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交易节奏的思考
一直以来,交易节奏问题是交易过程中无法忽视的一个大问提1没有第一时间切入当前最热方向,可能是刚好手中有持仓操作,可能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导致,最终的结果就是错过最佳进出点,然后就面临着核心票买不到或者风险比较大的博弈。前辈们经常说会空仓才是悟道,我发现自己很难平静对待,特别是热点的强度很大时,对心态的要求极高,这时经常会做出一些情绪化,自我意淫的操作,从而导致回撤,更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极端行为,所以空仓是需要强化自我修炼的,很难,交易最后就是和自己做斗争
2无缝衔接,这太难了。但是要是做的好,就可以用交易操作节奏来代替空仓从自己的经验来看,要是单吊的话,需要放弃一些利润,去切入新方向,一样对自己的心态要求极高,而且还得有被左右打脸的结果。
0
讲得很棒,讲一个小方法,实操卖出以后就删除自选。从新开始按买入条件选股,这只符合买入条件再买回来加自选。也就是你说的两笔买卖。
0
兄弟,你已经很厉害了,向你学,加油!
0
关于卖点,买点,持股时,心态的思考
就隔日套利而言,买点基本都在次日或者第三日。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当盘面反馈与自己预期卖点相符时,计划卖出的当天心态很不好,情绪化严重如今天的山河,早盘上冲时,因为已经计划当天卖出,所以上冲时,老舍不得卖出,想尽可能卖在高一点的地方,而下杀时,又会害怕利润变少,而情绪化恐慌卖出,所以经常都是卖在最低点,也基本就是恐慌点。想了半天,解决办法还是只有一个,心态上不在乎盈亏,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卖出,对于可能的利润回撤心里早就应该有意识,这是正常现象。活着当下,做好当下。
发现很多实盘选手当资金到了某个整数关口时,就会发生回撤,我想者也是同理,快到终点时心里开始兴奋,紧张,导致情绪化,失去理智的心态。
买点也是同理,当盘面与预期一致时,计划买入时,心态也是不好,当个股分时上涨时,要么买在分时最高点,因为怕看好的肉跑掉,要么不敢买,想着刚刚低的位置都没买,现在高了,容易追高回撤,可是当分时真的回调又有了低点机会买入时,又不敢买,怕还要跌。想想真是可笑。交易的目标,就是让自己在买卖中,没有情绪上的波动,按计划在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力内去机械的操作,每天必做的是,时刻提高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力。这就是量化工具最大功能。
原来做龙头格局时,很多时候需要格局,当然连扳行情的龙头也是比较好持股,对心态上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做套利时,在个股加速当天,持股心态比较好,波动基本对心态的影响也能控制。难在在龙头上套利时,需要应对两笔预期的衔接,也因为是两笔预期,特别买卖点都在同一天时,同自己的要求就高了,特别时低卖,然后需要高买回来时,心态上很难接受,主要是从套利的角度讲,它是两笔交易,自己很难在同一时间,脑子里有矛盾的思维去应对。
什么时候能做到操作时,人如机器,那才是交易之道。
0
关于卖点的思考﹣
关于卖点很难,难在大部分时候持股体验不好导致的,每笔交易都是
一次预期管理的结果,从买点到卖点这过程是非线性的,所以大部分时候
持股体验不好,这就是导致了卖飞或者格局到亏损的痛苦。所以经常说认知在哪里卖点就在哪里,不断的提高认知,卖点也就不断提高。而提高认知的本质其实就是认识到预期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非线性。经常遇到一种情况,买入的股票当日就表现出不符合预期,次日竞价低开,按纪律卖出,可是卖出不到一分钟就被大幅拉起,然后打脸怎么不等等在卖,各种悔恨。其实这是两次预期管理的结果,只不过在短时间内衔接完成,其实理想的操作是昨日买入后,市场的表现就出现了不符预期的态势,昨日就该卖出了,而今天竞价低开后,是另一笔预期,应该低吸买入。但是由于大A的规则T+1,所以才会出现两笔预期无缝衔接的情况,反映到交易身上就是卖飞。还有经常遇到买入的股票次日符合预期,但是涨到高点后滞涨,然后大幅回落后,从套利的角度来讲,会经常懊恼为什么不在高点卖出,为什么要格局导致从盈利到亏损出局。当然也有高点卖出后,股价回落后与支撑,很快又被资金推向更高,此时又会懊恼刚刚为什么卖。从套利角度出发,这些情况都是由于交易者把两笔或多比预期管理合成一笔,当然也有交易制度的原因。
从龙头格局的角度出发,就要从更高更远的角度去管理预期,从而避免自己在小波动中迷失自己。由于制度的原因,套利选手就必须去学训练自己在两笔预期管理中的衔接能力,也就是动态的预期管理。所以就不能只会一种单一的操作模式,其他模式可以不擅长,不操作,但是要了解。也要求自己在操作上要尽可能的思考的更远,尽管操作只是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