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复盘下上周的行情。过去的一周,红周一;随后题材连续调整三个交易日,周五只拉大票,小票强度弱。所以过去的一周除了周一,其他几个交易日大家应该都会感觉到跑赢大盘都难。
周一的持仓还是上周关注的
金发科技 和
英维克 为主,上周末期和本周一表现都不错。周二开始转弱,陆续取关。本周新开仓的方向主要是回避高位试错低位为主,整体小赚小亏。题材连续调整,高切低,低位也走不好。尤其是周四的普跌有点无厘头,高低位通杀,周五在
英伟达 H20芯片停产的消息刺激下,芯片方向拉了一批新面孔权重。市场题材这块经过大半周的分歧后,本周预期会逐步的走顺。
指数层面,大票带动上证走的有点快,全A依然是健康的趋势形态。周末看到一个对牛市的划分,专业的机构人整理的比我好,我分享下:
第一阶段,熊市阶段政策利好助推指数暴力启动,对应的就是924那一波。
第二阶段,政策支持,流动性开始活跃,股市趋势转好,新兴行业率先走强。对应就是现阶段,炒的都是这两年的活跃题材。
第三阶段,指数突破重要点位引起社会关注,社会资金开始入场,低位绩优方向开启估值修复(上周中线推荐布局大消费就是这种机会)。
第四阶段,随着指数越老越高,社会热度越来越强,市场迎来泡沫期。
现在是第二阶段末期,我说牛市刚进行到半场就这个意思。机构会在第三阶段结束后陆续离场,所以牛市见顶会有很多提前出现的信号。第四阶段不一定会有,慢牛和疯牛就在于有没有制造大的泡沫,泡沫越大后期越是一地鸡毛。这点需要监管层手动干预,靠市场自身运行肯定是泡沫吹得老大。
结合PB的分位数水平,市场的换手率综合起来看,目前还是稳定推进期,行情并无结构性风险。对于市场换手率,去年国庆前后市场换手率达到了4%以上,接近4.5%;15年牛市也是这个数,这方面数据上周已经分享过一次了。本周两市市值总额超过100万亿元,周五市场成交金额是2.57万亿元,换手率在2.5%左右,距离过热还有很大的距离。
大方向看明白了,短线才好做,看大做小,看长做短。长线心里有数,短线才能拿得住。很多人已经吓得不知道离开几次了,整天看空的人总有一天会蒙对,市场也不会只涨不跌,心里有个数就行:这个阶段的下跌都是倒车接人,25年看不到结构性风险,能够回避短期大波动最好,回避不了很快也会很快出坑。
近期题材主要是围绕科技方向来做,AI、芯片、
机器人 轮番表现,有想象力的题材基本都是科技类的,目前百日新高板块状态如下:
芯片、机器人、算力、通信、
人工智能。清一色科技类,新高的个股越多说明板块越是突破的走势,围绕上面几个板块选股。也不强求谁最强,市场还是轮动为主,比如周五芯片大涨,周末发酵,短线可以稍微等一下别上头,这种大板块刚启动,还怕后面没分歧的机会吗。市场的量能足够支撑市场多线运行,上面列举的几个板块下周都可以继续参与。
近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要做大票,市值大、成交金额大,其实一个多月前就提醒大家了。
盛世以肥为美,这个标的表达两层意思:第一,这里是牛市,是难得的盛世;第二,要做大票。
确定了这里是牛市,是增量,要做大票,百日新高这个数据再告诉你该去哪个板块,选股,还难吗?自从进入牛市之后,我开始单独统计市场的涨跌家数。大家平时用的涨跌家数是全市场5000多支股的总数,这个数据牛市不好用,或者说不需要看那么多。
我只统计两市成交金额前100的个股每天的涨跌家数,50家上涨就是冰点了,这比市场整体冰点的数据强多了。周五市场上涨家数大多数时间都在2000家左右,尾盘才开始翘头,而成交金额前100的个股全天都维持在90多家上涨,其中成交前50的个股周五全部上涨。
炒股就是炒概率,通过对数据的汇总,总结市场规律,找到大概率的方向去参与,对错交给市场。
市场规律就是道,顺应市场规律办事就是悟道。大方向给了,板块也有了,选股侧重于哪个方向也清晰了,剩下的市场给的容错率就很高了。从那篇文章之后,我的选股基本都是大容量票,近期越来越高,日均成交低于50亿的已经很少看了。这种现象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是常态,美股和港股都是如此,在A股短线大家还是惯性的选高度。二者不冲突,成交金额前排+相对涨幅靠前的都可以短线参与,选趋势向上的逢分歧低吸,这个模式不会被淘汰,无论是若干年后放开涨跌幅和T+0,又或者去参与国际市场,这个模式都通用。
具体到个股,评论区经常有朋友问对错,好多人还是喜欢追着买,这种买点我是很不适应的,我每天都会分享一些我看好的股或者是我关注的。所有的标的都是低吸,顶多是右侧确认走强追小涨。绝不追大涨和涨停。百日新高的几个板块观察的具体个股明早发到留言区。另外除了热门的板块之外,有基本面加持的低位低估值板块的机会也陆续给大家分享,重点围绕反内卷利好的周期(包括新能源)、消费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