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整体表现指数分化上行
深强沪弱格局延续:沪指微涨0.18%报3461.15点,连续三日站稳3450点但受制于3462点压力位;
深成指涨1.17%,
创业板指 大涨1.90%创4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技术面验证底背离反转。
量能持续收缩:两市成交额1.31万亿元,较前一日缩量672亿元,连续两日缩量凸显资金观望情绪。
个股普涨:超3200只个股上涨,涨停66家,跌停9家,赚钱效应集中于科技与医药主线
二、板块表现: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
领涨板块
板块 驱动逻辑 代表性个股
消费电子 苹果 折叠屏进入P1原型阶段(2026年上市预期)+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82.3%
工业富联 、
鹏鼎控股 涨停
创新药 医保局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地
神州细胞 、
广生堂 20%涨停
固态电池 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召开+产业化进程加速
中一科技 “20CM”涨停
PCB/半导体 美解除对华芯片设计软件出口管制+
存储芯片涨价(
DRAM价格指数年内涨47.7%)
中京电子 、
胜宏科技 涨停
调整板块
周期股承压:煤炭(-1.16%)、钢铁(-0.13%)受全球降息预期扰动及资金高低切换影响。
船舶制造(-2.18%)与
海工装备(-1.43%):前期海洋经济政策利好兑现后资金获利了结
三、资金动向:内外资分歧显著
北向资金:净买入67.96亿元,但结构分化——
深股通净流入106.73亿,
沪股通 净流出38.77亿,外资加仓成长股趋势明确。
主力资金:净流出85.58亿元,电子(+50.64亿)、医药生物(+28亿)获增持,计算机(-32亿)、光伏设备(-15.67亿)遭抛售。
杠杆资金:两融余额突破1.6万亿元,融资盘集中布局半导体、光伏设备
四、政策与消息面关键事件产业政策:
美国全面恢复对华芯片设计软件出口,西门子等企业重启在华服务,半导体国产替代逻辑强化。
创新药支持政策加码,医保局披露149种创新药已纳入医保,带动行业销售超6000亿元。
贸易动态:
美越达成贸易协议(越南对美出口税20%),中方表态“反对牺牲中国利益的交易,必要时反制”。
特朗普拟率企业团访华预期升温,商务部回应“希望美方相向而行”7。
经济数据:6月财新服务业PMI降至50.6,创2024年10月以来新低,内需复苏仍待政策发力
五、技术面关键信号
沪指:缩量上涨+MACD红柱缩短,3480点压力位需放量突破,否则面临顶背离回调风险。
创业板指:放量突破半年线后KDJ进入超买区,短期支撑位上移至2120点,获利盘抛压可能加剧。
量价隐忧:若成交额无法回升至1.5万亿元以上,市场或重回震荡格局
六、后市展望与操作策略
核心变量政策落地:7月下旬政治局会议对科技/消费的政策定调。
业绩验证:7月中旬中报密集披露期,警惕医药、光伏等高预期板块业绩不及预期。
外部风险:美联储7月29日议息会议、中东地缘冲突升级可能冲击风险偏好。
配置建议短期:聚焦政策驱动板块——创新药(医保改革)、光伏(产能出清)、银行(防御属性)。
中期:布局中报确定性方向——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电力设备(夏季用电高峰)。
风险规避:回避涨幅过大的题材股,若沪指跌破3430点需降仓防御。
总结:当前市场处于政策催化与技术修复的共振期,但量能萎缩与板块快速轮动暴露分歧。建议维持5-7成仓位,在“科技(半导体/AI)+医药(创新药)+红利(银行)”中均衡配置,把握中报业绩与政策红利双主线。