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1234567890

25-07-10 16:36 109次浏览
以歌御剑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内在的买盘力量和卖盘力量,本质是“潜在的买卖意愿”(未通过挂单直接体现,而是藏在市场情绪、资金计划、持仓成本等背后的力量)。两者相比,内在卖盘力量更容易推测,核心原因是卖盘的驱动逻辑更“被动”“可量化”,而买盘的驱动更“主动”“难预判”。

内在卖盘力量的可推测性更强,原因有三:

1. 卖盘的触发逻辑更明确且有迹可循
内在卖盘的核心驱动力 往往是“被动性”或“规则性”的:
- 比如套牢盘抛压:股价涨到前期密集套牢区(可通过历史成交量、筹码分布判断),解套资金的卖出意愿是可预期的;
- 比如获利了结盘:短期涨幅过大(如翻倍),持仓者的止盈需求会随盈利增加而上

低吸的绝对要义可以概括为“上涨动能的确定性”——即判断当前的“低位”是否真的具备反弹或反转的支撑力,是否有明确的逻辑、资金或市场情绪推动价格回升。

打板的核心是“封板率”,本质是通过涨停板的资金强度(封单大小、封板时间)来确认短期上涨共识,避免“假涨停”;而低吸的核心是“上涨动能的确定性”,本质是通过“低位”的支撑逻辑(估值、趋势、资金承接)来确认下跌动能衰竭,避免“抄底抄在半山腰”。

具体来说,这种“确定性”体现在三个层面:

1. 估值支撑:股价是否跌到历史低位、行业平均估值以下,具备安全边际;
2. 趋势反转:下跌速度是否放缓(如缩量、小阴小阳),是否出现止跌信号(如十字星、阳线反包);
3. 资金承接:低位是否有大单买入、成交量是否温和放大,说明有资金认可当前价格并入场。

简单说,打板是“追强”,赌的是强者恒强;低吸是“抄底”,赌的是跌透后必反弹——而低吸的关键,就是把“赌”变成“确定性判断”。

升,可通过筹码获利比例估算;
- 比如刚性卖盘:大股东减持计划(有公告)、解禁股抛压(解禁规模和成本明确)、止损盘(股价跌破关键支撑位时,量化止损单或散户止损行为集中爆发)。
这些卖盘的来源、规模、触发条件,往往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如筹码峰、支撑位)、公开信息(如解禁公告、减持计划)或交易规则(如止损纪律)大致推算,有明确的“锚点”。
2. 卖盘的“上限”更可控
内在卖盘的总量有相对明确的边界:流通盘总量是固定的,潜在卖盘最多不会超过流通盘(剔除长期锁定筹码后,实际可流通的卖盘更有限)。例如,一只股票流通盘10亿股,即使所有股东都想卖,极限卖盘也不会超过10亿股;而套牢盘、解禁盘等具体规模,甚至可以通过筹码分布、公告数据精确到“亿股级”。
相比之下,买盘力量的“上限”几乎无边界(理论上可吸引无限外部资金流入),且资金来源分散(散户、机构、游资等),动机复杂(短期投机、长期配置、突发利好驱动等),难以用固定框架量化。
3. 卖盘的“被动性”强于买盘
很多卖盘是“被动触发”的:比如股价跌破止损位,投资者“不得不卖”;解禁后股东“按计划减持”;套牢盘解套后“惯性止盈”。这些行为受规则、成本、情绪惯性影响,可预测性高。
而买盘更多是“主动选择”:投资者基于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买入,这种预期受宏观环境、行业逻辑、资金偏好等影响,主观性极强(比如突然的政策利好可能引来超预期买盘,而这种利好本身难以预判),且资金可能“快进快出”,难以捕捉真实规模。

总结:

内在卖盘力量因驱动逻辑更明确(被动触发为主)、有可量化的锚点(如套牢盘、解禁规模)、总量有边界,更容易通过历史数据和公开信息推算;而买盘力量受主观预期、资金动向等“主动因素”影响更大,且缺乏明确上限,推测难度更高。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