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消费电子新契机:华为+苹果+Meta等新技术引爆市场!

25-08-21 18:18 3199次浏览
只做热点的道士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今日市场整体处于较大幅度的调整中,不过消费电子 板块表现亮眼!科森KJ已拿下五连板,在权重股持续下杀的拖累下,该板块仍维持着不错的向上走势。此外,接下来消费电子领域将迎来各类新机发布与新技术突破,行业热度有望进一步攀升。

后续事件驱动:

1.10月-11月,Mate 80旗舰机发布,主要看点是他的芯片突破!

2.9月10日,苹果 发布会的iPhone 17正式发布。

3.9月17日Meta Connect大会,Meta计划将即将发布的Hypernova智能眼镜售价定为800美元,较早期预期的1000美元,大幅下调定价以刺激市场需求。

4.Rokid glass眼镜也到发布的时间窗口,大概9-10月!

一、消费电子炒作规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周期?这主要源于消费电子行业自身的运行节奏:



需求驱动:许多消费者会选择在秋季新品发布后、国庆黄金周或者双十一期间更换手机、耳机等电子产品。

供给推动:苹果、华为等头部厂商通常选择在秋季发布年度旗舰机型(如iPhone系列、华为Mate系列),这需要产业链提前数月进行备货和生产,从而带动上游零部件、代工、封装测试等一系列企业的业绩预期。

政策与展会助力:“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能直接刺激消费;行业展会则密集展示新技术,提升市场关注度。

当下是八月底,马上进入到九月秋季消电各种发布会催化的阶段!而A股消费电子板块确实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炒作规律,9月-11月 秋季冲刺,苹果、华为等巨头秋季新品发布会、国庆黄金周消费、双十一备货!

二、消费电子终端景气度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日臻成熟,电子产品的形态也在悄然发生着渐进式的转变。诸多品类的智能终端于随身、生活、出行等多元化场景中持续推陈出新。



1、智能手机

Q2出货同比增速放缓至1%,GPT-5正式发布,关注秋季新机AI创新

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处于存量调整期,2014年后行业集中度提升;2024年出货量经历两年下滑后重回增长。以iPhone4为起点,技术不断迭代创新,智能手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处于存量调整期。2014年后行业集中度提升,目前主要玩家包括苹果、三星、小米、OPPO、vivo、华为、荣耀、传音等。据IDC,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 6.4%至12.4亿部,Top5品牌分别为苹果、三星、小米、传音和OPPO,份额分别为18.7%、18.0%、13.6%、8.6%和8.5%。

2、可穿戴设备

Meta、小米、雷鸟发布AI/AR眼镜新品,持续关注智能眼镜、耳机、运动相机等新形态终端创新。

广义的可穿戴设备主要涵盖耳戴设备、智能手表、手环、XR以及衣物类等其他品类。其中TWS、智能手表是主要品类,同时衍生出智能眼镜等新形态终端。



智能眼镜方面,AI眼镜进入百镜大战,25Q2 AI眼镜出货87万同比 222%,预计25全年销量同比 135%至550万台。据wellsenn XR,2025年Q2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87万台,同比增长达222%,Q2销量增长主要来自于Ray Ban Meta智能眼镜的增长,销量72万台,去年同期为25万台,Q2雷鸟、小米、逸文等AI眼镜也贡献一定增量,此外,从6月份开始,全志V821方案等低价AI拍摄眼镜开始出货销售,贡献了5万台销量。

维持2025年AI智能眼镜销量550万副预测,预计全年Meta 实现400万、小米30万销量,华强北白牌AI眼镜预计全年能达到30万-50万台销量,下半年Meta、阿里、Rokid、三星、理想以及其他品牌AI眼镜新品陆续上市和交付,以及音频眼镜逐步上线AI大模型,全年AI智能眼镜有望超550万预期。



3.PC/平板:

后疫情时代,2022-2023年PC需求逐步回落,2024年恢复增长略增1%至2.6亿台。随着疫情带来的短期需求释放,叠加全球通胀高企等因素,2022-2023年PC/平板需求回落,据IDC,2023年全球PC/平板出货量同比-13.9%/-20.5%至2.595/1.285亿台,2024年全球PC出货量同比略增1%至2.627亿台。



三、产业链重点受益环节

消费电子产业链包括上游芯片、光学、显示、结构及功能件、充电/连接、射频/天线、电池、PCB、声学/马达/微传动、被动元件等零部件,中游整机组装,下游品牌商,以及相关设备厂商。消费电子的景气度往往会在整个产业链环节上进行传导,经过我们研究筛选出以下核心环节进行思考。

1.结构及功能件:

关注iPhone新机材质及格局变化,以及3D打印/液态金属/MIM/碳纤维等在铰链的应用趋势!

关注AI iPhone及折叠iPhone潜在结构件材质及设计和供应商格局变化,以及人形机器人 、AI端侧产业化趋势下消费电子厂商的卡位和竞争优势。金属件方面,建议关注iPhone17外观及材质设计改变和供应商格局变化,同时折叠iPhone处于NPI阶段,铰链、玻璃为增量方向,其中铰链关注3D打印、液态金属、MIM和碳纤维等技术变化,其中3D打印、液态为创新方向,已在安卓折叠机开始应用,苹果也在预研阶段,另外还可关注3D打印在后年iPhone中框的潜在应用;功能件方面,终端AI化驱动iPhone新机散热升级,关注VC散热板今明年设计方案和供应商格局变化;此外,关注人形机器人、AI眼镜为代表的AI端侧新品的产业化趋势下消费电子厂商的卡位和竞争优势。

2.光学



光学仍为苹果、安卓手机创新主体。苹果:预计25H2 iPhone 17新机有望迎来超广角及潜望光学创新,未来几年苹果光学仍有玻塑混合、可变光圈、潜望新方案等诸多看点。安卓:安卓端高端化应用有望驱动手机光学硬件升级,呈现AI赋能光学影像(光谱相机、深度相机、AI去模糊化、高速拍摄等)、拍照效果专业化升级(如G P方案、眩光优化、AI 光圈、HDR提升等)、视频拍摄专业化演进(如视频防抖、稳态提升、广角升级等)、小型化模组(如主摄小型化、潜望小型化)等技术演进方向。

3.面板:

Q2初上涨,7月总体平稳。


据WitsView,与电视面板的波动相比,显示器面板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价格走势相对平缓,并在季末迎来了上涨。Q2总体平稳,进入Q3后的面板需求也开始出现放缓迹象,仅有少部分尺寸规格在供应上仍小有缺口。在此同时,因为电视面板价格开始下滑,也连带影响到面板价格的趋势,观察7月份整体面板价格走势,目前预估无论是Open Cell面板或是面板模组,都进入全面持平的态势。

四、重点相关公司


1.××××:

苹果关系修复与新订单突破:公司恢复苹果供应链资格,获得 2026 年智能家居 IP 摄像头(年出货量目标数千万台)和新款 AirPods 的 NPI 资格,成为独家组装供应商。AirPods 健康管理功能升级预计推动 2026 年出货量达 6500 万 - 6800 万台,公司作为主力供应商将直接受益。

VR/AR 与 AI 硬件高弹性:代工 Meta Quest 系列占比超 70%,2025 年 AI 硬件收入或达 200 亿元。苹果 Vision Pro 光学模组订单落地,叠加 Meta 即将发布的 AI+AR 眼镜 Nazare,AR 硬件市场或迎爆发。

2.××××:

1、在智能眼镜(未搭载近眼显示)产品上,公司的光学零组件可用于配套搭配的摄像头和传感模块。除此之外,公司在显示元件(反射光波导、衍射光波导等)、投影元件(光机)及其他可用于AR眼镜的光学零组件均有技术研发布局。
2、公司为苹果vision Pro供应光学零组件产品。
3、公司滤光片出货量业内第一,约占全球21%。
4、公司AR-HUD已在国内高端汽车上实现量产首发,成为全球率先达到批量供应企业之一
5、公司是国内光学光电子产业领跑者,围绕大客户的需求与核心材料供应商的协同,拥有华为。oppo、小米等知名品牌客户。

3.××××:

苹果供应链深度绑定:公司在 iPhone 17 Pro 系列精密结构件订单中占据超 70% 份额,产能利用率达 95% 以上,且为苹果 AR/VR 设备提供散热模组。随着苹果秋季发布会临近,供应链备货周期启动,业绩确定性较强。

折叠屏与液冷散热双重增长极:折叠屏铰链业务爆发,华为 Mate X6、荣耀 Magic V4 的铰链订单交付量环比暴增 150%
液冷散热领域为 AMD、英伟达 提供散热模组,液冷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187%,英伟达 GB300 液冷系统订单落地。

产能与技术:华南、华东基地产能利用率超 95%,且在精密加工、材料工艺(如镁合金、钛合金)上具备领先优势,客户覆盖苹果、华为、特斯拉 等头部企业。

4.××××:

是国内CMOS图像传感器(CIS)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全球前三的CIS供应商。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核心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前三的CMOS图像传感器(CIS)供应商,手机CIS业务占比近六成,基本盘稳固;同时车用CIS全球第二,多元化布局。
2.技术在全局快门、小尺寸低功耗(适配AI眼镜等新兴硬件)357、Nyxel夜视技术、LCOS(用于AR/VR)357等领域领先。
3.智能手机升级:高端化(如64MP产品)10、多摄像头持续渗透。汽车智能化:单车摄像头数量提升,与英伟达等巨头合作。AIoT与新兴硬件:AR/VR、AI眼镜(眼球追踪、SLAM功能)357、安防机器视觉等需求爆发。
横跨手机、汽车、安防等多领域,技术协同复用(如将手机技术用于汽车,或将汽车技术用于安防),具备“1+1>2”的效应;是苹果、华为等巨头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

以上只是个人交易复盘总结思考,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一切要结合盘面而动,文章内容属于个人思考与记录,作为记录本人对市场的理解,仅作个人分享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据此买卖,盈亏自负!
(挖掘与整理资料不易,您的:点赞+转发+留言,是我们努力的动力,谢谢!)
打开淘股吧APP
34
评论(10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只做热点的道士

25-08-22 16:19

0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发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指出,国家对稀土开采(含稀土矿产品等)和对通过开采、进口以及加工其他矿物所得的各类稀土矿产品(含独居石精矿)的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国家稀土资源储量和种类差异、稀土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市场需求等因素,研究拟定年度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总量控制指标),报国务院批准。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总量控制指标,综合考虑稀土生产企业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环保安全水平等因素,细化分解总量控制指标,下达稀土开采企业和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以下统称稀土生产企业),并通报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稀土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在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从事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稀土生产企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确定。除依据前款确定的企业外,其他组织、个人不得从事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稀土生产企业对本企业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负责
只做热点的道士

25-08-22 16:19

0
三部委:稀土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稀土产品流向记录制度
只做热点的道士

25-08-22 16:19

0
三部委:稀土生产企业违反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 核减下一年度总量控制指标
只做热点的道士

25-08-22 16:19

0
强生物(300406.SZ)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为狼疮抗凝物检测试剂盒(凝固法),注册证编号为京械注准20252400780,注册类别为Ⅱ类,有效期至2030年8月17日。该试剂盒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浆中的狼疮抗凝物(LA)。此注册证的取得丰富了公司产品类别,增强核心竞争力,对未来发展有正面影响,但对近期生产经营和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只做热点的道士

25-08-22 16:18

0
新诺威(300765.SZ)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巨石生物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关于SYS6036注射液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SYS6036注射液是一款肿瘤免疫治疗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按照治疗用生物制品3.3类申报,预计将适用于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多种肿瘤。
只做热点的道士

25-08-22 16:18

0
中关村(000931.SZ)公告称,公司下属公司山东华素制药有限公司的“琥珀酸美托洛尔原料药”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技术审评,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该原料药的获准上市为公司在研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胶囊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只做热点的道士

25-08-22 16:18

0
金钼股份(601958.SH)公告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9.59亿元,同比增长5.55%;归母净利润13.82亿元,同比下降8.27%。上半年,主要产品产量超额完成计划,其中钼精矿产量完成年计划的52%,同比增长0.11%;钼铁产量完成年计划的54.3%,同比增长12%,创历史同期新高。
只做热点的道士

25-08-22 16:18

0
浙商证券(601878.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07亿元,同比下降23.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9亿元,同比增长46.49%。
只做热点的道士

25-08-22 16:18

0
东芯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截至目前,上海砺算正在持续进行产品优化提升,正进行客户送样工作以及量产准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只做热点的道士

25-08-22 16:18

0
早稻是我国全年粮食收获的第二季,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4%。今年,早稻生产克服局部洪涝和台风影响,实现单产、总产双增,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创历史新高。今年,我国早稻生产的一大亮点是单产提升。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早稻主产区蹲点包片指导,促进集中育秧、机插机抛、侧深施肥、增密增穗等单产提升关键措施落实。再加上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良好,总体有利于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单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