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偷走的不仅是你的钱包,还有你的时间!2018年,我攥着攒了半年的生活费3000元,战战兢兢地买入人生第一只指数基金。我像发现
新大陆 的探险者,每天刷新闻、盯盘,甚至在课堂上偷偷刷
同花顺 。2020年牛市来临,账户数字跳动让我肾上腺素飙升,让我误以为自己是“股神在世”。直到后来,市场急转直下,本金蒸发过半,我才惊觉:股市偷走的不仅是钱,更是我本该用来考CPA、打磨职业技能的黄金时间。在被大A反复鞭打之后,我终于理解了,巴菲特那套长期持有的价值观可能并不适合中国。我们牛短熊长,必须要做波段,必须要高抛低吸。这让我们不得不严重依赖盯盘。比亏钱更可怕的是,注意力的流失:那段时间从早到晚,刷新闻、盯盘、混论坛,关注了几十个大V,加入了很多炒股群。涨时自诩股神,跌时痛骂庄家。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注意力都被股市牵着鼻子走。这段沉迷股市的时间足够我考下6门CPA了!几个月过去,唯一的目标变成了“回本”。我也许想过割肉,但承诺错误的心理成本太大,根本不允许你这么做……等真回本了,就还想多赚一点。去年10月那一波,让我彻底意识到,市场不缺贪心的人。更讽刺的是,就算回本了,全身而退了。但你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股市里,最终获得的实际收益依然是0。你围绕炒股获得到的所谓“资讯”和“知识”并不能帮你运用到其他地方。除非你再回去……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你根本不该进入股市,或者说你不该花时间浪费在股市里。01 | 普通人没有进入股市的资本大多数年轻人都没有进入股市的资本。因为股市,不是简单的代码,不是简单的地跟踪趋势,更不是所谓的内幕消息。股市,考验的是一个人洞悉本质的能力,是一个人管控内心的能力。这不仅要求具备强大的宏观经济分析、企业调查、法律与财务等知识,更需要具备很强的胆识、毅力和耐心。我在券商、基金公司实的时候,接触的都是清一色的清北复交常春藤硕士。以我对他们的了解,这些人首先就是聪明到令人发指,更重要的是能努力肯吃苦。现实就是,A股个人投资者平均亏损比例接近70%。这不是一场公平的游戏:机构用百万雇佣清北复交的精英编写毫秒级交易算法,散户却连财报都读不懂。足球尚有职业联赛和小区友谊赛之分,但股市永远在踢
世界杯。没有深度研究的股市,就像一个巨形的赌场。它用偶尔的小盈利来麻痹你,让你忽视连续亏损的累积效应。这本质上是用即时快感换取长期机会成本的行为,如同在游戏厅投币赢小奖品,却错过了隔壁图书馆的终身通行证。所以,给普通人的建议就是,不要把时间和钱花在股市上。特别是年轻人,不仅没有掌控股市的能力,甚至连持续下注的本金都没有。巴菲特说的复利需要要素:本金、收益率和时间。年轻人最缺的恰恰就是本金。当我用生活费抠出3000元入市,即使做到巴菲特一样的年化20%,10年后仅剩1.8万。但我若将同等时间用于考CPA、学编程,起薪就能从8千涨到2万。 本金差距的本质,是复利杠杆的倾斜。年轻人最该做的,就是要尽快、尽早建立自己的搞钱系统。02 | 年轻人要先建立赚钱系统年轻人的搞钱铁律:80%精力搞主业,20%精力做副业,用复利思维养事业。第一个,就是主业。当下的大环境下,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对很多大学生毕业生来说,有些吃力了。核心就是,抛开自己的学背景重新出发,锚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找有市场前景的行业,自己感兴趣,愿意长期干的岗位。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你去努力深入行业,学行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我从复旦毕业时,看到了金融行业的降薪裁员,选择光速离开了看似高大上的金融业。挣扎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迈入到前景无限的自媒体行业,哪怕这个行业有很多人说,红海了,太卷了。至少这个行业还在持续发展,也能提供足够多的岗位。过去几年,我见过太多人因主业不顺而沉迷炒股,结果两头落空。真正的破局之道是:用80%精力打磨主业技能,成为行业前20%的顶尖人才。第二个,才是副业。这不是我们人生的破局之路,而是我们“反脆弱”的工具。这个概念来自塔勒布的《反脆弱》,表达的是在脆弱的方面不是僵硬,应该是“反脆弱”。人的反脆弱性,是从风险中学,在压力下成长,因为挫折变得更坚韧、更有经验。反脆弱的其中一项方法就是分散配置,同时做多手准备应对未知的风险。考研培训这个副业我已经做了整整5年了,初期总是磕磕绊绊,但通过持续迭代课程,如今已成为现金流稳定的一笔收入。降薪裁员潮后,大家意识到了,打工上班已经变成了一件高风险的事情。那么拿出20%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副业,生活才会两端开花,各自灿烂。第三个,终于来到了事业。什么算事业?它绝不能是线性的,必须是做好了可以让你的收入成倍增加的。我们的主业、副业,大多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工作,兼职一小时就有一小时的收入。但他一定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哪怕时薪再高,收入也是有天花板的。事业就是要打破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就要让自己有睡后收入,哪怕一天不工作,也可以有收入。股市的致命诱惑是躺着赚钱,但真正可持续的路径是:用内容创作、产品设计、知识产权等构建自己的被动收入模型。从我的实践来看,最推荐的还是自媒体,成本低天花板高。上个月只更新了5篇,但每天都会流量收入进账。前期肯定是收入微薄,但这个过程,你慢慢积累自己的能力,积攒粉丝。可以很直接地说,这个过程非常难!你必须从打工的上班思维跳出来,把自己变成产品经理,变成老板,去研究市场,研究用户。人已成年,最要紧的事便是搞钱。回头看那3000元本金:如果投入股市,可能已亏光,或侥幸回本但收益为0;如果投入到技能提升,哪怕月薪涨1000块,也是400%的收益。股市对年轻人最狠的欺骗,是让你误以为在投资,以为自己在积累财富经验,实则消耗着比金钱珍贵万倍的时间。记住:真正的财富,是时间复利开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