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炒股——反人性和反身性

25-08-23 15:38 120次浏览
驭风少年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说得非常对,“炒股炒的是人性”是金融投资领域的一句至理名言。它深刻地揭示了在股市中,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技术分析或信息差,而是投资者能否克服自身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

股票市场是群体心理的放大器。股价的短期波动由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买卖行为共同决定,而每个人的行为又深受其情绪(贪婪与恐惧)和认知偏差(过度自信、从众心理等)的影响。能够认识并克服这些人性弱点的人,才能成为市场上的少数赢家。
1. 贪婪 (Greed) - “还要更多,永不满足”
表现:在上涨时忘乎所以,不断调高预期,无视风险,希望赚尽最后一个铜板,不舍得止盈。
2021年的白马股/基金热潮
当时“茅指数”概念火热,各种“核心资产”股和明星基金(如张坤的易方达蓝筹)被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多新手投资者在赚钱效应的刺激下(贪婪),纷纷在高位涌入,甚至借钱、用生活费加仓,坚信“好公司会一直涨”、“跟着明星基金经理稳赚”。
之后市场风格切换,这些股票和基金出现大幅回撤,很多投资者不仅回吐了所有利润,本金也亏损严重(深套30%-50%的大有人在)。贪婪让他们忘记了“树不会长到天上去”的基本规律。
2. 恐惧 (Fear) - “快跑,危险来了!”
表现:在市场下跌时惊慌失措,不计成本地抛售资产,无法理性判断公司的实际价值,害怕损失会无限扩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或2022年熊市
市场因恐慌性消息(雷曼兄弟破产、疫情反复、地缘冲突等)出现连续暴跌。股价往往会在短期内跌穿其内在价值。很多投资者被巨大的恐惧支配,在底部区域“割肉”离场,只是为了“停止亏损”带来的心理痛苦。
然而,市场终会回归理性。那些在恐惧中卖出的人,完美地错过了后续的反弹和复苏。例如,在2008年底或2022年底极度恐惧中敢于买入的人,后来都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回报。恐惧让他们成了“低卖”的受害者。
3. 过度自信和确认偏误
赚了一两次钱后就认为自己掌握了市场的“圣杯”,只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略相反的危险信号。
某个投资者偶然提前买中了“妖股”
投资者A通过运气在某个题材股(例如之前的元宇宙、AI概念)启动前买入,随后该股连续涨停,他迅速获得了巨额利润。他开始极度自信,认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盘感无敌。他四处寻找看好该股继续上涨的言论(确认偏误),对公司发出的风险提示公告和过高的估值视而不见。
当题材炒作退潮,股价以比上涨时更快的速度暴跌。投资者A不仅利润回吐,甚至可能因为过度自信而在高位加仓导致巨额亏损。他把运气错当成了能力。
4. 从众心理 (Herd Mentality) - “大家都买,肯定没错”
缺乏独立判断,看到别人都在买(市场火热)就跟着买,看到别人都在卖(市场冷清)就跟着卖。本质上是为了寻求一种“即使错了也不是我一个人错”的安全感。
任何一次市场泡沫的顶峰和崩盘的谷底
泡沫顶峰(贪婪+从众):市场最狂热的时候,公交车、咖啡馆、菜市场所有人都在讨论股票,开户数激增。新股民在周围人赚钱的刺激下,害怕错过,盲目入市接盘。
市场谷底(恐惧+从众):市场最萧条的时候,无人再谈论股票,新闻全是坏消息。投资者在悲观氛围的感染下,觉得经济要完了,纷纷离场,无人敢买。
从众行为导致了“追涨杀跌”,这是散户亏损最主要的根源之一。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就是对从众心理最直接的反抗。
5. 处置效应 - “截断利润,让亏损奔跑”
投资者倾向于过早地卖出盈利的股票,而过久地持有亏损的股票。这是一种典型的“趋利避害”心理。
投资者同时持有股票A和B
股票A赚了20%,投资者很快感到不安,害怕利润消失,于是选择卖出“落袋为安”。股票B亏了20%,他舍不得“割肉”,总幻想它能涨回成本价,于是继续持有,甚至不断补仓以求摊薄成本(可能补仓在下降通道中,导致亏损扩大)。
结果往往是,卖出的盈利股票A之后继续大涨,而持有的亏损股票B则继续深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即及时止损错误的投资,而拿住并让正确的投资带来更大收益。这与人性完全相悖。
“炒股炒的是人性”意味着:市场是反人性的:成功的投资策略往往要求你做出与大众本能相反的行为(别人恐惧我贪婪)。
对手是你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市场,也不是其他投资者,而是藏在你内心深处的贪婪、恐惧和偏见。
修行在于内心:学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是“术”,而克服人性弱点、保持纪律和理性则是“道”。最终的高手,都是在心态和心性上远超常人的。
因此,很多投资者会说,炒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修炼”的过程,需要持续地反思、学和控制情绪。认识市场,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
源于术,超过术。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