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你真的了解弱转强吗

25-07-11 13:00 24084次浏览
新航道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弱转强和模式一样,也是股市交易圈中的热词(高频词)之一,应该位列前茅。只要炒过股的人都知道弱转强,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从弱的状态转向强的状态。

学会弱转强的交易思路与方法,可以在交易市场中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现实中,又有几人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好弱转强,只有少数中的少数。更多的人经常因为相信或依赖弱转强而被主力诱多套住,反复亏损,防不胜防。
虽然天天或经常听到、看到弱转强这个字眼,自己能不能准确有深度地解释什么是弱转强?答案是未必。
即使让你讲一下分时的弱转强,你大概率都讲不清楚。分时弱转强也有多种实盘中的变化形态:
弱转强,
弱转更弱再转强,
弱转强再转弱再转强,
强转弱再转强,
..........
你知道了这些形态上的百变千化,也不一定能帮助你理解和用好弱转强,所以,此篇就是进一步地探究弱转强,而不再停留在浅层面的了解与“知道”。

弱转强从来不是一种战法,更不是一种模式,而是需要立体维度理解的预期差,有了预期差才能引导资金流动,让参与者有利可图,弱转强是一个综合的局。

1、弱:
弱的定义基于次日的预期,只要次日是被核按的预期,那么当天的状态就是弱。这看似比较拗口,需要多理解几遍。什么是核按,核按就是深水开盘(约-5%或以下),开盘后继续走弱,甚至奔向跌停。
在盘面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
断板:无论什么形式的断板,哪怕差一分钱涨停都是断板。天地板,尾盘跳水,一字跌停,地天板未能封住涨停等等。只要收盘没有封死涨停都是断板。断板次日的正常预期就是低开走弱或者核按钮。

烂板:板上反复地开合,当日爆天量,封单极不稳定。

尾盘板:封板时间临近收盘,一般在最后半小时之内,并伴随巨量。这种板同样可以定义为弱板,次日核按的预期。

尾盘砸单:尾盘出现巨量砸单,开缺口,有大资金抢跑。这种也定义为弱,弱就意味着第二天核按。

2、转强:
转强就是预期的背离,我们说弱的预期是核按。如果次日不核按,那么就算是转强。转强的定义为次日开盘后转强,开盘不是深水开(-5%以下)就是超预期,比如次日竞价开在-2%以内的,基本确认强势,如果能快速拉红,这基本上就是弱转强的确认标志。
红盘高开:开盘即是上车点。开盘就可以确定为弱转强,如果高开不多(5%以内),则集合竞价结束可以挂单。如果高开太多,可以等分时的回落再买。弱转强买点的成本越低越好,主要吃当天的利润。不轻易打板,打板当天没有溢价,另外封不住容易导致亏损。
-5%到零轴开盘:集合竞价不做操作。开盘马上拉到红盘区即为买点,注意重点是开盘马上拉红。一般定义于开盘5分钟之内,时间越靠后面越不是买点,应该主动放弃。
竞价抢筹:9:20分还在深水区,然后竞价慢慢拉伸,截止9:25分竞价结束,价格拉到水平面附近(±2%之间)。这种情况集合竞价可以直接挂买单。背后的逻辑是9:20分之后集合竞价不能撤单,买单都是真实的挂单,定义为进攻形态。
涨停后反复开合,尾盘被砸开,正常的预期是次日大低开,而实盘中次日红开1.52%,这就是转强的信号,明显的超预期 。

一般情况下,一支股票放量代表分歧,缩量代表一致。如果从买卖逻辑上来说,说的是买卖双方的行为,买卖双方集体看好,筹码惜售,视为一致,那体现在技术面量价关系上,就是缩量加速的走势,反之,就是分歧。
当一个概念板块成为了主线之后总会经历分歧和一致相互转换的过程,分歧的时候就是弱,一致的时候就是强。比如有时候板块前排一致加速,后排掉队的情况,这就叫板块分歧;
而一致的情况则相反,就是前排加速走强,后排跟随晋级上涨。
个股在分歧点尝试转强,第一次分歧点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二、第三次呢?显然概率依次递减。第一次分歧点的时候,主线仍在强势状态,就算是分歧,也有可能让个股弱转强成功。
弱转强的本质代表情绪拐点,分歧转一致的时间窗口,情绪周期的延续,如果不能代表情绪周期的延续就只能定义为套利。
弱转强的前提:主线+连板+龙头,离开这个前提都不是标准的弱转强。跟风也会经常出现这种弱转强反包,不过跟风保持套利思维,控制好仓位,有利润就走。

弱的定义基于第二天核按钮的预期,
弱的标准是断板,烂板,尾盘上板,尾盘开口放量,
转强的底层逻辑是反核,预期背离。

如果个股在一致点的时候断板,次日主线要分歧,并且竞价发现核心标的都开得不高,再次确定分歧,你手上的个股即昨天掉队的个股今天要弱转强成功,基本上就是小概率事件了。
弱转强,买点是买在“转”上,而不是“强”上。
“转”的特点是,价格领先,但情绪还没追赶。买完之后,让情绪追赶价格,当日缩量弱转强,次日强上强。
一个二板放量烂板的票,符合“弱”的选股标识,第二天,竞价大高开,价格符合“转”的特征。
分为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A:它所在板块没发酵,只有它独立起来,当晚也没有相关板块的消息刺激,但逻辑上预判,这个板块有一定升温预期。这时候的高开,在价格上处于“转”,但情绪上还属于“弱”,果断杀进,让价格引导情绪,当价格弱转强成功后,价格处于“强”,情绪会迅速升温由“弱”向“强”追赶,而次日情绪追赶到位,往往就是一字板晋级,后手根本无买点,先手可以躺赢几个板。
B:二板放量回封或上板后,板块发酵,出现不少首板助攻。日内完成情绪发酵。次日大高开,实际上情绪已经在“强”,而价格没开到一字,已经弱于情绪。这种强就是假强真弱。你以为的买到弱转强,实际上是强转弱的拐点。所以,冲下板,板上就被兑现了,次日再提大面。
C:二板烂板放量时,个股表现为“弱”,但是板块表现强,资金发动其他首板上攻,因为板块情绪的反推,他二板放量后回封上板,属于被动型上板。这种往往是套利资金,踏空后所为,目的是借助它的身位优势,做回封引导弱转强。次日借情绪出货。这种情况,是可以做的。但买点要前置,实际上,放量分歧的时候就是弱,因为当天板块情绪日内发酵,它的“转”实际是体现在分时级别上,也就是砸开再回封的半路或回封板上。因为它是被动的筹码,次日情绪的“强”点,就是套利资金出货的节点。跟随出掉即可。如果教条的看日线筹码,在二进三的时候去接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总结:
1、买点在“转”不在“强”,核心是价格领先情绪。
2、盘后消息面利好刺激后,次日开盘情绪已充分追赶,价格高未必强。
3、盘中被动反推上板,价格落后情绪,次日高开是套利,假强真弱。
核心:选时在情绪点燃前介入,。选股是寻找有点燃预期的标的。
预期差的核心就在于:强价格、低情绪。

分时级别的弱转强,一定是要结合主线的分歧转一致来综合判断的,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交易信号。

低位弱转强只做同题材同身位的第一只弱转强,第二只直接放弃。原因是第二只的弱转强上板,当天无法盘中定义和判别它的弱转强是它本身的弱转强,还是被第一只弱转强成功后被带起的表面形式的弱转强。也就是所谓的跟风。

高位的弱转强,最好就是题材分歧之后有转一致的预期的时间窗口,最好是低位有强势的一字助攻的时候。那么高位龙头的弱转强,基本上成功率比较高,特别是大主线龙头的前两次分歧转一致。

成功率较高的几种弱转强场景
1. 指数环境经历过冰点恐慌回暖,有强烈的企稳反弹预期的时点
2. 主线题材内的经历过分歧,有转一致的强烈预期,如果叠加后排卡前排更佳,如果前一天出现分时的明显弱转强的承接信号,第二天在主线强烈转一致的预期之下,再去卡同身位前排,更佳
3. 龙头前期阶段的烂板、断板,次日低位有强势的一字板助攻
4. 题材分歧日,题材内有标的出现分时弱转强,主动性大买盘往上顶,并且整个题材内分歧的个股同时跟着拉升。那么这个分时弱转强上板,便是引领资金回流主线的功臣,这个板非常有价值,次日的弱转强也比较容易成功。

一种特殊弱转强的解析

弱转强发生的形态和场景非常多,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在这里进行仔细地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让我们拨开云雾,主力们的反人性花招,可以被我们轻松识破和反向驾驭。
这种情况是在上涨过程中,涨停板的次日大低开,或低开后继续向下快速杀跌,这是一种反常态的做法,主力好不容易建好仓,控好盘,花成本拉涨停,按预期或惯性,次日应该是乘势上涨,吸引市场资金进来接盘,然后主力可以随时出货,实现低买高卖的控盘模式。实盘却背道而弛,直接低开走弱,甚至在早盘一度触及跌停。
出现异常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如果有主力已经在场内,它已经不言而喻的态度是不希望场外资金介入此票,表现在盘面上就是次日不拉高,而是低开低走,降低场外资金跟风的兴趣。
此时马上会引出一个新的疑惑:既然主力不希望有人跟进来,那为什么又要拉涨停呢?
难道是出于公益心,让场内的散户都赚钱吗?
显然不是。
涨停之后不拉高,低开低走主要出现二个位置。
一是底部位置,另一个是反弹位置;

反弹位置

假设主力在底部建仓二个亿,拉高后市值做到了四个亿,如站在散户的思维进行思考,应该在顶部直接把四个亿的筹码一次性出掉,利润可以达到最大化。但现实中,这是理想化的想法,不可能实现。
一支部队作战讲究战术配合,谁负责进攻,谁负责防守,谁负责殿后,都是有明确计划和分工的。主力资金也是如此,在顶部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进来承接,只能变现一部分,且变现的过程中股价会马上掉头向下,买盘开始稀缺,成交逐渐萎缩,此时主力手中剩下的筹码如何处理?如果不管它,这一波动作的结果很有可能白干,甚至还会亏损。
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要引入援军战法这个术语了或称为龙回头战法。
逻辑很简单,大部队要撤退,需要有人殿后,掩护大部队撤退,这部分垫付资金就必须再发起一波进攻,让股价反弹,反弹的目的是配合底仓出货,这部分垫付资金就是战场上的炮灰,我们经常看到的拉萨天团出现在龙虎榜上,其实这就是殿后资金,可以吸引许多做弱转强的技术半吊子选手进来接盘。
假如主力用五千万作为殿后资金去拉升(板),反弹当天卖出一个亿的筹码,它的目的就达到了。为了顾全大局,总要有人牺牲,拉升的资金哪怕次日被埋,只要救出来的筹码够多,它的边拉边买就体现了价值和意义。
下面举几个实例

1、国盛金控

我们先看日内分时,早盘低开跳水后回升,在零轴下半区的中位进行横盘,后突破箱体向上翻红,并快速涨停。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日内分时弱转强,如果只看分时变化,早盘呈现地是先弱后有承接,再有突破,许多有一定基础和经验的技术派选手会快速捕捉到盘中的这些动态变化,然后在突破向上时半路上车。
阅者可以自问一下,自己会不会做这笔交易?
结果是次日竞价低开-6.22%,开盘后二分钟内跌停。半路上车的选手基本上没有吃到利润,如果在次日早盘稍有一丝犹豫,就已经在跌停板上了。再一纠结,没有排板出货,次日又是跌停开,原本可以不亏的交易变成了大亏。
而如果真正地读懂了盘面,这个交易本不应该发生。
2024/12/13日内的低位拉升并涨停,就是主力用殿后资金做出来的出货板,在拉升过程中以及在板上,采用托单和对敲的方式边拉边出。次日大低开是主力直接在竞价时将尾盘甩出来,导致大低开,已经盈利,这个成本或损失早已在获利中计提出来了。
针对此票,其中的一个细节是它是大容量票,流通市值超过二百亿,能一口气拉升三个板就是它的极限位,到了能量枯竭的状态了,后面就是主力的出货手法了。

2、金龙汽车

仍然先单看分时,还是典型的弱转强,依据弱转强的条件,在翻红后上车没有毛病,对于技术型选手,次日低开可视为模式内的小概率事件,至少可以不亏。
但只因为结果还不是很糟,就放弃对事物的进一步探索,显然没有格局,也成不了大事,会长期徘徊或苟且于技术圈里的时盈时亏状态。
从更高的认知维度看现象,识本质,这一日的弱转强是主力的拉板出货窗口,次日大低开是已经既定的剧本。
换一个视角,这是一个强势票在一波大涨后的反抽动作,先是回落到二十日均线附近,凭借超强的人气,有资金进来做反抽,而反抽的高度上限就是三板,二板主升,三板出货,次日甩货。

3、润都股份

提到这个票,能勾起的第一印象是有一位贵州的花某某博主在2025/04/03打板上车,他就是依据弱转强的技术认知,早盘虽然低开,但拉升快速,符合短时间,全成交的一些技术特征。然后结果不理想,次日跌停,全天不开板,又是跌停开盘。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地是,他成功地出在了4/8日早盘撬板后的那个尖顶上面,自己感觉很庆幸,众多粉丝大赞其杀伐果断,知行合一。
如果没有做好交易,大家都知道要溯源,然而源头之后或还有源头,认知到什么程度,决定了后续改善的是否彻底。
仍以这位博主为例,在六月份有盈有亏,但在月底的一个板块龙身上又发生了类似的交易,且是全仓操作,吃了近二个板的大面,造成前功尽弃,全月大亏,后面不得不为扭亏而继续努力。
回到此票身上,25/04/03的低开急涨停,还是主力的出货行为,比前二个案例更有欺骗性,因为它是在七分钟内快速涨停,而不是在下午才上板,给人的感觉非常强劲。
涨得猛,跌得狠,次日连出货的机会不给,直接焊死在跌停板上,主力已经获利丰 厚,尾货可以不计成本了,核按钮再现。
有人认为是机会,有人认为是风险,关键在于如何解读盘面上的信号。
同样的形态,同样的日内走势,不同的人解读千差万别,结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客观预判和跟随主力的行为。
向左走,可以主动避险;向右走,只能饮恨吃面。

底部位置

低买高卖是所有交易资金的共同属性,如果你想做到低买高卖,有人就得高买低卖,和你形成筹码互换,你才能赚钱。当股价跌到一定程度,大家都不会轻易割肉,不轻易割肉,就会导致大家都在拼消耗的情况,敌不动,我不动。
搞到最后股价就成了僵尸,缺乏流通性,那这个时候主力想低买也买不到他需要的筹码,所以,主力就得换个思路,用特别的手法。先拉涨一点高度,让里面的散户多多少少都有几个点的浮盈,然后主力在大家都在期待可能继续新高的时候,来个反向杀跌,盘面上大阴线的视觉冲击效果会让你感觉不安,熬死你,震慌你,吓唬你。吓就是破位下跌,熬是长时间深水区横盘,震就是反复震荡,上窜下跌。冲高回落,360当,当当不一样,总有一当适合你。
最终就是要么你下车,要么车不开,要么车翻了,要么就是走走停停。
主力的这些套路屡试不爽,让很多人忍受不了,直接下车,交出手中的筹码。
在底部的时候,不管主力采用什么手段,主力的目的就是让块内其它资金割肉或保本出逃,但散户不管这些,你敢拉涨停,我就敢追,那么,有什么办法实现场内资金割肉呢?
又能让场外资金不敢追进来?
这就是拉升(板)之后不冲高,不制造赚钱效应。场外资金就没有追高的欲望了,也不符合他们的逻辑或技术性买点要求。而场内资金在频繁的解套和被套之间来回切换,大多数人都会绝望地离开。只要你一走,股价马上就启动,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底部K线在第一次拉伸放量之后可能走的比较弱,但是反复几次后,主力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前期拉伸不冲高,是是因为筹码没有达标,后期收集到了足够的筹码,就顺势拉升冲高了。
本质就是没有筹码的时候,我不希望其它资金来接或搭顺风车,当有了筹码后,主力又希望其它资金进来一起承接,形成合力。
K线形态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代表和唯一的主力意图,股价在不同的位置,用法不一样,主力的目的自然不一样。

1、引力传媒

涨停的次日没有溢价,低开-4.3%,开盘后直线跌停,虽然没有封死,又起来了,但一直在深水区震荡,在23/12/07日不论是半路还是打板进的,基本上都处于浮亏状态,特别是在竞价低开后的急跌,对于持筹者在实盘时的感受相当强烈。
模拟一下,如果你是持筹者,你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相当紧张或恐慌,做出的动作是马上排单出货,那么,认知上有提升的空间,当然前提是要掌握正确的认知,理解到主力的真正意图。

2、益民集团

在一波上涨结束后,大幅回落并企稳,当首次出现了底部的涨停后,次日早盘没有高开,也没有弱转强,平开后急速下跌,一度触及跌停,然后在深水区长时间徘徊,这不是主力的出货行为,而是筹码还没有达到控盘的程度采取的恶意洗盘手法。
同样的日内分时,在不同的位置,其目的和走势截然不同。

3、中百集团

第二板是反包板,也是上涨的初期,理论上没有达到资金获利出货的目标,而24/12/05低开低走,早盘一度接近跌停,如果你扛住了,盘中冲板后大幅回落。
如果你认为分时形态仍然有一定的承接力度,格局到了收盘,24/12/06继续低开低走,半小时后进入深水区,试问你有多大的认知和理解力可以坚持到这个时点。
且盘中基本上没有任何像样的突破异动行为。
然而你一旦终于让出手上的筹码,或空仓者放弃了继续关注,24/12/09日高开秒板,后面开启了五个一字板的强势行情。
但后面的大涨已经和你无缘。

以上也只是讲到了弱转强的一小部分,不同的环境、题材、节点,弱转强均有机也有危。
下面留二个思考题
1、
问题: 为什么第一个能够地天板成功,且次日有溢价,而第二个虽然当日成功上板,但后面A杀?

2、

问题:
为什么前者地天成功,后者冲红后失败?
打开淘股吧APP
110
评论(31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新航道

25-07-13 10:34

7
周末分享[淘股吧]
锚定盘面做交易是我们的唯一途径
我们能够最真实地看到市场的点,不是那些藏在背后的数据和行业的调研报告
对于我们最真实地是什么?
盘面,K线
我们没有办法接收到一手资料
因此,盘面说了算
这是核心问题
比如说有人认为近期银行是主线,但游资知道银行很强,也不会去做
又如前段时间的PCB、CPO,做短线的人基本不会去玩胜宏科技、“易中天”等
玩不了,不是他们的菜
中京电子则是优选,盘面上给出了积极且足够的交易信号
我们在做一笔交易的情况下,不是说只要趋势好,它强,就可以马上追进去,可能事后看还能走
很长的一段趋势,但在盘中没有依据让你做出这样的决策
而是要把后面的情况都想清楚
比如我的离场机制是什么?
换言之,我买入的锚定是什么?
有人讲,做趋势就锚定五日均线,回头看恒宝股份,确实是符合的
问题在于真地破了五日均线情况下,那时的利润能有多少,亏钱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卖出机制,很难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稳定的交易系统
做交易,情绪上要有锚定,即找到唯一性
而趋势风格下,经常是多票联动上涨,没有特别的唯一性
这会出现一个问题
每天都如履薄冰,它涨了,事后可以用马后炮来解释因为趋势向上,不破五日线
如果跌了,自己也会无感,无法锚定卖点,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你赚了10%后,在回撤到5%时,你不一定会离场
因为卖出机制没有明确的参考标准
只有情绪票,才更容易找到锚定标的
可以确定买与买的唯一性依据
因此,并不是一支票或一个板块走的强,就一定有我们能交易的机会
银行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已经多次创新高了,但我们的交易系统是什么?
它可能更适合机构和做中长期的专业团队
对我们小散,一切都是盘面说了算
有锚定物,有清晰的买入与卖出系统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机会都是我们能参与和收获到的
钱赚不完,但能亏完
做自己认知内的交易
有取有舍,只要能持续稳定盈利
就是真正的成功者
新航道

25-07-12 16:56

7
关于四方新材[淘股吧]
逻辑可参照前面那位:究竟还有多久悟道粉丝的分析
前面三个一字板,第五板的竞价还顶一字
已经超过了主力获利出货的基本目标,后面就是出货窗口期了
但过程没有承接,主力吃独食
如果大单抛售,无人接,就会A杀,自己可能白忙,甚至还要亏
所以又要祭出他们的法宝: 大号弱转强
利用散户们就低不就高的心态,认为抄了底,没有风险
主力做出地天的走势,在拉升过程中出货
明天的走势二种都有可能出现
可以有一个继续冲高的动作,也可能直接大低开
重点看主力在本周五出货的情况如何了
然后它权衡采用一日还是二日出货
因此 ,次日早盘的弱转强向上不是机会,而是风险
本周五下午的撬板向上的动作确定性不够
也不宜跟进,贪便宜捡漏的心态不要用
不要用你的智商来侮辱专业人员的实力
新航道

25-07-19 11:17

6
各位忠粉:
刚结束第一轮周复盘,后面还有月度回顾
像耕地一样,反复地犁遍,犁透
建议:
如果有晚上有时间,可以听一听前二场的直播
第一场的博主是三年以来的首播,近期她的分享主帖的热度很高,在认知和技术上有一定的学xi价值
第二场也是我目前唯一关注的一位人气博主,他的交易风格成熟稳健,偏容量和趋势为主,对逻辑和预期的判断较强
新航道

25-07-14 13:36

6
对于恒宝股份[淘股吧]
如昨天的周末分享所讲,
1、它是趋势龙头,不能因为它一直在创新高,就想着做它,先看自己的交易系统是什么,如果不擅长做趋势,可以
只当它是一个风向标或锚定物,但不具有交易价值,因为不在你的认知体系内
2、如果还想交易,看你是否已经有较厚实的利润垫,如果是,可以在高位继续高抛低吸,或滚动做T,如果没有,
没有必要在临末期介入,晚信不如早信,问一下自己,前期早就明牌时为什么不去做?
新航道

25-07-20 19:56

5
标题为:浅析市场风格与泛金融题材的持续性
新航道

25-07-20 19:23

5
稍后发布新帖,初稿已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校对
如果忠粉有时间,可以前往阅读
新航道

25-07-19 19:57

5
这倒是给了我一个启发[淘股吧]
可以尝试再总结一次泛金融题材的整个周期内的所有机会
目前为止,该题材内的可识别的最大交易机会达到 38 次
恒宝股份只占了 6 次
即不做恒宝股份,只把它当成锚定物
不耽误在此题材上获得不错的收益
新航道

25-07-19 15:01

5
复盘不能只看自己做过的
还要看当下涨得比较好的票,特别是高标
想想有没有上车机会
再横盘比较一下
如果时间、精力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主要盯什么和交易什么
中间要解决由马后炮向马前炮的过渡
重点是如何识别确定性
有些票可以不做,但知道它也是机会
有此机会优先做,因为做过综合的评判
优中选优
胜率、盈亏比的组合值最好的
其中高辨识度的人气票首当其冲
以本周为例
即使因为市场风格原因,容量票占优
人气票的机会仍有五次之多
如果不擅长做容量票
只长于一项
不影响收益地持续增长
新航道

25-07-14 13:12

5
 而每天要做地就是不断地精进和突破[淘股吧]
以七月份为例,
1、如何将这58次机会由大部分事后总结变成事前或交易前发现
2、如何将发现的机会果断且大概率正确地抓住,兑现在自己的账面上
全部肯定不现实,以每天不足一单的比例,做成十单就能翻倍有余
如果以上的二点还没有做到,有明显的差距,就是个人当下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日就月将
目标必达!
新航道

25-07-14 11:55

5
比如对于某一关注标的
在开盘前,正常情况下应至少有三种预案,良、中、差,或者讲是超预期、符合预期和不及预期三种预案,针对不同的预案,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当次日竞价或开盘后,根据实盘情况,判断是属于哪一种预案,超预期的积极做,符合预期的可以不做,不及预期的坚持不做。
如果只有一个预案,即所谓的预测,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不是预案思路,而是博弈思维。
假设,你判断了跌停,没有开在跌停,而在-3%或3%或大高开秒板,甚至一字板,那么,说明你很有骨气吗?
炒股根本不需要有自己的任何主观性观点和情绪,只要理性地做预案,然后客观跟随即可。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