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7月7号新规解读

25-07-05 16:26 203次浏览
封回路转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202477日正式实施的《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规定》(业内称为“量化新规”)是中国证监会针对程序化(量化)交易制定的最全面监管框架。该新规旨在**规范交易行为、防范异常波动风险、维护市场公平,将对量化行业和市场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一、对量化行业的核心影响
1. 策略透明度与合规成本上升
- 强制备案:所有程序化交易账户需向交易所报备策略类型、资金来源、风控参数等,高频策略(如报撤单频率高的)需额外披露细节。
- 系统合规改造:量化机构需投入大量资源升级交易系统,满足实时监控、异常拦截等要求,中小团队运营成本显著增加。

2. 高频策略受到直接压制**
- 撤单比例限制:新规要求50毫秒内撤单比例不得超过40%,直接打击高频“幌骗”(虚假报单诱导市场)行为,高频策略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
- 行情收费差异化:交易所对高频用户收取更高数据费用,进一步抑制超短线策略。

3. 异常交易监控趋严
- 实时熔断机制:单笔报单量过大或瞬时撤单率过高将触发系统自动熔断(暂停交易),防止“乌龙指”或恶意操纵。
- 重点监控标的:对微小盘股、流动性差的股票实施更严格报单限制(如单笔最大申报量≤5万股)。
4. 外资量化机构面临更高壁垒
- 要求境外机构通过开展量化交易,并接受同等监管,外资策略本土化适配难度增加。
二、对市场风格的关键影响
1. 小盘股流动性可能下降
- 量化资金(尤其是高频策略)是小盘股重要流动性提供者。新规限制高频交易后,微小盘股的**换手率与波动率或显著降低,但流动性缺口可能导致部分个股“僵尸化”。

2. 市场波动率趋于平缓
- 高频策略缩减、异常交易监控加强后,开盘/尾盘集中下单造成的瞬时波动将减少,市场整体波动率下降,极端行情(如“闪崩”)频率降低。

3. 风格因子有效性可能转变
流动性因子权重提升:量化模型需更重视个股流动性风险,低流动性股票可能被系统性低配。
-小市值因子收益衰减:依赖小盘股高频交易的策略(如T0)收益下滑,小市值风格溢价或减弱。
4. 量化与主观投资的再平衡
- 新规削弱了量化的部分技术优势(如速度、高频套利),基本面因子的权重可能回升,价值投资、产业趋势等中长线逻辑影响力增强。
三、投资者应对建议
1. 对普通投资者:
- 市场波动降低可能使趋势交易难度增加,需更关注基本面;
- 警惕流动性差的小盘股因量化撤离出现的“流动性陷阱”。

2. 对量化投资者:
- 调整组合:降低小盘股敞口,增加大盘蓝筹配置;
- 策略迭代:开发中低频基本面量化、事件驱动等新模型;
- 风控升级:嵌入实时监控模块预防触发熔断。
此次量化新规是A股向“成熟市场”转型的关键一步:
短期阵痛:高频策略萎缩、小盘股流动性承压;
长期利好:减少市场操纵,引导资金流向价值投资;
行业出清:缺乏合规能力的中小团队加速淘汰,头部集中度提升。
新规细则仍在动态调整中(如撤单比例阈值、豁免条款等),需持续关注交易所配套指引。量化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将从“交易速度”转向“策略深度”与“风控强度”。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