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你真的了解弱转强吗

25-07-11 13:00 24082次浏览
新航道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弱转强和模式一样,也是股市交易圈中的热词(高频词)之一,应该位列前茅。只要炒过股的人都知道弱转强,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从弱的状态转向强的状态。

学会弱转强的交易思路与方法,可以在交易市场中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现实中,又有几人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好弱转强,只有少数中的少数。更多的人经常因为相信或依赖弱转强而被主力诱多套住,反复亏损,防不胜防。
虽然天天或经常听到、看到弱转强这个字眼,自己能不能准确有深度地解释什么是弱转强?答案是未必。
即使让你讲一下分时的弱转强,你大概率都讲不清楚。分时弱转强也有多种实盘中的变化形态:
弱转强,
弱转更弱再转强,
弱转强再转弱再转强,
强转弱再转强,
..........
你知道了这些形态上的百变千化,也不一定能帮助你理解和用好弱转强,所以,此篇就是进一步地探究弱转强,而不再停留在浅层面的了解与“知道”。

弱转强从来不是一种战法,更不是一种模式,而是需要立体维度理解的预期差,有了预期差才能引导资金流动,让参与者有利可图,弱转强是一个综合的局。

1、弱:
弱的定义基于次日的预期,只要次日是被核按的预期,那么当天的状态就是弱。这看似比较拗口,需要多理解几遍。什么是核按,核按就是深水开盘(约-5%或以下),开盘后继续走弱,甚至奔向跌停。
在盘面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
断板:无论什么形式的断板,哪怕差一分钱涨停都是断板。天地板,尾盘跳水,一字跌停,地天板未能封住涨停等等。只要收盘没有封死涨停都是断板。断板次日的正常预期就是低开走弱或者核按钮。

烂板:板上反复地开合,当日爆天量,封单极不稳定。

尾盘板:封板时间临近收盘,一般在最后半小时之内,并伴随巨量。这种板同样可以定义为弱板,次日核按的预期。

尾盘砸单:尾盘出现巨量砸单,开缺口,有大资金抢跑。这种也定义为弱,弱就意味着第二天核按。

2、转强:
转强就是预期的背离,我们说弱的预期是核按。如果次日不核按,那么就算是转强。转强的定义为次日开盘后转强,开盘不是深水开(-5%以下)就是超预期,比如次日竞价开在-2%以内的,基本确认强势,如果能快速拉红,这基本上就是弱转强的确认标志。
红盘高开:开盘即是上车点。开盘就可以确定为弱转强,如果高开不多(5%以内),则集合竞价结束可以挂单。如果高开太多,可以等分时的回落再买。弱转强买点的成本越低越好,主要吃当天的利润。不轻易打板,打板当天没有溢价,另外封不住容易导致亏损。
-5%到零轴开盘:集合竞价不做操作。开盘马上拉到红盘区即为买点,注意重点是开盘马上拉红。一般定义于开盘5分钟之内,时间越靠后面越不是买点,应该主动放弃。
竞价抢筹:9:20分还在深水区,然后竞价慢慢拉伸,截止9:25分竞价结束,价格拉到水平面附近(±2%之间)。这种情况集合竞价可以直接挂买单。背后的逻辑是9:20分之后集合竞价不能撤单,买单都是真实的挂单,定义为进攻形态。
涨停后反复开合,尾盘被砸开,正常的预期是次日大低开,而实盘中次日红开1.52%,这就是转强的信号,明显的超预期 。

一般情况下,一支股票放量代表分歧,缩量代表一致。如果从买卖逻辑上来说,说的是买卖双方的行为,买卖双方集体看好,筹码惜售,视为一致,那体现在技术面量价关系上,就是缩量加速的走势,反之,就是分歧。
当一个概念板块成为了主线之后总会经历分歧和一致相互转换的过程,分歧的时候就是弱,一致的时候就是强。比如有时候板块前排一致加速,后排掉队的情况,这就叫板块分歧;
而一致的情况则相反,就是前排加速走强,后排跟随晋级上涨。
个股在分歧点尝试转强,第一次分歧点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二、第三次呢?显然概率依次递减。第一次分歧点的时候,主线仍在强势状态,就算是分歧,也有可能让个股弱转强成功。
弱转强的本质代表情绪拐点,分歧转一致的时间窗口,情绪周期的延续,如果不能代表情绪周期的延续就只能定义为套利。
弱转强的前提:主线+连板+龙头,离开这个前提都不是标准的弱转强。跟风也会经常出现这种弱转强反包,不过跟风保持套利思维,控制好仓位,有利润就走。

弱的定义基于第二天核按钮的预期,
弱的标准是断板,烂板,尾盘上板,尾盘开口放量,
转强的底层逻辑是反核,预期背离。

如果个股在一致点的时候断板,次日主线要分歧,并且竞价发现核心标的都开得不高,再次确定分歧,你手上的个股即昨天掉队的个股今天要弱转强成功,基本上就是小概率事件了。
弱转强,买点是买在“转”上,而不是“强”上。
“转”的特点是,价格领先,但情绪还没追赶。买完之后,让情绪追赶价格,当日缩量弱转强,次日强上强。
一个二板放量烂板的票,符合“弱”的选股标识,第二天,竞价大高开,价格符合“转”的特征。
分为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A:它所在板块没发酵,只有它独立起来,当晚也没有相关板块的消息刺激,但逻辑上预判,这个板块有一定升温预期。这时候的高开,在价格上处于“转”,但情绪上还属于“弱”,果断杀进,让价格引导情绪,当价格弱转强成功后,价格处于“强”,情绪会迅速升温由“弱”向“强”追赶,而次日情绪追赶到位,往往就是一字板晋级,后手根本无买点,先手可以躺赢几个板。
B:二板放量回封或上板后,板块发酵,出现不少首板助攻。日内完成情绪发酵。次日大高开,实际上情绪已经在“强”,而价格没开到一字,已经弱于情绪。这种强就是假强真弱。你以为的买到弱转强,实际上是强转弱的拐点。所以,冲下板,板上就被兑现了,次日再提大面。
C:二板烂板放量时,个股表现为“弱”,但是板块表现强,资金发动其他首板上攻,因为板块情绪的反推,他二板放量后回封上板,属于被动型上板。这种往往是套利资金,踏空后所为,目的是借助它的身位优势,做回封引导弱转强。次日借情绪出货。这种情况,是可以做的。但买点要前置,实际上,放量分歧的时候就是弱,因为当天板块情绪日内发酵,它的“转”实际是体现在分时级别上,也就是砸开再回封的半路或回封板上。因为它是被动的筹码,次日情绪的“强”点,就是套利资金出货的节点。跟随出掉即可。如果教条的看日线筹码,在二进三的时候去接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总结:
1、买点在“转”不在“强”,核心是价格领先情绪。
2、盘后消息面利好刺激后,次日开盘情绪已充分追赶,价格高未必强。
3、盘中被动反推上板,价格落后情绪,次日高开是套利,假强真弱。
核心:选时在情绪点燃前介入,。选股是寻找有点燃预期的标的。
预期差的核心就在于:强价格、低情绪。

分时级别的弱转强,一定是要结合主线的分歧转一致来综合判断的,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交易信号。

低位弱转强只做同题材同身位的第一只弱转强,第二只直接放弃。原因是第二只的弱转强上板,当天无法盘中定义和判别它的弱转强是它本身的弱转强,还是被第一只弱转强成功后被带起的表面形式的弱转强。也就是所谓的跟风。

高位的弱转强,最好就是题材分歧之后有转一致的预期的时间窗口,最好是低位有强势的一字助攻的时候。那么高位龙头的弱转强,基本上成功率比较高,特别是大主线龙头的前两次分歧转一致。

成功率较高的几种弱转强场景
1. 指数环境经历过冰点恐慌回暖,有强烈的企稳反弹预期的时点
2. 主线题材内的经历过分歧,有转一致的强烈预期,如果叠加后排卡前排更佳,如果前一天出现分时的明显弱转强的承接信号,第二天在主线强烈转一致的预期之下,再去卡同身位前排,更佳
3. 龙头前期阶段的烂板、断板,次日低位有强势的一字板助攻
4. 题材分歧日,题材内有标的出现分时弱转强,主动性大买盘往上顶,并且整个题材内分歧的个股同时跟着拉升。那么这个分时弱转强上板,便是引领资金回流主线的功臣,这个板非常有价值,次日的弱转强也比较容易成功。

一种特殊弱转强的解析

弱转强发生的形态和场景非常多,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在这里进行仔细地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让我们拨开云雾,主力们的反人性花招,可以被我们轻松识破和反向驾驭。
这种情况是在上涨过程中,涨停板的次日大低开,或低开后继续向下快速杀跌,这是一种反常态的做法,主力好不容易建好仓,控好盘,花成本拉涨停,按预期或惯性,次日应该是乘势上涨,吸引市场资金进来接盘,然后主力可以随时出货,实现低买高卖的控盘模式。实盘却背道而弛,直接低开走弱,甚至在早盘一度触及跌停。
出现异常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如果有主力已经在场内,它已经不言而喻的态度是不希望场外资金介入此票,表现在盘面上就是次日不拉高,而是低开低走,降低场外资金跟风的兴趣。
此时马上会引出一个新的疑惑:既然主力不希望有人跟进来,那为什么又要拉涨停呢?
难道是出于公益心,让场内的散户都赚钱吗?
显然不是。
涨停之后不拉高,低开低走主要出现二个位置。
一是底部位置,另一个是反弹位置;

反弹位置

假设主力在底部建仓二个亿,拉高后市值做到了四个亿,如站在散户的思维进行思考,应该在顶部直接把四个亿的筹码一次性出掉,利润可以达到最大化。但现实中,这是理想化的想法,不可能实现。
一支部队作战讲究战术配合,谁负责进攻,谁负责防守,谁负责殿后,都是有明确计划和分工的。主力资金也是如此,在顶部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进来承接,只能变现一部分,且变现的过程中股价会马上掉头向下,买盘开始稀缺,成交逐渐萎缩,此时主力手中剩下的筹码如何处理?如果不管它,这一波动作的结果很有可能白干,甚至还会亏损。
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要引入援军战法这个术语了或称为龙回头战法。
逻辑很简单,大部队要撤退,需要有人殿后,掩护大部队撤退,这部分垫付资金就必须再发起一波进攻,让股价反弹,反弹的目的是配合底仓出货,这部分垫付资金就是战场上的炮灰,我们经常看到的拉萨天团出现在龙虎榜上,其实这就是殿后资金,可以吸引许多做弱转强的技术半吊子选手进来接盘。
假如主力用五千万作为殿后资金去拉升(板),反弹当天卖出一个亿的筹码,它的目的就达到了。为了顾全大局,总要有人牺牲,拉升的资金哪怕次日被埋,只要救出来的筹码够多,它的边拉边买就体现了价值和意义。
下面举几个实例

1、国盛金控

我们先看日内分时,早盘低开跳水后回升,在零轴下半区的中位进行横盘,后突破箱体向上翻红,并快速涨停。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日内分时弱转强,如果只看分时变化,早盘呈现地是先弱后有承接,再有突破,许多有一定基础和经验的技术派选手会快速捕捉到盘中的这些动态变化,然后在突破向上时半路上车。
阅者可以自问一下,自己会不会做这笔交易?
结果是次日竞价低开-6.22%,开盘后二分钟内跌停。半路上车的选手基本上没有吃到利润,如果在次日早盘稍有一丝犹豫,就已经在跌停板上了。再一纠结,没有排板出货,次日又是跌停开,原本可以不亏的交易变成了大亏。
而如果真正地读懂了盘面,这个交易本不应该发生。
2024/12/13日内的低位拉升并涨停,就是主力用殿后资金做出来的出货板,在拉升过程中以及在板上,采用托单和对敲的方式边拉边出。次日大低开是主力直接在竞价时将尾盘甩出来,导致大低开,已经盈利,这个成本或损失早已在获利中计提出来了。
针对此票,其中的一个细节是它是大容量票,流通市值超过二百亿,能一口气拉升三个板就是它的极限位,到了能量枯竭的状态了,后面就是主力的出货手法了。

2、金龙汽车

仍然先单看分时,还是典型的弱转强,依据弱转强的条件,在翻红后上车没有毛病,对于技术型选手,次日低开可视为模式内的小概率事件,至少可以不亏。
但只因为结果还不是很糟,就放弃对事物的进一步探索,显然没有格局,也成不了大事,会长期徘徊或苟且于技术圈里的时盈时亏状态。
从更高的认知维度看现象,识本质,这一日的弱转强是主力的拉板出货窗口,次日大低开是已经既定的剧本。
换一个视角,这是一个强势票在一波大涨后的反抽动作,先是回落到二十日均线附近,凭借超强的人气,有资金进来做反抽,而反抽的高度上限就是三板,二板主升,三板出货,次日甩货。

3、润都股份

提到这个票,能勾起的第一印象是有一位贵州的花某某博主在2025/04/03打板上车,他就是依据弱转强的技术认知,早盘虽然低开,但拉升快速,符合短时间,全成交的一些技术特征。然后结果不理想,次日跌停,全天不开板,又是跌停开盘。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地是,他成功地出在了4/8日早盘撬板后的那个尖顶上面,自己感觉很庆幸,众多粉丝大赞其杀伐果断,知行合一。
如果没有做好交易,大家都知道要溯源,然而源头之后或还有源头,认知到什么程度,决定了后续改善的是否彻底。
仍以这位博主为例,在六月份有盈有亏,但在月底的一个板块龙身上又发生了类似的交易,且是全仓操作,吃了近二个板的大面,造成前功尽弃,全月大亏,后面不得不为扭亏而继续努力。
回到此票身上,25/04/03的低开急涨停,还是主力的出货行为,比前二个案例更有欺骗性,因为它是在七分钟内快速涨停,而不是在下午才上板,给人的感觉非常强劲。
涨得猛,跌得狠,次日连出货的机会不给,直接焊死在跌停板上,主力已经获利丰 厚,尾货可以不计成本了,核按钮再现。
有人认为是机会,有人认为是风险,关键在于如何解读盘面上的信号。
同样的形态,同样的日内走势,不同的人解读千差万别,结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客观预判和跟随主力的行为。
向左走,可以主动避险;向右走,只能饮恨吃面。

底部位置

低买高卖是所有交易资金的共同属性,如果你想做到低买高卖,有人就得高买低卖,和你形成筹码互换,你才能赚钱。当股价跌到一定程度,大家都不会轻易割肉,不轻易割肉,就会导致大家都在拼消耗的情况,敌不动,我不动。
搞到最后股价就成了僵尸,缺乏流通性,那这个时候主力想低买也买不到他需要的筹码,所以,主力就得换个思路,用特别的手法。先拉涨一点高度,让里面的散户多多少少都有几个点的浮盈,然后主力在大家都在期待可能继续新高的时候,来个反向杀跌,盘面上大阴线的视觉冲击效果会让你感觉不安,熬死你,震慌你,吓唬你。吓就是破位下跌,熬是长时间深水区横盘,震就是反复震荡,上窜下跌。冲高回落,360当,当当不一样,总有一当适合你。
最终就是要么你下车,要么车不开,要么车翻了,要么就是走走停停。
主力的这些套路屡试不爽,让很多人忍受不了,直接下车,交出手中的筹码。
在底部的时候,不管主力采用什么手段,主力的目的就是让块内其它资金割肉或保本出逃,但散户不管这些,你敢拉涨停,我就敢追,那么,有什么办法实现场内资金割肉呢?
又能让场外资金不敢追进来?
这就是拉升(板)之后不冲高,不制造赚钱效应。场外资金就没有追高的欲望了,也不符合他们的逻辑或技术性买点要求。而场内资金在频繁的解套和被套之间来回切换,大多数人都会绝望地离开。只要你一走,股价马上就启动,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底部K线在第一次拉伸放量之后可能走的比较弱,但是反复几次后,主力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前期拉伸不冲高,是是因为筹码没有达标,后期收集到了足够的筹码,就顺势拉升冲高了。
本质就是没有筹码的时候,我不希望其它资金来接或搭顺风车,当有了筹码后,主力又希望其它资金进来一起承接,形成合力。
K线形态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代表和唯一的主力意图,股价在不同的位置,用法不一样,主力的目的自然不一样。

1、引力传媒

涨停的次日没有溢价,低开-4.3%,开盘后直线跌停,虽然没有封死,又起来了,但一直在深水区震荡,在23/12/07日不论是半路还是打板进的,基本上都处于浮亏状态,特别是在竞价低开后的急跌,对于持筹者在实盘时的感受相当强烈。
模拟一下,如果你是持筹者,你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相当紧张或恐慌,做出的动作是马上排单出货,那么,认知上有提升的空间,当然前提是要掌握正确的认知,理解到主力的真正意图。

2、益民集团

在一波上涨结束后,大幅回落并企稳,当首次出现了底部的涨停后,次日早盘没有高开,也没有弱转强,平开后急速下跌,一度触及跌停,然后在深水区长时间徘徊,这不是主力的出货行为,而是筹码还没有达到控盘的程度采取的恶意洗盘手法。
同样的日内分时,在不同的位置,其目的和走势截然不同。

3、中百集团

第二板是反包板,也是上涨的初期,理论上没有达到资金获利出货的目标,而24/12/05低开低走,早盘一度接近跌停,如果你扛住了,盘中冲板后大幅回落。
如果你认为分时形态仍然有一定的承接力度,格局到了收盘,24/12/06继续低开低走,半小时后进入深水区,试问你有多大的认知和理解力可以坚持到这个时点。
且盘中基本上没有任何像样的突破异动行为。
然而你一旦终于让出手上的筹码,或空仓者放弃了继续关注,24/12/09日高开秒板,后面开启了五个一字板的强势行情。
但后面的大涨已经和你无缘。

以上也只是讲到了弱转强的一小部分,不同的环境、题材、节点,弱转强均有机也有危。
下面留二个思考题
1、
问题: 为什么第一个能够地天板成功,且次日有溢价,而第二个虽然当日成功上板,但后面A杀?

2、

问题:
为什么前者地天成功,后者冲红后失败?
打开淘股吧APP
110
评论(31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新航道

25-07-16 13:11

17
以前曾经多次抱怨,在技术形态等方面花了太长的时间,走了太长的弯路[淘股吧]
用时四年多,重点只研究了技术图形,怪自己太过固执,犯了坚持自力更生的毛病
以在现在的理解,感觉还是挺幸运的
所谓的“弯路”反而是捷径
股市里本没有捷径,弯路即捷径
系统没有搭建完整,运转没有经过长期的测试和优化
无论从哪个角度下手,都无济于事
通过盘面解读主力行为应是最适合小散们学xi或选择的路径
有些人把炒股搞成了学术,用周期、冰点等进行分门别类地进行标识
冰点或节点也还有分出个二冰点或三冰点,都是人才啊
本是出于归纳规律或经验,但用到极致反而成了束缚自己和求学者的枷锁
如同MBA课堂上的老师,把某些商业活动搞成模型,用一些看似复杂的公式进行运算
从求真务实走向了形而上学
在主帖中,在直播间,在课堂上,各种理论和大词,反复跳跃
试想一下
如果我是主力,准备炒一个故事或题材,选中了一支票
在做局的过程中还要想一想,这是什么理论模型,这是什么点吗?
根本不需要,都是多因素综合考虑后的瞬间应激行为
该进就进,该拉就拉,该退就退
当用主力思维来看盘面,包括形态时
发觉形态越来越有意义了
无须那么多人为设置的框架与套路,像读心术一样,只一眼,就能看懂主力
不需要知道这是几节点或几冰点
不需要看情绪先锋和什么温度计
是弃还是跟
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选择
重点或难点就是要控制住来自主观意念上的扰动
新航道

25-07-11 22:29

13
我写此帖,不管怎么写成,肯定远不止半小时
过程中还要有思考和斟酌
况且单凭其中这些案例,设身处地地进行推演,自己能不能找出来这些案例,需要多少时间,或许根本做不到
甚至一个都找不出来
怎么可能完成这个帖子
如果用心向他求,至少沉浸式地进入角色,理解写帖的过程和要表达的本意,吸收到自己欠缺的部分
寥寥几分钟看完
就急忙过来评价
完全不似一个真正求取真经的交易者的做法
态度和行为都远不及格
当然,或许是我太较真了
本来不用花钱,只是路边摊上的东西,随便看看,赞也连得点
那就随便看看吧
新航道

25-07-16 13:34

12
对自己的选择以及当下的状态越来越有信心
具有广泛的应变能力和持续性
因此从来不会对什么量化一直有所谓的忌惮
不论耍什么花招,在临门一脚终要现出原形
看透盘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不见异思迁,不好高骛远,不入旁门左道
见多还能回归主线
深思助已修正完善
时候到了
千招均化为一式
新航道

25-07-18 17:56

10
今天总体走势良好,银行没乱砸,波动率自然就小了很多,没有拖指数后腿。[淘股吧]
上午爆量到接近两万亿成交,多数是权重的贡献,指数在这个位置放这么大的量,淡化了银行的影响,其中权重非金融的贡献不低,只下午缩量了,收盘1.59万亿 (包含北交)。
市场只要带了量,增了量,指数的波动就有很强的参考性,本周前几个交易日,银行只要一砸盘裹挟指数往下,题材马上受到影响,要么预计拉板的板不了,要么板了的被砸开,情绪还是容易受到影响。
权重淡化了银行,指数走势先行,题材迟早会跟上
今天纯题材布局的可能收益不算太大,因为今天是权重风格,从节奏的思路看,权重先,题材后,这没任何毛病,没有权重,市场量不够,题材也容易卷。
新航道

25-07-14 22:07

9
近阶段以来,盘前重点关注票基本上不超过三支[淘股吧]
关注的多少和个人的交易系统优化程度有关
以前我也是关注了很多,总感觉可能有机会,不想放过任何机会
事后回看,即使没有做到,但经常在其中确实有涨涨停或涨得好的票,但抓不住是常态
这其实还处于加法阶段,背后的逻辑是认知还没有达到更纯粹的深度或高度
造成西瓜和芝麻一把搂,其中或还有大量的无效关注目标,如果交易了,容易出现无效交易或亏损情况
而总结原因时,也会因关注的杂乱,失去了辨别力,在螺丝壳里进行修正或找原因

现在增加了盘中动态关注方向
在盘前无法精准地锁定某支票,但也不会多,同样不会超过三支
有方向性,看盘中哪个能在最后环节符合交易条件
今天就有一个这样的动态目标

在学xi和精进过程中,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既要有宽度,又要有深度,可谓求全责备
但在实盘中又要放下贪念,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精心且专注地做好一单或二单即可
我一直保存了一张复利图表,每月净盈利10%,一年复利下来,翻三倍
每月净盈利20%,一年复利,可翻九倍
所以,基础打得足够扎实,认知提升到足够的高度,就能心态平和地处理好取舍关
所取的基本上也是认知内最稳定的,或者胜率与盈亏比的组合值最好的交易模式
放弃树叶,只取“核心”
我的选股和交易系统近期也随着这样的思路不断地提高审美标准,主动地放弃一些曾经认为是机会的“机会”
化繁为简,需要以心生律才能有效且持续
如果以律制心,强行规定只关注几个,不符合逻辑,认知上因为达不到,心里面不会自然,结果并不会改善
新航道

25-07-13 17:16

9
截止7/11,七月份至今的行情中可识别的“机会”有 57 次[淘股吧]
不包括恒宝股份在内
这些机会也是最值得研究和深入思考、总结和巩固的方向
其中
人气核心票约20次+
连板票  18 次
容量票  10次
创业板    7次
充分体现了做主升、做核心、卡节点等最根本的交易逻辑
反复巩固,内化于心,行之自然
新航道

25-07-15 21:48

8
 认同红框内的观点[淘股吧]
每天都要做总结,每周至少一次全方位和深度的周复盘
不找理由,查漏补缺,完善认知和交易系统
新航道

25-07-20 15:00

7
周末分享
角度不同,没有对错;
勿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
不在自己心中强求他人,
学会控制情绪
一是为了尊重他人,
二是为了善待自己。

一念起,天涯咫尺,乘风来,
一念灭,咫尺天涯,随风去!
大龙丫丫

25-07-19 11:52

7
想不到给老师点名了,倍感荣幸,实在诚惶诚恐,过誉了,老师才是淘县的扫地僧,只是老师不为名利没在淘县曝光而已,我只是还在交易体系中苦苦挣扎,老师已经跳出体系讲到更多深层次的理解,这一份理解力颇有种大道至简感觉,很早之前就默默关注老师一直在学没有留言,收获良多,郑重给老师一声道谢,感恩!
新航道

25-07-13 17:18

7
市场从来不缺机会,不论是指数多少,处于什么阶段或环境
缺的是抓住机会的能力
发现、预判、跟随
一气呵成
让交易逐渐成为简单的事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