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股市深似海,路途漫漫亦灿灿。
初入股市者基本上都是从学具体的术或称为模式着手,认为这就是一门技术活,学好就能用,比如学开车,按技术流程走完后,就基本能开车上路了。
然而现实却一直打脸,像拽藤蔓一样,越拽越长,越拽越多,有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真正的交易中,甚至无法与拽藤蔓相比较,藤蔓至少还有一条藤在手,考验地只是你能拽多久的耐心和体力问题。交易的感受完全不同,手中找不到抓手,或者以为是个宝,结果发现却是自伤的利器,不但无用,反而让自己越走越迷糊,在亏损的怪圈里面无法脱困。
比如学技术形态,多年前看到一位所谓的高手是典型的图形派,他讲无须学xI与个股图形无关的其它任何信息,像基本面、产业逻辑、题材环境等都不重要,一切均可通过图形做好交易。
因为他的这一句话,让我在技术形态上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在形态上找规律,实战的结果让自己惨不忍睹,稳定亏损是一种常态。
后来又从万老师那知道了交易的四要素和二阶段理论,感觉迷茫的路途变得清晰了,成为一笔合格交易的最小单位组合也需要二要素,如果四要素全部符合,交易的成功率更高。
这一学又是经年,每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与艰辛,看到与知道,知道与做到之间都相隔了万里之遥。
后面又接触到了主力行为,一切股价的变动都是资金流动性造成的,而背后的推手就是市场中的主力资金,他们的运作自成一套,造势、吸筹、洗筹、拉升和派发都有一些针对对手的成熟有效的手法,利用反人性原理,引导场外资金进来为他推升或给他接盘。
我曾在不久前讲过不同的交易选手有不同的交易风格和擅长领域,有的是等风来;有的是在风正劲时,各守一段,各专其长。大多数的散户选手最好的选择是在风起后,在主力吸筹后的主升过程中跟随,在主力出货信号出现时止盈离场。
纵然做到以上这些,充其量也只是技术派的高手,已经实属不易,但还不是交易的尽头。此时我们可以向上追溯,主力资金造这个,拉那个,凭地是什么。他们是市场中的重要角色,但不是主宰,事出必然有因,他们的行为同样要符合逻辑。
站在顶端看交易市场,刺激股价出现重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催化剂、预期差和边际变化
交易催化剂主要是指对交易者的交易或资产造成重大影响的新闻或经济事件。这些事件通常会使你的目标价格发生剧烈变化,而且往往会以高于该目标对象正常波动的速度发生变化。
交易催化剂包括政策变化、企业股权变动、产品价格涨价或新产品发售等,都可以视为事件驱动。比如四月份的化工产品涨价带来的业绩增长预期,出现了
中毅达 、
红墙股份 这类的大牛股。又比如当下的雅下水电站,属于国家级政策下的产物,相关个股暴涨。
预期差
“预期”就是我们对一个还没有得出最终结论事物的事先预判,个人的预判是个人得出的“预期”,大多数人形成的相对统一预判就形成了大众的“预期”。
“预期差”就是我们的“预期”跟实际产生的最终结果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可能是实际结果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这就形成了“超预期”,只有存在“预期差”才能推动股票的上涨,没有这个“预期差”的存在股票就失去了上涨的动力。
在交易中对预期差的应对策略:
1、超预期--积极买入; 2、符合预期--观望为主; 3、不及预期--不参与或及时卖出
举例说明:一个学生考试,如果次次得分都在95分以上,我们对他的正常预期就是后面的成绩也是在95分以上;一旦出现他有一次只考了70分,这就是不及预期;相反,他后面的二次考试得了满分,算是超预期。
边际变化
它是指公司经营上的拐点。过程比较缓慢,但当拐点一旦确立,就会出现方向上的转变,也难以回头和扭转。比如某家公司为了市场份额和技术领先,在早期大量投入,经营利润是负数。但当市场份额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形成了优势状态,无须再大量投资,企业就开始进入盈利阶段,
亚马逊 、
京东 方等都是这类的代表。
曾有已经有所成就的交易者分享时讲到交易者要具备的一个能力是判断一个热点或题材的级别,因为级别不同,会导致题材的强度与持续性不同,其中机会的多少与盈利预期自然与之息息相关。
交易催化或事件驱动确实可以自然地进行等级分类
1、政策驱动
如果源头来自于官方,它又可以细分为国家级政策或区域性政策,比如
雄安新区、海南自由贸易区分别就是国家级和地方级政策。
而行业性政策对某行业的影响往往比较大,对于题材挖掘者来说,这是比较好的政策挖掘机会,需要经常性的关注国务院发改委、卫计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等各个核心部委的信息,以及各行各业的网站。
外围风向或地缘政策动向,比如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美国支持的产业风向及经济动向,美元指数,就业数据,战争等。比如今年五月初,因外围的一场战事导致A股的
军工题材大涨,其中走出了准十连板的
成飞集成 以及多支大涨的军工个股。
2、市场主线
市场主线不是挖掘出来的,而是靠市场合力共识打造起来的。这需要对市场有很强的敏感度和综合性的预判能力,感受、理解和跟随市场选出来的主线。另外,还要学会挖掘主线内的分支和炒作地图,因为在每一轮主线的炒作当中,都会诞生无数的支线,而且各个分支是此起彼伏的,一个接连一个,不是一起出现一起崩,而是串联起来了,市场挖掘一个搞一个,搞完这个搞那个,赚钱效应炸裂。像这样的分支挖掘,可以有很多,因为在已经正确判断了主线的基础可以不断的沿着主线的思路,不断的发散。
比如去年的
低空经济和今年的泛金融题材,前后出现了四波行情,相关个股轮流上场,都是基于主力对题材的判断,进而不停地在其中分批挖掘机会。
3、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看似突然,好像没有强逻辑,容易出现一日或二日游的情况。但认真总结与审视,其中仍有非常多的好机会。
这需要交易者有强大的判断能力和扎实的逻辑基础。一是对题材内个股的股性、地位和纯正度都了如指掌;二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先判断其可持续性和广度、宽度,再做出迅速反应,直接选出最纯正和最被资金看好的标的;三是灵活运用好实战技术,利用图形、快速异动和分时盘口等直接切中最强的机会。
以2023年9月中旬的一则关于二岸融合的题材,属于盘后的突发事件,次日(2023/09/13)竞价结束时,与此催化密切相关的个股均开一字板,比如
海峡创新 ,如果有思路、有耐心等待开门缝的那一刻跟进去,次日可以收获约16%的溢价。
对于这类的交易,重点在于反应迅速,思路清晰,选股正确,执行坚决,快进快出。
4、行业上升
其中涨价是行业景气上升的最强表现,另外,新品成为爆款、订单超预期放大等都是行业景气的标志。
涨价的炒作重点在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节点是年报和一季度报的预期,因为原材料的涨价,导致相关企业的业绩预计远超预期。
最典型的就是2024年4月炒作的
正丹股份 ,炒作周期约一个半月。
而更“奇葩”的当属
光线传媒 ,仅凭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不断超预期,其上市股票也同样走出天际线。
作为创业板的个股,一波涨幅达到了惊人的430%,即单波上涨四倍有余。
5、公告刺激
它不仅包括企业本身发出的重大经营方面的公告,也包括某行业或某领域的未来重要会议或活动。因为它会影响业内相关企业的走向或经营变化,导致有可能出现超预期的变化。
从交易把握的角度,资产注入类或收购类的重大公告会引起资金对核心个股的”疯狂“炒作,当下最强的经典案例是
上纬新材 ,因为智元
机器人 收购控制权,上纬新材连续拉升十个一字板
有人认为都是埋伏资金在里面吃独食,涨几个板都和我们无关。这说明你根本不了解交易运作规律和主力行为,虽然此类机会出现频率不高,但一旦出现,跟随吃到认知和能力内的收益率是超大概率事件。
交易催化无时不在,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在起作用
近期在泛金融题材之后,交易再次进入快速轮动状态,没有主线,没有热点,连板高度受限,以情绪为锚的交易者感觉无所适从,盘中明明有许多票一直涨,且涨得很好,就是找不到可以让自己参与交易的逻辑或盘感。
从泛泛的表面进行总结,说法是市场风格发生了变化,现在进入到以容量趋势为主要炒作方向,进入到了自己的不熟悉领域。
这样的总结并没有到位,为什么市场要发生风格的转换,是好玩吗?肯定不是,一定事出有因。
以此票为例,截止2025/07/25日,在不到二周内涨幅超过36%
但在实盘的过程中,即使偶尔出现涨停或大阳线,也不明就理,且后面感觉并没有连板那样的强势上涨状态,另外,对于物流的第一印象是冷门票,与当下的前三轮动题材没有关系。因此多数情况下会视而不见,或只一眼就认定不是自己的关注机会。
这是因为你的认知如此,造成在它身上找不到可以进行重点关注和交易的强逻辑,但当你知道并能熟练运用消息催化,知道了反内卷后,你会改变原来的认知,提高对它的关注级别,甚至当它在途中出现短线机会时能果断参与。
自去年至今,”反内卷“已经从企业自发行为升级国家战略核心,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词。在产能过剩、低价无序竞争日益侵蚀行业健康的大背景下,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引导行业从恶性价格战中抽身,转向高质量发展。
反内卷落实到具体的方向上,从最初的汽车产业链,到关注度很高的光伏,以及跟随的钢铁、建材、碳酸锂、快递物流等,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宗商品价格,多晶硅、碳酸锂、螺纹钢等产品价格都出现明显上涨。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A股“反内卷”主题行情爆火,钢铁、光伏、建材等板块全面爆发。
钢铁行业的代表是
柳钢股份 ,光伏则是前期的
亚玛顿 等,在物流快递行业内,被资金优先重点关注的就是
申通快递 。
煤化工同样是反内卷的重点方向之一,因此,当的资本市场的代表
神火股份 在近期出现连续大阳时,就不再感觉莫名其妙,不知所措。而是重点关注,并在第一时间上车,同样能收获不错的收益。
有人说,这种大票的单笔收益率太低了,不值得操作。这是典型的眼高手低的表现,一个月稳定盈利10%,持续一年下来,复利可达三倍。每年赚三倍的人有几个?
每天都在忙碌,却连月度平均盈利10%都不能保证,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当然重点在于交易的认知相当匮乏,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交易策略,其中之一就是仓位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组合值最优法。
如果做情绪小票,你的单笔仓位可能在二至三成仓,但当处理大容量票的机会时,因为它与众不同的盈亏比,仓位完全可以放大一倍,即达到4-6成仓位,看似单笔的收益率不足10%,其实际收获已经达到平时套利的上限。
同样是煤炭行业的反内卷行动,我们还能观察到
潞安环能 的异动与机会
单笔收益率可达12%+,如果再配以比以往较大的仓位,折算后的收益率超过 20%,且相当稳健,这样的结果难道不香吗?
想不到就看不到,看不到就做不到,原因之一就是对消息催化的不重视,过度依赖技术或盘面的具化信号,以及常规的题材与周期的套路。
另一个容易造成认知偏差的是
创新药,从题材的启动和情绪的发酵等环节,创新药基本不具备一个热点题材的应有走势,并没有持续、强烈的板块效应。但是,结果我们发现有几支创新药相关的个股走势相当亮眼。
自2025/06/03起至今,这一波对创新药的炒作涨幅超过四倍,几乎可与中毅达进行比较。回到自己身上,事后看到的大牛股,我们做到过几次,有多少收益?
只专注于盘面和相关技术,会造成交易时的短视行为,基本上都按照套利的思维,吃一口就跑路。结果往往与这类的大牛股不相关,做到了也是拿不住。
改变的前提要对消息催化有一个全面深度的理解。
中国创新药来自于政策或行业的催化不断传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政策全链条支持,激发创新药发展活力,创新药不纳入集采,保护创新药的合理利润空间。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支持创新药的相关规定。
2、从追随到引领,中国创新约全球崛起。今年上半年的总金额已经超越去年全年,创历史同期新高。
3、创新药企业盈利拐点显现。去年创新药行业首度实现行业盈利,加速形成”正盈利--强开发“的良性循环商业模式。
4、创新药相关股票的估值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为企业良好的业绩表现能够强有力地消化股价上涨带来的估值泡沫,板块的估值安全边际仍然较高。
昂利康 后期的低位补涨是
康辰药业 ,还是受益于创新药源源不断地利好消息催化。现在回想,昂利康在创新药的地位相当于泛金融的
恒宝股份 。
如果你第一时间掌握了这些信息,并能理解与判断后续的影响与变化,你一定会重视创新药个股的异动与机会,不但可以及时参与其中,还能做久,收获更大的收益。
一切都在动态地变化,我们要提高应变能力,需要具有更强更深的向上研究与分析能力,有助于以更高的视角或维度看待交易市场,对于机会的方向性判断与把握也会更加精准。
在消息驱动中,受到外围变化和地缘政策影响最大的当属稀土板块,进入到国家级的反制措施之一。在交易市场中表现最为活跃的是
北方稀土 。
如果只是技术到位,可以做到一至二次的套利;
如果对消息催化的理解到位,判断在资金本市场的反应强度与持续性,再结合较强的盘面解读与技术能力,可以在这一支流通市值过千亿的大票上面收获超过30% 的利润。
以上不论哪个方向与个股,都是因为有强大的消息催化作为支撑和推动上涨的动力。只是这类票多数都是容量票,特别是与反内卷密切相关的几个主要方向,光伏、锂电、钢铁和煤炭等,比较纯正的个股都是容量票,而容量票的上涨特点主要是走趋势。
所以,当下市场风格的转换正是因为此类的催化所致,而非主力资金所主导,他们也是顺应市场做出的积极调整与应对。
所谓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二方面:
一是个人的综合能力较为单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其三等,当盘面风向转向不熟悉的领域时,就无能为力了;
二是交易系统中认知维度的局限性,只侧重于术与个股的逻辑,而忽视对全局的动态跟踪与机会判断,导致鼠目寸光,在交易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后知后觉或者不知不觉,要么,总是落后一拍或二拍,吃到的只是蝇头小利,没有在第一时间卡准上车时点;要么,因为理解不够,经验不足,造成全面”错过“,只能空仓看着万匹羊飞奔而过。
最后,我们再回顾一下交易的几个主要层面:
技术+ 逻辑+ 情绪 + 风格
而最后的风格不仅仅是趋势与连板或创业板间的普通切换,而是基于不同的催化引导资金炒作方向的重新选择,而催化影响最大的方向群体的具体情况,让资金采取最合乎逻辑的交易方法进行做局。
当我们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可以从不知不觉或后知后觉逐渐做到与主力几乎同步上车,让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这或许才是我们力求打造的全面、立体和稳定的交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