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架构:
因为我自己大部分的交易,可能相对来说,是一种偏短线的交易模式。但是我觉得我们短线的交易有时候还是要依附于中长期的时间架构。特别是随着最近几年,这个市场其实很聪明,我的一些心法理论被更多的受众群体学以后,这个市场得到了不断的进化。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你还想要获得超额收益的话,你就需要看更长的周期。
我打个比方,以前我们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赚钱了。只要这一天我们觉得大盘大概率没有问题,然后有一个最强的板块,它有很多股票可以涨停,我们大概也知道,这个板块收盘以后会是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板块。那么很简单,你只要在当天把筹码都推进去,都去买这个板块,大概率第二天你是会赚钱的。但是演变到今天的话,发现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个市场不断地进化了,所以也许本来这一天不该有这个板块发动的,但是因为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样的秘密,因为大家觉得我只要用这样的方法,就一定可以赚钱了,这个板块才发动了。基本上这个方法在五年以前是屡试不爽的,很多早期的涨停板敢死队就只是通过这样简单的方法,他们今天买明天卖,就可以获得很多的财富。但是到今天的话,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相对来说就会不那么有效了。因为这个市场经历了不断的进化以后,基本上大家整体都达到了这样的程度,所以别人看两天的时候,那你可能需要看到三天五天甚至更长的周期,如果你能把那个周期看的更清楚的话,那么再来做当天的话,可能你才能获得更高的成功率。
中长线交易以短周期的累积为应变。我们的操作理念虽然很多时候一开始是短期的,但是有些标的到后面我们觉得愿意拿的更长,因为我们看到了更长的一个时间架构,一些标的我们觉得它是会成为一个阶段的主流。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变成了一种短线交易的累积。打个比方:大概在2012年的时候,我跟市场上最顶尖的那些游资一起讨论的时候,他们绝大部分人还是今天买明天卖的方式,因为他们会觉得,我今天买了以后,我通过当天的走势大概是能推断出来,但是明天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大部分的操作放在一天的周期来进行的。但是后来发现,第二天卖掉了这个股票以后,发现可能这个过程也没有结束,然后还是要买,可能发现手上的那个标的是最佳的标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有必要第二天把这个头寸了结掉,可以持有一段,然后获得更高的收益。
同时关注不同周期品种的价格演变,并且发现规律。我们发现整个资本市场的股票,根据它价格的演变,分为不同的周期。一些同样周期的品种,会表现出一些差不多的规律,不同周期的有不同周期的规律。我们根据周期的不同,找到这样一些规律,来进行操作。打个比方:比如说这一波行情,大家通常能够感受到的是在2月份中旬,就是过完年以后,开始发动的。但是其实有一批标的是领先一个周期的,这就是以
茅台、格力为代表的一些品种,它们基本上是在1月份就开始发动了这样的行情。对我来说,可能我判断这个市场什么时候见顶的话,我会用茅台格力这些作为一个领先的标的来分析,它们大概领先了一个多月的周期。如果这些标的没有见顶的话,那么这个行情很可能并没有简单的结束。当然它只是不同周期,并不能代表你能够创新高,茅台能创新高,其他的一定能创新高,只是表示他的周期没有结束。但是不排除它的周期是一路上涨,其他的周期可能是以一种震荡的方式来引发它的上涨周期。上涨周期是上涨周期,并不一定代表价格一定会上涨。同样的,下跌的周期,有的股票它下跌的周期表现的是非常的强的。这只是带来了一个比对周期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