。随着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
储能,甚至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加之政策推动储能产业发展,星云股份有望凭借技术与市场优势,在固态电池业务领域抢占更大市场份额,前景十分可观 。
二是机器人风口。星云股份积极布局机器人业务,与天机智能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全资子公司福建省星云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领域展开合作。从技术层面看,星云股份20年锂电池检测装备研发积累的精密电源、伺服系统等技术,可用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开发与测试,能模拟复杂工作中的电源情况,检测机器人高能量密度电池,解决电源、能量与续航管理等技术问题。天机智能在具身智能领域技术深厚,双方协同有望实现突破。市场层面,随着“具身智能”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机器人市场快速扩容。星云股份下游覆盖众多锂电池、
新能源汽车企业,能打造人形机器人在相关场景从研发到售后的整体解决方案,拓展业务。未来潜力巨大。
三是ai应用风口。星云股份与保险的合作是基于
新能源车 险行业痛点而开展的,应用ai大模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合作背景:新能源车险近年承保亏损严重,2023、2024年全行业承保亏损分别为67亿、57亿元。主要原因是保险公司对电池健康信息掌握不足,导致出险率和维修成本高,电池相关赔付约占40%至60%,还常出现新能源车拒保事件。
- 合作模式:星云股份凭借其Battery AI(车船服役电池健康AI大模型)与保险公司合作,目前已与
太平洋 保险签订协议。保险公司作为付费方,检测费用从保费中抽成,比例为5%、10%、15%不等。后续保险公司将通过电池检测报告进行保费评估和续保。
- 合作优势:星云股份是国内锂电检测设备龙头,在电池后道检测设备高压化成环节头部份额达80%至90%,掌握大量行业电池数据,能精准还原电池健康状况。其Battery AI大模型可实时采集急加速、急刹、充电惯等20多维行为数据,为保费定价提供依据。
- 合作意义:对于车主而言,可解决新能源车买保险难的问题,维护好的电车保费会下降且能提高残值,降低保险成本。对于保险公司,可优化保费模型,提前发现事故隐患,降低出险率和赔付成本,改善亏损局面。对于星云股份,参与定损、保费评估等环节提供技术服务,按单车每年抽取保费提成,市场空间广阔,若按其测算,营运车和乘用车两大市场规模巨大,按测算,营运车市场对应约30亿元收入空间,乘用车市场对应近200亿元收入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 发展前景:预计短期内会在多地实现电池检查与保费协同的商业试点,后续更多保险公司有望参与合作,未来会向全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推广,Battery AI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个具备行业落地并产生持续订单的AI行业应用。
牛股都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产业趋势而生,星云股份最大的看点是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保险痛点,用户保险公司以及星云股份三方共赢,合作模式稀缺唯一,全国只有它能做到,因为它掌握了检测数据和技术,后面就是复制推广,就跟惠城环保一样,废弃塑料变油气化工品,全国只有惠城能做到,做成一个项目后全国推广。也许以后新能源汽车每辆车的保险费星云都抽取一部分,这是个巨大的市场,这也是它最大的核心逻辑。同时又背靠
宁德时代 ,与宁德时代合资,宁德时代的关联公司参与公司定增,深度绑定,积极拓展固态电池业务和机器人业务,脚踏“固态电池、机器人、ai”三大主流时代产业趋势风口,技术上稳步趋势推升,筹码高度集中,高度控盘,控盘类似之前的惠城环保,具备大牛之像,值得关注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