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赛道的认知鸿沟远超常人想象。
人工智能自2023年起爆发,未来5-8年必将深度渗透生活、工作、学的方方面面,大量智能体将替代人类从事体力与脑力活动。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结构性行业机遇却异常凸显。我们必须抓住风口,拥抱未来。A股市场亦如是:大盘自3000点攀升至3600点,权重股、科技股领涨,而部分传统行业股价甚至不及大盘3000点时的水平。资金愈发明确涌向科技领域,传统行业的上升空间自然收窄。由于普通人对未来认知有限,对市场空间理解不足,加之“恐高”心理,往往只能目睹核心股票步步登高却不敢入场,或浅尝辄止赚取微薄利润后便匆匆下车,最终只能扼腕叹息,痛失良机。
长期而言,股价终将回归价值本源。 因此,唯有甄选出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公司,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投资大师林园与股神巴菲特的核心逻辑。优秀的公司必然是能持续成长的公司。这首先要求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唯有身处蓬勃向上的行业,公司才能获得更多发展契机,包括产业政策倾斜、政府扶持、市场需求增长等。其次,在当今寡头垄断格局下,公司的客户质量直接决定其前景。能够为
特斯拉 、
英伟达 、
苹果 、
微软 、Meta、华为等巨头提供直接或间接配套服务的公司,方有潜力成长为行业翘楚。
然而,传统行业也蕴含持续增长动能,关键在于低位介入。 历史数据表明,股票主要的涨幅往往集中在约6%的交易时间内完成,其余94%的时间则在下跌或震荡中度过。即便是一家优秀公司,若在股价高位买入,这笔投资本身也难言成功。买入时机至关重要。 若买入即遭遇大幅下跌,不仅侵蚀利润,更会扰乱心态,引发怀疑与恐惧,打乱既定投资计划。在经历一段快速上涨后,我坚信回调终将到来;若长期看好,务必耐心等待回调后再行布局。
A股的机会在于短线,而短线的精髓在于紧扣核心赛道。 一轮行情的启动绝非三两日即告终结,其持续时间至少以月计——1个月、2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皆有可能。“看得准、拿得住”方为制胜关键,有时“不交易”恰是最成功的交易。 不必眼红他人获利,不必沉溺过往失误,但需深刻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