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芯博创(sz300548)$长芯博创 (前身为博
创科技 ,2025年7月更名)与
阿里巴巴 的合作源于供应链深度绑定与技术协同,核心体现在
数据中心高速互联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的深度解析:
一、合作基础:资本纽带与技术互补
1. 资本关联与产业协同
阿里巴巴通过关联基金海南云锋基金(由马云、虞锋发起)参与长芯盛(长芯博创子公司)的早期投资。2021年12月,海南云锋基金以10%持股成为长芯盛B轮融资的重要股东。尽管2025年8月部分退出(持股降至0.99%),但这一资本布局为后续业务合作奠定基础,形成「投资-供应链」闭环。长芯盛母公司
长飞光纤 (持股41.45%)是博创科技的控股股东,进一步强化了阿里与长芯博创的产业链协同。
2. 技术适配与市场需求
长芯盛的核心产品包括有源光缆(AOC)、有源电缆(AEC)、MPO(多光纤推拉式连接器)等,这些产品直接服务于数据中心高带宽、低延迟的传输需求。例如,其800G AEC系列产品支持400G/800G传输速率,已通过Meta、
微软 等国际巨头认证,并与Marvell合作优化性能。而阿里巴巴在
云计算、AI算力领域的扩张(如阿里云数据中心建设)对高速互联器件需求激增,双方技术适配性极强。
二、合作内容:全链条产品供应与技术渗透
1. 核心产品深度供应
- 直接供应:博创科技是阿里巴巴MPO和DAC(高速铜缆)的核心供应商,为阿里数据中心提供高密度光连接解决方案。例如,长芯盛的MPO产品在字节跳动招标中占比50%,在阿里国内客户中的份额持续提升。
- 并购整合:博创科技通过收购长芯盛60.45%股权,将其AOC、AEC等产品纳入阿里供应链。长芯盛的AEC产品已批量出货至阿里,2025年预计贡献超24亿元收入,净利润约2.4亿元。
- 技术落地:博创科技基于硅光子技术的400G-DR4硅光模块已量产出货,800G硅光模块和CPO(共封装光学)产品正在开发中,这些技术可能直接应用于阿里云的算力集群。
2. 市场覆盖与业绩驱动
长芯盛的客户矩阵包括华为、腾讯、谷歌、微软等国内外头部企业,2024年净利润达2.4亿元,2025年业务增长强劲。其AEC产品在阿里数据中心的应用,不仅支撑阿里云的算力扩展,还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例如,CPO技术可使数据中心互联成本降低30%-50%,预计2025年相关产品将贡献0.8亿-1.2亿元增量利润。
三、战略意义:产业链闭环与竞争力提升
1. 对长芯博创的影响
长芯盛的业绩增长直接推动长芯博创财务表现:2024年其MPO业务单月利润突破3000万元,预计2025年净利润可达3.2亿-4亿元(含CPO技术催化)。叠加博创科技自身主业恢复,2025年合计净利润预计超4亿元,形成「半导体+光通信」双轮驱动。
2. 对阿里巴巴的价值
长芯盛的产品为阿里云提供了稳定的基础设施支持,尤其是在AI算力需求爆发的背景下。例如,阿里云的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依赖高带宽、低延迟的AEC连接,而长芯盛的产品与
英伟达 软件生态兼容,开发者无需重写代码即可迁移至国产芯片,这对阿里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体系至关重要。
3. 行业趋势与政策红利
中国半导体自主可控政策推动本土企业合作,长芯博创的技术突破(如硅光子、CPO)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同时,全球数据中心向400G/800G升级的趋势(渗透率不足30%)为双方合作提供长期增长空间。
四、风险与挑战
1. 技术迭代压力
光通信领域技术更新快(如LPO降功耗技术),若长芯博创未能持续跟进,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流失风险。
2. 客户集中度风险
长芯盛对头部客户依赖较高(如阿里、字节跳动),若单一客户需求波动,可能影响业绩稳定性。
3. 竞争格局
国内光模块厂商如
中际旭创 、
新易盛 等也在加速技术布局,长芯博创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优势。
五、总结
长芯博创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是典型的「资本+技术+供应链」三位一体模式:阿里通过投资绑定核心供应商,长芯博创以技术优势切入阿里算力基建,双方共同构建「国产替代+全球化」的竞争力。这一合作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战略选择。未来,随着CPO等新技术落地,双方在AI算力、
云计算领域的协同有望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