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万次迭代规律当我们学一项技能时,比较认可的一种学xi规律或经验是马尔科姆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即有效投入时间累积达到约一万小时或以上时,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术,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包括外国人(毕竟这个规律也是他们发明的),在我多年前学xi英语口语时,外教也曾讲授过类似的说法。它也同样契合我们国人经常提及的量变与质变的认知。
学xi的全过程包括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浅到逐渐地全面与深刻,从知而不行到知行合一,这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吃透要领与核心,再内化于心,最后熟生生巧,运用自如,都需要个体的努力付出以及长期的坚持不懈。
我们古人对此也早有心得,并留下了经典的成语或典故,比如日就月将;日拱一卒,必有所成;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等,其内在要表达的与与一万小时定律有一定的共性。
我们回看交易行为,同样符合一万小时定律,或许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些想快速成功或暴富的想法都不切实际,最终欲速则不达,或误入偏门或歧途,与目标渐行渐远,甚至背道而驰,而不自知。
正常情况下,考取北大或清华需要三年的高中时间,而想在交易中走出来。实现财富自由,根据多年和多人的经验,有高师言传身教需要三年左右,如果全靠个人的自悟,基本上需要5-10年的时间,且成功的概率仍然相当低,不是时间到了都能成的。
行稳致远,久久为功。《史记.礼书》中的这句话强调了长期坚持和渐进积累的重要性,最后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或突破。
因此,进入交易行业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做好打长期消耗战的准备。
在交易的精进路上,我们又发现或体会到了另一个现象,许多人确实很用功,也坚持了五六年或更多的时间,但结果没有出现质的变化,以为有进步,但还是停留在持续亏损的状态之中,只是亏的多与少,在亏的程度上或许有所改善,偶尔的一个月盈利,反而迷惑了自己,后面又是连亏。多次反思,不得其解。
这里就要引入另一个规律
多年辛勤努力而毫无进展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迭代思维,认知一直处于低维度的认知圈里面,看似天天努力,但本质上是简单地重复,毫无章法,并没有不断地突破认知,提高维度。造成了劳而无功,或者越努力,亏损越大的结局。
一万次的迭次规律是指当你在某项事情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顺或出现问题时,需要有破局的思维能力,不断地深度思考,总结或反思现象背后的运行规律或逻辑,溯源到事物的本质,通过这样的点点
滴滴 地攻关克难,让认知得到不断地提升,能力不断地增强,这个过程就是迭代思维在主导着你。
当然,几次迭代到不了顶峰,一万次迭代也未必,它只是一个约数,表明你破局的次数越多,进步得越快,提升的越高,达到维度上的不断突破与跳跃。
质变已经在量变的过程中逐渐显现。
提出一万次迭代规律的纳瓦尔讲到:一万次迭代才能精通,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往往是这个能力。如果你能在某个领域进行一万次的纠错,你必定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希望看到此段内容的交易者能重新正确地认识交易,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采取正确、积极和有效的方式方法,回归到交易修行的正轨上来。
让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成为可能,而不是殚精竭虑之后的身心倶疲,甚至无助之后的崩溃。
二、“错失”后的思维迭代七月份已经结束了,总结和思考却不应该停下来。只有深度地复盘,才有可能实现一次次思维上的迭代,让自己切实地向前再迈进一步,离成功更近一些。
思维迭代应该体现在二个方面:
A、对原有的错误认知的纠正行为
B、对认知上的未知或薄弱点的填补或加强
下面还是通过简单、干脆的方法,用具体案例进行回顾剖析,看是否真的思维迭代了一次
1、经验成为主观束缚在我们进步的过程中会不断地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是对过往历史数据的总结后的规律,但规律只适用于某些情况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永久不变地是客观跟随,随机应变。
截止至2025/08/01日,此票一跃成为雅下水电站题材的最高票,而龙头
西藏旅游 在当日竞价跌停,止涨开跌。
我们在题材的发酵或延续的过程中,看到
南方路机 时,有哪些机会呢?
通过事后的深度总结,短线机会不止一次,也不是二次,或许更多,这里只讲因经验成为主观后而“错失”的其中一次机会
考验的认知分水岭在2025/07/29和2025/07/30日
经验:一支题材的高标在首阴之后有反包时,基本上不过二板,其后经常看到没有溢价,甚至低开的情况。
所以,一个既定的操作规律是当反包的次日早盘涨停时即马上卖出,因为后面有可能破板,即使不破板,下一交易日也有低开的概率,所以,把此次的反包视为套利行为,主动止盈不啻于是一个不错的见好就收的做法;第二个经验是如果在涨停后继续持有,但看到板上有破板的情况时,第一反应就是主力要出货了,马上跟随出来,这好像也符合客观跟随的正确交易做法。
实盘的结果是后面又上涨三个板,这是所谓的模式内的小概率事件吗?还是认知的不足或原认知上的错误造成的?
这就必须进行深度的总结,看似事后的追溯,如果不流于表象,就有积极的意义。
我继续深入观察,”发现“了当时没有注意到或原认知必定会忽略的细节
细节一:
如果主力在反包二板时出货,必定放量,但此票在早盘涨停后,包括盘中的几次破板回封,并没有放出大量
细节二:
盘中有几次破板,但几乎没有明显地下跌,破口小,时间短,快速回封
这二点都不同于以往多次看到的高标反包二板的情况
比如此例,盘中破板后没有多久,就一路走弱,最终收大阴线。
回到南方路机,这些细节上的不同,体现的是场内外资金不同的选择和意图
虽有破板,但能快速回封,说明仍被资金看好,只要有资金出货,场外排队承接的意愿很强烈,马上接住抛压,当经历了几次抛盘后,封单越来越大,说明场内外资金达到了共识,进入到了筹码平衡和稳定的状态,总体上就是继续会向上推高。
而他们”反常“的做法又是基于什么逻辑或考量吗?
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定式(或模式)之说,一切都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经过对各方信息的综合评估,对题材的合力性有归于一致的认同,并不受限于反包几板的”约定规律“。资金持续做多的意愿高涨,稍有不坚定的获利抛盘,立即在涨停板附近被承接住,这些”强“势的信号已经无法伪装,就在细节之处,光明正大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而考验地是我们的认知水平与实操经验。
自己把以往”总结“过的经验固定为一个模式,那它就只是成为了一个不变的模具,寄希望于套住几乎一样的机会。这些模式最终由经验演变成了一成不变的主观意愿,而世上没有相同的二片叶子,况且交易市场瞬息万变,周而复始。
学会读懂主力,把握内在规律,做到客观跟随,随机应变,才是交易的永生之道。当它上到反包四板后,突然想起来和它存在同样逻辑和境遇的对标票
南方路机是四连板后断板,而此票是七连板后断板,反包后五连板
有没有恐高,会不会担心监管。
脑子中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但它只能算是预案的一种可能性,如果让情绪和主观逐渐占据了上风,就会无视盘中的具体实际走势,导致“卖飞了”后面的三个板。
而且还会坚持认为这只是自己模式内的小概率事件,并没有认识到已经处于照猫画虎和机械模仿的交易循环中。
2、执行不坚决或不落地无论做什么事情,容易犯一个通病是眼高手低,以为知道,但就是在执行层面千疮百孔,漏洞百出,或者没有养成严格执行的xi惯。想到了就做,想不到就过去了。
这在交易市场中,对于交易者是更容易发生的事情,毕竟没有统一的路径或步骤,都是自行总结出来的。从知到行,中间还需要一个强化训练和巩固的过程。
这也是我经常发生的”错失”机会的这要原因之一。
以本周为例,就有许多“机会”属于这一情况
周一在早盘竞价结束时也浏览了涨幅榜,但用的是一票一秒,甚至不到一秒的时间把涨幅靠前的票过了一遍,在我的印象中肯定没有认别到此动态的机会,否则52%的超级利润就会妥妥地收入囊中。
为什么事后才发现,只能归入错失的机会呢?
就是因为复盘和盯盘不严谨和认真,过于走马观花,浏览一支票不到一秒,就基本认为它已经开一字板了,盘后再细看,竞价并没有涨停,开在离涨停价还差0.06元的位置,应该是还剩了一档没有被资金吃完。
执行的粗糙让大肉直拉从眼前飞过,痛心吧。
同样问题出在执行层面,如果前一个案例是因为盯盘的不仔细,不认真所致,而这个票的错过是因为耐心不足,当然也可以归为认知与经验欠缺的那一点点。
当开盘翻绿后,第二感觉就是又弱了,如果等了个把小时还没有上冲翻红,基本上不自觉地已经认定此票不及预期,便不再重点跟踪与关注。
当在下午不经意间再看到时,结果给自己的相当然打了一记耳光,已经快速上涨并涨停。
作为交易者盯盘不足二小时就草率下主观定义,把已经确定为模式内的机会“拱手”让出来,只能事后总结,一笔收益在20个点以上的交易成为了泡影,这比没有这个认知的人更让人难受。
第一案例是盘前无法提前关注,属于盘中的动态机会;而第二个机会是典型的盘前可以确定的模式内机会,耐心跟踪,持续盯盘,或者设置异动报警功能都能有效地解决这个本可以唾手可得的机会最终成空的事件发生。
态度不严谨,执行不坚决,想当然和经验不足等看似细微的因素酿成了后悔的大过。
3、认知薄弱 疏于验证自己对某些交易的认识进入到了相信或信任阶段,但因为基础尚不扎实,必然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结果也是在事后成为了收集和总结的模式案例,这类机会基本上不容易在盘前关注,并在盘中做到可以动态跟踪,果断上车。
以此票为例,箭头所指之前的八九个日K线走势,已经是明显的趋势特征,到达了加速的临界点。
趋势的交易特点是以有确定性的低吸为主,不追高,更不打板。而低吸正好与情绪连风格的转强相“矛盾”,二种不同风格的交易体系共存在一个人身上,掌控并同时随意运用它的难度非常大。这不光是在新交易系统的打造与完善上,更难地是二者间做到丝滑地切换绝对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
因为看到了趋势前段的节奏是一大阳+二个调整小K线,所以在2025/05/06日收盘时,根本想不到可以在尾盘拿先手,而是想再等一个调整小K线,再决定是在尾盘上车,还是等到第二个调整K线的次日早盘权衡上车的必要性。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主力”提前“一个交易日发力,加速的等级一步到顶,直接开一字板,根本不给场外资金按步就班上车的机会,仿佛他们已经知道你们知道了他们的动作规律一样,相当于预判了我们的预判,抢先一步加速拉升,打你们一个措手不及。
此票的”错失”是因这这类的机会极少,不能时时巩固,造成“突然”出现时不知如何应对,想不清主力的逻辑和常用运作套路。
盘后仔细复盘时才恍然惊醒,原来如此。
这类的机会也是反人性的做法,横盘途中涨停的次日是一个大阴线,常规的看法是上涨无力,主力在做一个极短的套利,殊不知,这二个极致反差日K线的背后是主力有计划的拉升前恶意洗筹的行为,一根十几个点的大阴线,不但让前一日拉涨停的跟风盘吐出筹码,更吓阻了场外资金的入场意愿。
交出来的筹码自然进了他们的手中,在你们转身不再关注此票后,他们马上拉涨了30%+的涨幅,主力的这个大号套利做得相当舒服。对于创业板,单笔套利的收益率如果不足20%,只能算是勉强及格,20%+属于良好,25%或30%+才算是套利的涨幅上限。
盘后突然回想到的对标票是近二年前的
森远股份 ,虽然佩服自己的记忆力,但没有在盘前唤醒对交易模式的认知,还是功夫没有下到位的表现。
三、尽一箦之功我时常有一种已经差不多了的感觉,但只是感觉,在压抑住内心的些许兴奋后不久,当情绪退却,回归理性时,发现当时的所谓悟道或突破,不过是交易精进途中的一小步而已,远没有达到万事倶备的条件或程度。
一而再,再而三,这样的场景竟然成为了常态,于是见怪不怪,对于平时的任何进步都能正确地以进步来对待,不再猛然狂喜,情绪处于自然地平静状态。
古语有功亏一箦的说法,或者功败垂成,意思是讲经历千辛万苦后事情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或距万仞高山还差最后一筐土时放弃了。
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相当可惜的情况,我们就要做好尽一箦之功的准备,绝不能在最后环节掉链子。
除了本文开头的要拥有迭代思维外,还要至少做好“三慎”
1、慎独交易者绝大多数人都是独行侠,单枪匹马,没有团队,没有监督,但我们的行为必须十分严谨、一丝不苟,前面讲到的几次“错失”的大好机会主要源于这个原因,做事马虎,丢三落四。我们需要将严谨的态度贯穿交易的始终,不靠别人的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保持想到即做到,严格执行既定的交易计划。
2、慎微细节决定成败。当错误发生后,不能因为损失少就不总结,不重视。相反,日日复盘,周周总结,在细微之处找到关键的差异点,纠正错误,提升认知,增加能力。
如果养成因小而不为的XI惯,大事也必不能成。
3、慎终交易者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心存轻忽。
坚持二字,写易行难。有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表述:“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总是信心满满而又踌躇满志,到了中途可能会灰心丧气想放弃。但是如果真正想做好交易,不想到头来还功败垂成,就应做到善始善终,不找任何原因或借口,不自圆其说,不懈怠自己。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思考题
典型的容量票走长趋势
从底部到顶部,上涨了80%+,全程只有一个涨停板
问题:
1、这类的票是否值得关注和交易
2、关注的信号或依据是什么
3、一旦上车,是持仓不动还是趋势短做
4、如趋势短做,如何平衡或处理单笔溢价较低的情况
如果对趋势票或对技术交流有兴趣的忠粉,可在评论区反馈个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