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难题:当公司业绩不正常时,该怎么判断投资价值?
1:当下市场仍不乏对某只航运股估值是否合理的争论。表面数据确实亮眼,各项指标显示
明显低估,但无论是否复权,其股价都处于历史相对高位,这种矛盾现象令人困惑。究其原
因,近年异常景气周期使该公司获得了远超历史总和的利润,财务结构和业务结构的优化,
叠加行业格局变化,似乎为高股价提供了某种合理性支撑。但这种合理性究竟能持续多久?
由于过去五年该公司未曾经历行业低迷期的考验,未来下行周期的表现实难预料。
另一典型案例则呈现完全相反的表象:某股票的滚动市盈率看似高企,但股价却处于多年底
部区域。这种矛盾同样值得深思。事实上,该公司近年遭受疫情等非常态因素的叠加打击,
若非这些偶然负面因素,其本应创造400-600亿的额外利润,并可能实现100-200亿的分红。
按此假设计算,其净资产将显著提升,市盈率、市净率等传统估值指标将呈现截然不同的图
景。
2:这两则案例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当企业遭遇非常规经营环境时,常规估值指标往往失
效。快捷估值工具的局限性在此显露无遗。真正的价值评估应当建立在全面理解企业基本面
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其在常态经营环境下的真实盈利能力,而非常态因素造成的业绩波动理
应被剔除。这提醒我们,投资绝非简单统计几年数据后机械乘以某个倍数就能得出结论,关
键在于判断企业在正常经营环境下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这种能力的合理定价。
3:在股票市场持续盈利需要两种核心能力:机会发现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前者表现为识
别那些因暂时性负面冲击导致股价非理性下跌的优质企业,在市场过度反应时布局,等待价
值回归;后者则体现为主动放弃那些确定性不足的投资机会,专注于高确定性领域。历史经
验表明,股价处于多年低位的股票中蕴含的机会通常远多于高位股票。除非投资者具备超凡
的研究能力(这绝非普通投资者所能企及),否则在低位股中寻找错杀机会的成功概率往往
更高。关键是要准确判断导致股价低迷的原因是结构性还是暂时性的。
4:关于价格判断,菲利普·费雪在《保守投资夜夜安枕》中的见解极具启发性。该书用超过
一半篇幅专门讨论"第四维度"——保守投资的价格问题,分别从市场、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
剖析何为合理的估值水平。其中关于行业偏见的论述尤为精辟:
金融界 对特定行业的阶段性
偏好会导致系统性估值偏差。例如在某个时期,石油开采类股票可能普遍被高估,而化工类
股票则被低估。这一洞见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参考——审视目标公司所在行业当前是否处于市
场过度追捧或冷落阶段,能够有效辅助投资决策。
总的来说,价值投资需要穿透非常态事件的迷雾,把握企业本质的盈利能力。那些建立在短
期异常因素上的估值判断,终将在时间检验下暴露出其脆弱性。唯有深刻理解行业特性和企
业本质,才能在纷繁的市场波动中识别真正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