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色,
比稀土涨的更猛的是:钨!如果错过了稀土:
北方稀土 1000亿到2000亿的爆发!(7月17日发研究报告)
建议重点关注一下,
有色:钨!的爆发思考!(8月底持续关注)因为钨!今年已创下了3年新高,而且还在加速!
一、钨价为何大爆发?核心驱动因子:本轮钨价上涨,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供给侧收紧、需求侧爆发、政策强化及市场情绪共同作用的“完美风暴”。
1、供给刚性收缩(核心矛盾)
政策主动收紧:中国2025年首批钨矿开采指标仅5.8万吨,同比缩减6.45%,江西等主产区配额削减超8%。这直接源于国家对战略矿产的管控决心。
环保压制产量:国内矿山开工率因环保督察持续不足35%,周产量减少200吨,现货库存降至15天以下。
出口管制加码:中国对仲钨酸铵等25种钨制品实施“一单一证”出口管制,3月管制物项出口量骤降至,加剧海外紧张。
2、需求新兴崛起(爆发性引擎)
军工需求激增:全球军备竞赛升级,2025年中国军工钨制品订单同比激增42%,部分企业订单排期至2026年1。钨是穿甲弹等核心材料,俄乌冲突消耗巨大,美国“黄金穹顶”反导计划需9000吨钨,远超全球年产量。
光伏钨丝渗透率跃升:光伏钨丝渗透率从2024年20%跃升至2025年60%,每GW光伏组件耗钨8吨,全球年需求超4500吨1。
厦门钨业 等龙头深度绑定隆基等客户。
其他新兴领域:
固态电池(钨酸锂正极材料需求同比增300%)、
AI PCB微钻(
中钨高新 金洲公司净利润同比+105%)等提供额外增量。
3、库存与成本支撑
库存极低:产业链库存处于历史低位。贸易商因价格高位不敢囤货,社会库存规模很小。
成本支撑强化:国内钨精矿平均含税成本约10.26万元/吨,但受品位下降、环保投入等影响,未来成本仍有提升空间。
二、未来能否持续?持续性与逻辑验证结论:钨价中枢长期上移趋势明确,短期因涨幅过大可能存在波动,但供需紧平衡格局难以迅速逆转。
1、供给端:刚性延续
国内新增产能有限:大型新矿山(如朱溪、大湖塘)从建设到投产周期长达5-10年,短期内难有产量贡献。
海外增量有限且成本高:哈萨克斯坦巴库塔矿等重要项目投产多次推迟,且海外矿山开采成本普遍高于中国。全球钨矿生产成本曲线显示,中国矿山在成本上具备优势。
政策不会放松:战略矿产定位与环保要求下,开采总量控制和出口管制将成为常态。
2、需求端:韧性十足
军工需求具持续性: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未见缓和迹象,各国军备投入预计将持续。
光伏钨丝替代空间仍大:当前渗透率快速提升,未来有望突破80%,需求年增18%-25%。
需求弹性支撑:钨下游需求相对稳定,年增长率约1.2%,不同于其他炒作因素较多的金属,价格波动幅度相对有限。
3、价格传导机制
尽管下游合金企业面临成本压力,甚至出现“价格倒挂”9,但头部企业已通过涨价逐步传导(如
章源钨业 5月上调刀片价格10-15%)。拥有一体化产业链的企业(如中钨、厦钨)可通过内部调节平衡利润。
以下是钨价核心驱动逻辑的总结表:
三、供需缺口、中国优势与成本分析1、当前供需与未来缺口
当前紧缺:2025年供需缺口预计约4600吨。
未来展望:预计未来三年供需紧平衡持续。有分析预计到2028年,全球钨的供需缺口可能从2024年的1.83万吨扩张至1.91万吨。
2、中国的绝对优势
资源与产量:中国钨储量占全球52%,产量占全球83%(2024年数据),拥有从采矿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成本优势:中国钨精矿含税平均成本约10.26万元/吨2。国外许多传统钨矿因品位下降面临高成本挑战1,缺乏成本竞争力。
3、国内外成本对比
国内成本:约10.26万元/吨(含税)。
国外成本:普遍高于中国。全球生产成本曲线显示,中国矿山位于成本曲线低位。
四、历史对比与本次持续性1、历史最高价
2011年历史高点:APT24万元/吨,钨精矿16万元/吨。
本次价格:目前已远超2011年历史高点(APT超36万元/吨,钨精矿超25万元/标吨)。
2、本次能否超越?为何不同?
本质不同:2011年上涨受金融危机后复苏及一定的炒作影响。本次上涨核心是“战略价值重估”+“实质性供需缺口”,驱动因素更扎实、更持久。
未来持续性:看好价格中枢维持高位。除非全球出现严重经济衰退导致需求锐减,在现有政策和需求趋势下,钨的“战争金属”和“高端制造血液”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其价值重估是长期的。
五、钨 vs 稀土:优势、空间与龙头对比六、核心受益公司:总结:本轮钨价暴涨是 “供应刚性收缩” 与 “新兴需求爆发” 激烈碰撞的结果,并得到了 “政策强化” 和 “资本情绪” 的加持。
其背后的核心逻辑在于:钨,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金属,其“工业牙齿”的属性正与“高端制造”、“新能源革命”和“国家安全”的时代主题深度绑定,其价值正在被市场重新评估和发现。
而当下核心重点就是看,谁更有持续性和爆发性,从以上的几家公司,整体研究报告之后,你认为谁更有弹性呢?因为时间有限没有办法展开了,整体的核心还是看估值,要明白,第一个思考就是谁自有矿山越大,就更有吸引力!
以上只是个人交易复盘总结思考,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一切要结合盘面而动,文章内容属于个人思考与记录,作为记录本人对市场的理解,仅作个人分享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据此买卖,盈亏自负!
(挖掘与整理资料不易,您的:点赞+转发+留言,是我们努力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